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化学经典题型解析,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tamoadmin 2024-06-08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化学-工艺流程专项复习系列 专题2-原理的预处理2.2022年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3.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4.如何有效地进行高三化学复习高三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学习工程,要提高复习效率,就需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不仅要想方设法跟上老师的复习思路,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何来搞好这一年的化学复习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和历届考生成功的经验,建议同学做好以下几点: 1.循序渐进,打好基

1.高考化学-工艺流程专项复习系列 专题2-原理的预处理

2.2022年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3.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4.如何有效地进行高三化学复习

高考化学经典题型解析,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高三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学习工程,要提高复习效率,就需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不仅要想方设法跟上老师的复习思路,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何来搞好这一年的化学复习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和历届考生成功的经验,建议同学做好以下几点:

1.循序渐进,打好基础,辨析理清概念。

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较好的学习计划,使复习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既要全面复习,更要突出重点。要多看书,抓住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精髓,特别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如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元素化合物知识、电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复习要注重基础,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培养,力求做到“记住—理解—会用”。要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

2.掌握原理,灵活应用,注重解题思路。

化学原理如元素守恒原则、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得失守恒、化学平衡、物质结构、有机反应中断键成键的一般规律,要重点回顾。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规律,在解题中灵活应用,拓宽解题思路,增强解题的技巧性。如应用守恒法、差量法、讨论法解一些计算题,可以提高解题的速率和准确性。推断有机物的结构,要抓住有机物官能团的转化规律和反应的基本类型。如有机物抓住烃、卤代烃、醇、醛、酸、酯的一系列变化关系。要通过复习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适当做一些综合性题,并储存在头脑中,高考时可以启发思维。要注重实验原理,高考化学实验题的比重较大,实验的复习要侧重于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的分析、设计和评价,从“怎么做”到“为什么”,重视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比较。如检测NaCl、Na2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可以用沉淀法、气体法和滴定法,比较可知滴定法最好。今年的高考题比较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要求能够用准确的化学语言解释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3.加强练习,温故知新,提高解题能力。

练习的方法较多,首先可以将做过的习题再有重点有选择地做一部分。其次要选好一本化学参考书,根据复习的进展,选做其中同步的习题。不要做一题对一题答案,应把一节或一单元做完再对答案,检查对错,加以订正,遇有不懂之处应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同学或老师请教。还可以把今年各地的高考化学试题作为练习,检测一下自己目前的化学水平。练习时要注意分析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如针对物质结构中的“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等效平衡的应用、离子共存的条件、用守恒法解计算题等,多问为什么,不要陷入题海。做题可以检查对知识的把握程度,能开阔解题思路。

4.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

复习要突出重点、扫除盲点、加强弱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以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原因。

化学计算是高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它贯穿在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等多方面的知识中。根据近几年高考化学计算的命题趋向:注重原理与性质的结合,强调从定量的角度分析题意简化计算;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结合以及与新信息的结合,采取分层设问,考察不同知识层次;注重一题多解及开放性试题。在化学计算的复习中,应该主张“分散难点——集中总结”的复习思路,下面就谈谈本人的粗浅的看法。

一、分散难点,计算渗透各板块

在第一轮复习中必须纵观全局,注意各章节计算内容的合理渗透,循序渐进打好扎实的计算基础。计算的最大特点就是较枯燥,理论性、逻辑性较强,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很容易感到厌烦,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分散难点,把有关化学计算的内容分散到各知识板块中复习。根据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计算类型,总结如下:

1、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化学式的计算。

2、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3、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4、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6、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

7、有关溶液浓度(溶质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8、有关溶液PH值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

9、有关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计算。

10、有关原电池、电解电镀的计算。

11、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2、有关过量的计算。

13、有关混合物的计算。

14、各类计算类型的综合计算。

在复习过程中,将以上计算类型分散到各个知识板块中复习,具体做法是:

1、把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放在基本概念中复习,因为在复习原子量、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时,必将牵连到有关基本计算,这些既是基本概念的内容,又是化学计算的必不可少的计算工具,所以将其放在基本概念中复习。再如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因学生是在初三时学习溶解度的,并且他们在学习溶解度时要求也不是很高,只要会进行较简单的计算即可,而在高考中关于溶解度的计算要求就比较高,所以在复习时难度也不宜一下子提得太高,总要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适应的过程,因此,也把溶解度的计算放在基本概念中复习。

2、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是复习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理论的抽象性以及逻辑性本来就很难讲解,加上它条件的多样性,使其成为学生较难掌握的一种计算类型。所以在复习中将本部分内容穿插在基本理论的复习中,使学生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解答有关的计算。

3、有关PH值的计算和电解电镀的计算则归类在电解质溶液的复习中。关于PH值的计算在高考中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掌握简单的计算即可。电解电镀的计算是建立在充分理解电解原理的基础上,并能熟练应用电解反应中电子守恒这一原理来解答相关的计算。所以掌握好这两类计算并不是很难,重点在于理解其原理。

4、在复习元素化合物中的氮族时则穿插过量计算的复习,介绍过量计算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的分析。过量计算的题型往往较灵活,在复习中应该在解题思路的培养上下工夫。在硫酸和硝酸的工业制法中穿插连续反应的计算和关系式法的应用,因为工业制硫酸和硝酸都是连续反应,若按化学方程式来进行计算,步骤烦琐又容易出错,但可用关系式法来进行计算,既简洁明了,又不容易出错,是解连续反应的常用方法。在碱金属的复习中穿插有关混合物的计算,因在这里常常出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的计算。

二、专题训练,总结归纳

在第二轮化学计算的板块复习中将以上各个分散复习的计算类型、方法进行整合、归类,形成网络结构,力求能使学生站在一个较高层次上纵观整个化学计算复习的过程。在复习过程中,有关计算方法的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化学计算技法是解题的钥匙,掌握好这些方法无疑对化学计算有很大的帮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些方法不是孤立的,不可交叉的,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应用到多种方法和技巧,只要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并加以适当的练习,就能在解题中融会贯通、快速解答。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将主要的计算方法列为专题来复习。共分十个专题,重点放在解题思路分析和计算技能、技巧的讨论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益。

1、关系式法——多步变化以物质的量关系首尾列式计算。

2、差量法——根据变化前后的差量列比例计算。

3、守恒法——运用质量、元素、得失电子、电荷守恒计算。

4、参照法——对没有或缺少数据的题目参照化学原理等计算。

5、估算法——避开烦琐解题寻找快速方法解题。

6、信息转换法——为解题寻找另一条捷径。

7、极值法——对数据处理推向极端的计算。

8、平均值法——求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分子式的主要方法。

9、数轴法——多步反应中取值范围讨论的计算

10、十字交叉法——对于二元混合物问题运用交叉法。

下面略举几例:

(1)信息转换法(由一般转化为特殊)

有些化学计算题若从一般情况考虑,思路不畅,计算繁杂。此时不妨从特例入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达到简化计算、迅速求解的目的。

例:在化合物X2Y和YZ2中,Y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和50%,则在化合物X2YZ3中,Y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根据Y在化合物X2Y和YZ2中的质量分数,虽能求得Y在X2YZ3中的质量分数,但难度大,技巧性高,稍不留神,往往半途而废。若根据Y在X2Y中的质量分数,假设Y的原子量为40(化一般为特殊),由题意得X

(2)参照法

有些题目从表面看来似缺条件而无法求解,实际上解题条件就隐含在语言叙述、化学现象、化学原理之中。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充分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化隐为显,架设由未知到已知的“桥梁”。

(3)估算法

有些化学计算题表面看起来似乎需要进行计算,才能求得结果,但只要稍加分析,严谨审题,就可以很容易得到正确结果,从而省去了许多烦琐的计算,提高了解题速度。此方法适合解选择题和填空题。

另外,这里值得提一下的是关于计算型选择题的解法:根据计算型选择题“只要结果,不要过程”的特点,指导学生注意从题干上抓信息,从备选答案中找启示,从定量关系上作判断,从限制条件中寻答案,要能自觉运用估算、守恒法、差量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去巧解速算。

高考化学名师访谈:复习难点如何突破?

1、高考化学如何安排第一轮复习时间?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我们请到了郭孟雄老师作客网易教育频道,就2007年高考化学复习给大家做一个介绍。郭老师下午好!

郭孟雄:你好!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的高三学生已经进入了高三的复习,在第一轮复习,化学这个科目中有哪些特点需要学生注意?如何安排我们第一轮的复习时间?请给我们做一个介绍?

郭孟雄:第一轮复习还是以梳理知识、复习高中的全部化学知识为主,分章节。我认为还是要重视基础,紧跟学校的教学计划,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边复习边总结。主要是这样:基础怎么强调都不过分,通过这两年整个教育的改革和高考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的高考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考察,基础越扎实的同学一般来说学习成绩更好,我们特别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

学校教育计划还是针对大多数的同学,结合自己的情况,结合自己高三复习的策略、安排,就我来看,一般来说,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先拿一些题目自己自我检测,找出问题,然后进行知识的梳理,这样上课的时候,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等到一个章节结束,进行总结和提高,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可以先对知识进行回忆,这样上课的时候,可以跟上步伐,复习结束的时候可以弥补漏洞,使知识得到巩固。

一、掌握必要知识点

以下是高考常见的考点:

1)阿伏加德罗常数;

2)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4)溶液、离子浓度及其转变;

5)“位一构—性”,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式——10电子;

6)化学键、晶体类型及性质、特点;

7)代表物质的重要性质——元素及其化合物;

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要求巧解;

9)阴、阳离子的鉴定、鉴别——涉及实验评估,物质的除杂、净化、分离、确认;

10)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关系(包括大小比较);

11)离子共存;

12)溶液的pH及其计算;

13)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

14)有机化学思想:官能团化学、官能团的确定、同分异构、同系物;

15)有机物燃烧规律;

16)十大反应类型——有机合成;

17)有机聚合体和单体的相互转化及简单计算;

18)实验仪器的洗涤;

19)实验装置(仪器组装)、基本操作;

20)药品的存放;

21)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化合价的计算;

22)化学计算——注意单位和解题规范;

23)混合物的计算;

24)化学史、环境保护、煤、石油、化工;

25)信息、新情景题的模仿思想。

二、培养实验能力

复习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部分;实验复习组成“三个专题”: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②常见气体的实验制备;③实验设计与综合实验,包括实验评价;要注意实验与基本概念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等方面的综合。

三、学会处理信息题 先看问题再读题

信息综合题特点是:信息新、阅读量大、隐蔽性强,一般提供的内容有:

1)汇总、概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等知识;

2)给出某些实验现象、数据、图表等;

3)叙述某些讨论对象的合成路线、制取方法、发展史料、应用前景等;

4)结合最新的科技动态、社会热点问题、环保问题等与化学相关的内容。

对于大多数信息给予题而言,有用的信息一般隐含于其中,关键在于如何摘取、重组和加工,由于所给材料冗长、陌生,从上到下逐字逐句读完不仅费时耗力、主次不分,而且常常云里雾里前看后忘。

对于这种题目,建议先看问题后看正文,做到每题心中有数,相关信息随手画出。全力寻找突破口,由点到面扩大成果,针对题目可能会给出的或平行或阶梯形的信息,找出其中的联系。

复习建议:

(1)根据课本挖掘知识,总结规律。

(2) 注意媒体,如:中国科技的“十大”成就,神舟飞船,可燃冰,纳米材料,水稻基因的检验等,读懂图表、资料也是解题的关键。

同时,掌握解答信息题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1)先看问题后看正文;

2)针对问题,全力寻找突破口;

3)由点到面,扩大成果,每一个信息给予题一般会提出若干问题,它们彼此间或许是平行的,或许是阶梯型的,有的可能是连环网络式的,要看清题与题的关系,逐步攻克;

4)复检结果和信息之间的相关矛盾,表达是否符合题意及一般规范,避免低级错误。

5)研究往届高考试题,进行有目的的模拟训练,培养应试能力和应试技巧。

化学计算是高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它贯穿在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等多方面的知识中。根据近几年高考化学计算的命题趋向:注重原理与性质的结合,强调从定量的角度分析题意简化计算;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结合以及与新信息的结合,采取分层设问,考察不同知识层次;注重一题多解及开放性试题。在化学计算的复习中,应该主张“分散难点——集中总结”的复习思路,下面就谈谈本人的粗浅的看法。

一、分散难点,计算渗透各板块

在第一轮复习中必须纵观全局,注意各章节计算内容的合理渗透,循序渐进打好扎实的计算基础。计算的最大特点就是较枯燥,理论性、逻辑性较强,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很容易感到厌烦,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分散难点,把有关化学计算的内容分散到各知识板块中复习。根据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计算类型,总结如下:

1、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化学式的计算。

2、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3、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4、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6、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

7、有关溶液浓度(溶质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8、有关溶液PH值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

9、有关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计算。

10、有关原电池、电解电镀的计算。

11、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2、有关过量的计算。

13、有关混合物的计算。

14、各类计算类型的综合计算。

在复习过程中,将以上计算类型分散到各个知识板块中复习,具体做法是:

1、把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放在基本概念中复习,因为在复习原子量、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时,必将牵连到有关基本计算,这些既是基本概念的内容,又是化学计算的必不可少的计算工具,所以将其放在基本概念中复习。再如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因学生是在初三时学习溶解度的,并且他们在学习溶解度时要求也不是很高,只要会进行较简单的计算即可,而在高考中关于溶解度的计算要求就比较高,所以在复习时难度也不宜一下子提得太高,总要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适应的过程,因此,也把溶解度的计算放在基本概念中复习。

2、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是复习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理论的抽象性以及逻辑性本来就很难讲解,加上它条件的多样性,使其成为学生较难掌握的一种计算类型。所以在复习中将本部分内容穿插在基本理论的复习中,使学生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解答有关的计算。

3、有关PH值的计算和电解电镀的计算则归类在电解质溶液的复习中。关于PH值的计算在高考中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掌握简单的计算即可。电解电镀的计算是建立在充分理解电解原理的基础上,并能熟练应用电解反应中电子守恒这一原理来解答相关的计算。所以掌握好这两类计算并不是很难,重点在于理解其原理。

4、在复习元素化合物中的氮族时则穿插过量计算的复习,介绍过量计算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的分析。过量计算的题型往往较灵活,在复习中应该在解题思路的培养上下工夫。在硫酸和硝酸的工业制法中穿插连续反应的计算和关系式法的应用,因为工业制硫酸和硝酸都是连续反应,若按化学方程式来进行计算,步骤烦琐又容易出错,但可用关系式法来进行计算,既简洁明了,又不容易出错,是解连续反应的常用方法。在碱金属的复习中穿插有关混合物的计算,因在这里常常出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的计算。

二、专题训练,总结归纳

在第二轮化学计算的板块复习中将以上各个分散复习的计算类型、方法进行整合、归类,形成网络结构,力求能使学生站在一个较高层次上纵观整个化学计算复习的过程。在复习过程中,有关计算方法的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化学计算技法是解题的钥匙,掌握好这些方法无疑对化学计算有很大的帮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些方法不是孤立的,不可交叉的,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应用到多种方法和技巧,只要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并加以适当的练习,就能在解题中融会贯通、快速解答。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将主要的计算方法列为专题来复习。共分十个专题,重点放在解题思路分析和计算技能、技巧的讨论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益。

1、关系式法——多步变化以物质的量关系首尾列式计算。

2、差量法——根据变化前后的差量列比例计算。

3、守恒法——运用质量、元素、得失电子、电荷守恒计算。

4、参照法——对没有或缺少数据的题目参照化学原理等计算。

5、估算法——避开烦琐解题寻找快速方法解题。

6、信息转换法——为解题寻找另一条捷径。

7、极值法——对数据处理推向极端的计算。

8、平均值法——求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分子式的主要方法。

9、数轴法——多步反应中取值范围讨论的计算

10、十字交叉法——对于二元混合物问题运用交叉法。

下面略举几例:

(1)信息转换法(由一般转化为特殊)

有些化学计算题若从一般情况考虑,思路不畅,计算繁杂。此时不妨从特例入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达到简化计算、迅速求解的目的。

例:在化合物X2Y和YZ2中,Y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和50%,则在化合物X2YZ3中,Y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根据Y在化合物X2Y和YZ2中的质量分数,虽能求得Y在X2YZ3中的质量分数,但难度大,技巧性高,稍不留神,往往半途而废。若根据Y在X2Y中的质量分数,假设Y的原子量为40(化一般为特殊),由题意得X

(2)参照法

有些题目从表面看来似缺条件而无法求解,实际上解题条件就隐含在语言叙述、化学现象、化学原理之中。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充分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化隐为显,架设由未知到已知的“桥梁”。

(3)估算法

有些化学计算题表面看起来似乎需要进行计算,才能求得结果,但只要稍加分析,严谨审题,就可以很容易得到正确结果,从而省去了许多烦琐的计算,提高了解题速度。此方法适合解选择题和填空题。

另外,这里值得提一下的是关于计算型选择题的解法:根据计算型选择题“只要结果,不要过程”的特点,指导学生注意从题干上抓信息,从备选答案中找启示,从定量关系上作判断,从限制条件中寻答案,要能自觉运用估算、守恒法、差量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去巧解速算。

一、掌握必要知识点

以下是高考常见的考点:

1)阿伏加德罗常数;

2)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4)溶液、离子浓度及其转变;

5)“位一构—性”,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式——10电子;

6)化学键、晶体类型及性质、特点;

7)代表物质的重要性质——元素及其化合物;

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要求巧解;

9)阴、阳离子的鉴定、鉴别——涉及实验评估,物质的除杂、净化、分离、确认;

10)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关系(包括大小比较);

11)离子共存;

12)溶液的pH及其计算;

13)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

14)有机化学思想:官能团化学、官能团的确定、同分异构、同系物;

15)有机物燃烧规律;

16)十大反应类型——有机合成;

17)有机聚合体和单体的相互转化及简单计算;

18)实验仪器的洗涤;

19)实验装置(仪器组装)、基本操作;

20)药品的存放;

21)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化合价的计算;

22)化学计算——注意单位和解题规范;

23)混合物的计算;

24)化学史、环境保护、煤、石油、化工;

25)信息、新情景题的模仿思想。

二、培养实验能力

复习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部分;实验复习组成“三个专题”: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②常见气体的实验制备;③实验设计与综合实验,包括实验评价;要注意实验与基本概念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等方面的综合。

三、学会处理信息题 先看问题再读题

信息综合题特点是:信息新、阅读量大、隐蔽性强,一般提供的内容有:

1)汇总、概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等知识;

2)给出某些实验现象、数据、图表等;

3)叙述某些讨论对象的合成路线、制取方法、发展史料、应用前景等;

4)结合最新的科技动态、社会热点问题、环保问题等与化学相关的内容。

对于大多数信息给予题而言,有用的信息一般隐含于其中,关键在于如何摘取、重组和加工,由于所给材料冗长、陌生,从上到下逐字逐句读完不仅费时耗力、主次不分,而且常常云里雾里前看后忘。

对于这种题目,建议先看问题后看正文,做到每题心中有数,相关信息随手画出。全力寻找突破口,由点到面扩大成果,针对题目可能会给出的或平行或阶梯形的信息,找出其中的联系。

复习建议:

(1)根据课本挖掘知识,总结规律。

(2) 注意媒体,如:中国科技的“十大”成就,神舟飞船,可燃冰,纳米材料,水稻基因的检验等,读懂图表、资料也是解题的关键。

同时,掌握解答信息题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1)先看问题后看正文;

2)针对问题,全力寻找突破口;

3)由点到面,扩大成果,每一个信息给予题一般会提出若干问题,它们彼此间或许是平行的,或许是阶梯型的,有的可能是连环网络式的,要看清题与题的关系,逐步攻克;

4)复检结果和信息之间的相关矛盾,表达是否符合题意及一般规范,避免低级错误。

5)研究往届高考试题,进行有目的的模拟训练,培养应试能力和应试技巧。

回答者:qswoy1 - 童生 一级 10-14 21:23

①认真研究高考说明。根据说明上的考点范围所列的内容检查自己还有那些要求的基本知识没有掌握,该落实的(一些重要物质的俗称、重要方程式等)是否已经落实,特别是基本知识一定要熟练掌握。

②认真研究已经做过的综合套题,特别是一摸试题,尤其是自己曾经做错的题,很多都是你知识上的漏洞,对他们所涉及的知识点或解题方法,经过改错你得真正明白,以后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③要坚持做题直到高考前夕。许多学姐、学兄的经验,三天不做题就会找不着题感。做题可以做一些以前的高考题或前几年的模拟题。

看这几方面:

一、分散难点,计算渗透各板块

在第一轮复习中必须纵观全局,注意各章节计算内容的合理渗透,循序渐进打好扎实的计算基础。计算的最大特点就是较枯燥,理论性、逻辑性较强,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很容易感到厌烦,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分散难点,把有关化学计算的内容分散到各知识板块中复习。根据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计算类型,总结如下:

1、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化学式的计算。

2、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3、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4、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6、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

7、有关溶液浓度(溶质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8、有关溶液PH值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

9、有关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计算。

10、有关原电池、电解电镀的计算。

11、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2、有关过量的计算。

13、有关混合物的计算。

14、各类计算类型的综合计算。

不要紧张,发挥到最好的状态!祝你考个好成绩^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专项复习系列 专题2-原理的预处理

高考化学复习要诀

复习好化学主要把好两关,一是“细”关,二是“综合分析关”。把所有学过的化学内容抽象出来看,无非是一些基本理论。把每部分的大致内容理清楚,搭好骨架,接下来填上血肉,然后用神经和血管把各部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化学中琐碎的小知识点较多,所以需要反复积累,使这个知识的有机体内涵丰富。化学的考试注重综合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只能通过平时训练来提高,靠考前突击意义不大。

要考好化学,要注意平时应考能力的培养。在综合分析过程中,要狠抓“双基”,交联成网,把各种知识建立成“块”。所有的化学内容可大体归结成以下六块。按“块”复习训练,适当选些题做做,特别对当时做错或不会做的题,认真分析一下,查漏补缺,会有很好的效果。

1.基本概念“块”。这一块包括物质组成和分类线,性质变化线,化学用语线,分散系统线,化学量线等五条知识线(或小系统)。

2.基础理论“块”。这块包括结构理论(原子结构,分子即化学键理论,晶体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同期表线,电解质溶液(含氧化-还原理论)线,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理论线。理论块是化学的灵魂。

3.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块”。这一块是化学的基石,可划分为金属线和非金属线,统一在周期系中。

4.有机物“块”。这一块的核心是烃及其衍生物线,重点是结构和化学性质,而结构又是官能团和与官能团直接相关的化学键。

5.计算“块”。这一块纵贯化学各部分,要掌握基本类型、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

6.基本实验“块”。这一块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含仪器、基本操作、制备、鉴别(定)、提纯、定量实验、试剂存放、事故处理等。

--------------------------

高考化学复习:跳出题海回归教材强化理解

面临高考,考生在复习化学时,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再认真看看课本,理解课内知识,系统地梳理化学基础知识,强化对化学主要知识的深度理解。

注重对化学基本知识的系统掌握

化学复习应结合考试说明,根据教材,全面地梳理化学基本知识,使之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

中学化学知识主要有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高考中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占的比重较大,应重点掌握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四同”概念、各种式(电子式、结构简式、离子方程式等)、化学反应类型等化学基本概念以及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与盐类水解等化学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所占的比重在提高,复习整理时,应把握两点:一是“结构——性质——用途——存在与制备”的主线,二是抓住常见的元素C、N、S、Cl、Na、Mg、Al、Fe的单质与化合物。有机化学知识应关注代表物,拓展相互转化,落实各类有机物之间关系,再将反应类型、反应原理、反应条件、有机实验等知识穿插其中,形成立体的知识结构网络。化学实验复习应从仪器、药品选择、溶液配制、仪器连接、基本操作,常见物质的制备等方面进行系统整理。化学计算主要是有关化学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尽管难度在降低,计算量有所减少,但常用的逻辑推理法、守恒法、差量法、极值法等应掌握。

要注意把握高考要求的层次性。如轨道表示式只要求能看懂就行,而键线式尽管课本上出现不多,但考试中要能理解。

注重对重点知识的深度理解

应注重对重点知识透彻理解。注意从知识的不同理解角度出发、从核心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出发、从学科思想方法或解题策略角度出发强化对重点知识的深度理解。

如酸式盐与碱的反应,既要掌握这类反应的一般思维方法(定“1”法——不过量的物质设为1mol),又要把握其外延(盐中阳离子与碱中阳离子不同)与内涵(反应的本质),不能片面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不能只限于对定律本身(即三同和一同)的理解,还要从影响气体体积的微观因素来理解,最好还能从气态方程PV=nRT的角度去理解并导出其重要的推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是从大量实验事实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它对单一条件改变的一切平衡体系都适用,这是该原理使用的前提和范围,通过v正和v逆的关系变化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微观理解是重点,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这种改变则是该原理理解的难点,而将此原理顺利迁移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相当重要的;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应结合课本中几个典型的实验如酸碱中和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从目的、原理、仪器与药品、操作步骤、数据记录与处理、结论与误差分析等环节下功夫,以目的为统领、发散原理、根据实验条件设计并优选实施方案。

与此同时,对教材中重要的元素和物质、化学概念和理论,应加强其发展的过程的了解,并注意总结规律性的知识,以收到复习迎考的更好效果。

-------------------------

2006年高考化学“厚薄”复习法

“厚”就是高中学习过的化学内容,“薄”就是学习的主线。复习时,对每章的知识依着“厚薄相间”的模式推进式复习。所谓“厚薄相间”就是对知识先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厚到薄”就是在复习过程中强调复习内容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强调引导学生从化学学科的特点出发,让学生能够从宏观上了解和认识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知识主线,明确复习什么,什么是重点知识。

“薄到厚”的过程就是从知识体系和知识主线的“薄”处入手,对相同和相异的知识进行同类合并、异类比较、横纵联系、点面结合的处理,在发散收敛的同时认识、理解、整理知识,进而将化学内容网络化、规律化、体系化,丰富知识的内涵。在循序渐进的复习过程中,学生一方面通过构建知识的框架,从感受知识的层面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到复习过程中旧中有新、旧中有发展、旧中有认识,对重点知识进行有的放矢的复习,对遗漏知识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复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发展,提深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厚到薄”―――帮助学生明确复习什么

高中化学学习了什么,应该复习些什么,虽说高三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年多的化学,其实有不少学生由于系统性的原因只能被动的学习、被动的接受,根本没有理出一个头绪来。如何让学生在复习以前构建知识系统,明确复习的内容和程度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如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的的复习则是先指导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者进行比较,让学生得出两者的区别是:研究对象不同―――速率研究的是所有的化学反应,而平衡研究的是可逆反应,讨论的问题不同―――速率讨论的是反应的快慢问题,而平衡讨论的是程度的问题,两者的联系是:任何化学反应都必须考虑快慢和程度的问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化学平衡的特征标志,改变反应条件,只有出现正逆反应速率差,才可能产生平衡的移动以后,再引导学生开始复习;还比如对电离平衡一章的复习则是要求学生从水和电解质的相互影响的角度入手,明确该章是通过水对电解质电离的影响,引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概念,再以电解质对水电离的影响引出PH、溶液酸碱性和盐类的水解等等相关的概念。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不仅加深了知识的体系和构成的理解,也加深了对知识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对于以后的内容复习不仅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也能够做到有规可循。这一过程虽说有点浪费时间,但可以帮助学生从宏观的层次认识所学过的知识,明确复习的目的和方向。

二、“薄到厚”―――引导学生知道怎样学

如果说将知识由“厚”到“薄”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那么从“薄”到“厚”则显得相对容易些,但花费的时间更多。

其原因在于化学中有些内容是相对立的,如氧化和还原、强和弱、化合和分解、加成和消去等,有些内容是相似的,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和同种物质,有些内容貌似相识实则不同的,如电离和电解,产生“清浊清”现象的化学反应有很多,因滴定顺序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不同、现象不同、图象不同的化学反应也很多,有些内容貌似不同神则相同的,如卤代烃检验卤素原子的关键步骤和验证淀粉水解程度的关键步骤,电解质的导电过程和电解质的电解过程,有些内容看则重合实则并列的,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无机基本反应,有些内容看则相关实则无关的,如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PH的大小与溶液的酸碱性等。

复习时如何从一条主线中理出知识的变化脉络,进而从一个知识或一个现象或一个步骤或一个网络中找出相关连、相似、相异、相对立的内容,就显得异常重要,因为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把知识从“薄”读到“厚”,加深对知识间的联系的理解和运用范围的把握。

如在复习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一节时,关于如何判断弱电解质的问题,我们先引导学生从两者的本质区别是电离程度不同进行分析,得出若要判断电解质是弱电解质必须判断溶液中是否存在电离平衡,如何判断是否存在电离平衡呢?学生经过回忆前后内容得出了:

(1)分子浓度和离子浓度是否成计量数关系;

(2)是否存在同离子效应;

(3)稀释前后PH的变化是否与倍数一致;

(4)盐溶液中是否存在水解平衡;

(5)与强电解质反应的耗量是否与方程式的计量数一致等几种方法。

通过这样的引导与启发,许多看起来比较抽象的知识就显得具体和有规可循了,同学们对知识的认识角度和认识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高考化学复习: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2022年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专题2-原理的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使原料中待提取元素的状态,由难浸出的化合物或单质转变成易浸出的化合物

?

一.对原料进行预处理时常用方法及其作用

1.研磨、粉碎、雾化:将块状或粒状的物质磨成粉末或将液体分散成微小液滴,增大反应物间接触面积(作用),以加快后续操作反应速率(作用),进而增大原料的转化率或浸取率(目的)。

习题钴酸锂(LiCoO2)电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新型电源,电池中含有少量的铝、铁、碳等单质。实验室尝试对废旧钴酸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实验过程如下:

废旧电池初步处理为粉末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浸出率

解析废旧电池初步处理为粉末状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浸出率。

?

习题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是印染工业的一种常用原料,连二亚硫酸钠又称保险粉,可溶于水,但不溶于甲醇,其固体受热、遇水都会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甚至引起燃烧,工业制备流程如下:

向液锌中鼓入M气体,使液态锌雾化,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增大锌反应的表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解析向液锌中鼓入M气体,使液态锌雾化,目的是减小锌的颗粒,使单质锌的表面积增大,以增大其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

习题粉煤灰是燃煤电厂的废渣,主要成分为SiO2、Al2O3、Fe2O3和C等。实验室模拟工业从粉煤灰提取活性Al2O3,其流程如图:

已知烧结过程的产物主要是:NaAlO2、Ca2SiO4、NaFeO2和Na2SiO3等。

操作a为冷却、研磨,其中研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高烧结产物浸出率 ?

解析操作a为冷却、研磨,其中研磨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烧结产物浸出率。

?

2.焙烧:反应物与空气、氯气等氧化性气体或其他添加进去的物质(如硫酸)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焙烧分为氧化焙烧、硫酸化焙烧和氯化焙烧等)。以气固反应为主,为避免物质融化反应温度一般低于熔点,在500~1500℃之间。使用专门的化工装置如沸腾炉、焙烧炉等。

原料在空气中灼烧,焙烧的目的主要有两点: 一为非金属元素被氧化为高价气态氧化物逸出或氧化成高价态化合物; 二为金属元素被氧化为高价态氧化物或高价态化合物。高考题在预处理阶段的设问角度往往从粉碎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焙烧中的化学反应等入手。

工业上可以通过增加氧气的量、固体充分粉碎、逆流焙烧、适当升温等来提高焙烧效率。

2021山东高考17工业上以铬铁矿(FeCr2O4,含Al、Si氧化物等杂质)为主要原料制备红矾钠(Na2Cr2O7?2H2O)的工艺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焙烧的目的是将FeCr2O4转化为Na2Cr2O4并将Al、Si氧化物转化为可溶性钠盐,焙烧时气体与矿料逆流而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提高反应物转化率。

?

习题氯化铵焙烧菱锰矿制备高纯度碳酸锰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菱锰矿石主要成分是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时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列图1、图2、图3,氯化铵焙烧菱镁矿的最佳条件是:

焙烧温度_________,氯化铵与菱镁矿粉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焙烧时间为___________.

答案(1)MnCO3+2NH4Cl△(===)MnCl2+2NH3↑+CO2↑+H2O (2)500℃ 1.10 60min

解析(1)“焙烧”时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nCO3+2NH4Cl△(===)MnCl2+2NH3↑+CO2↑+H2O;

(2)根据图示锰浸出率比较高,焙烧菱镁矿的最佳条件是:焙烧温度500℃;氯化铵与菱镁矿粉的质量比为1.10;焙烧时间为60min。

?

习题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少量FeS2和金属硫酸盐)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并获得Fe3O4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焙烧过程均会产生SO2,用NaOH溶液吸收过量S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添加1%

已知:多数金属硫酸盐的分解温度都高于

①不添加CaO的矿粉在低于500℃焙烧时,去除的硫元素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700℃焙烧时,添加1%CaO的矿粉硫去除率比不添加CaO的矿粉硫去除率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解析(1)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少量二氧化硫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Na2SO3,过量二氧化硫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NaHSO3,离子方程式为

(2)①高硫铝土矿的成分中含FeS2和金属硫酸盐,而已知多数金属硫酸盐的分解温度都高于

②添加的CaO吸收

3.煅烧:反应物受热分解或发生晶形转变,为避免融化温度低于熔点,但大多高于1200℃。如煅烧石灰石、生产玻璃、打铁等,使用的化工设备如回转窑。

习题以白云石(主要成分为CaCO3和MgCO3)为原料制备氧化镁和轻质碳酸钙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1)白云石高温煅烧所得固体产物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CaO、MgO (2)煅烧温度较低,CaCO3未完全分解,CaO的含量偏低 温度

解析(1)高温煅烧白云石得到CaO和MgO;

(2)煅烧温度较低,CaCO3未完全分解,CaO的含量偏低,所以活性降低;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氧化钙含量越高与样品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所以也可将不同温度下的煅烧所得固体样品加入水中,测量的相同时间后反应液的温度与样品煅烧温度之间的关系,来判断样品的活性。

?

4.灼烧:物质在高温条件下发生脱水、分解、挥发等化学变化的过程。反应温度在1000℃左右,使用的仪器比较多样如煤气灯、电炉等。灼烧海带、颜色反应、焰色试验、灼烧失重、灼烧残渣等。

习题碳、硫的含量影响钢铁性能。某兴趣小组用如下流程对钢样进行探究。

(1)钢样中硫元素以FeS形式存在,FeS在足量氧气中灼烧,生成的固体产物中Fe、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该固体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检验钢样灼烧生成气体中的CO2,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填字母)。

a.酸性KMnO4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饱和小苏打溶液 ?d.浓H2SO4

答案(1)Fe3O4(2)ab

解析(1) 生成的固体产物中Fe、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Fe、O两种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钢样灼烧生成气体中含有CO2和SO2,二氧化硫也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需要用酸性KMnO4溶液反应除去二氧化硫后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

5.浸取及浸出率:浸取的目的是把固体转化为溶液,以便于后继的转化或分离。包括水浸取、酸溶、碱溶、醇溶等。浸出率是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的多少。

提高浸取率的措施:①将矿石研成粉末,提高接触面积;②搅拌,使反应更加充分;③当增大酸的浓度;④加热;⑤延长浸出时间

习题氯氧化铋(BiOC1) 常用于电子设备等领域,BiOCl 难溶于水,它是BiCl3的水解产物。以铋的废料(主要含铋的化合物,含少量铜、铅、锌的硫酸盐及Cu2S和Fe2O3等)为原料生产高纯度BiOCl的工艺流程如图:

(1)提高“酸浸”反应速率的措施有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4)“浸铋”中,铋的浸出率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

在高于40℃左右时“铋浸出率”开始下降,其主要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适当升高温度 (4)HCl挥发加快,Bi3+水解程度增大

解析(1)提高“酸浸”反应速率的措施有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适当升高温度或进行搅拌等;

(4)在“浸铋”中,铋的浸出率与温度,根据图示可知:在温度接近40℃时Bi的浸出率最高,此后温度升高,浸出率反而降低,主要是由于温度升高,HCl挥发加快,且温度升高使Bi3+水解程度也增大,最终导致铋的浸出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

6.酸浸:酸浸是指把预处理得到的物料与酸(盐酸或硫酸) 溶液进行反应,使物料中的碱性或两性氧化物转化为相应的盐、并用酸抑制该盐的水解同时除去不溶于该酸的杂质( 如 SiO2?或 CaSO4?等) 。

2021湖南卷17

为提高“水浸”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条)

答案适当升高温度,将独居石粉碎等

?

习题聚硅酸铁是目前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研究的热点,一种用钢管厂的废铁渣(主要成分Fe3O4,含少量碳及二氧化硅)为原料制备的流程如下:

(1)废铁渣进行“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浸”需适宜的酸浓度、液固比、酸浸温度、氧流量等,其中酸浸温度对铁浸取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②酸浸时,通入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酸浸温度超过100 ℃时,铁浸取率反而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提高铁元素浸取率

(2)Fe3O4+4H2SO4△(===)FeSO4+Fe2(SO4)3+4H2O 将FeSO4氧化为Fe2(SO4)3温度超过100℃,加快Fe3+水解生成Fe(OH)3,导致Fe3+浓度降低

解析(1)对废铁渣进行粉碎的目的是:减小颗粒直径,增大浸取时的反应速率和提高铁浸取率;

(2)①加热条件下酸浸时,Fe3O4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硫酸亚铁,方程式为:Fe3O4+4H2SO4△(===)FeSO4+Fe2(SO4)3+4H2O;

②酸浸时有亚铁离子生成,通入氧气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

③铁离子在水溶液中存在水解,温度升高有利于水解反应的进行,温度超过100℃明显加快了Fe3+水解反应的速率,导致Fe3+浓度降低。

?

7.碱浸:洗去动植物油污,除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加碱量不宜过多)

习题锡酸钠可用于制造陶瓷电容器的基体、颜料和催化剂。以锡锑渣(主要含Sn、Sb、As、Pb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锡酸钠的工艺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1)碱浸”时Sn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浸”时,若Sn元素氧化物中SnO含量较高,工业上则加入NaNO3,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nO2+2NaOH= Na2SnO3+H2O (2)把SnO氧化为SnO32—

解析NaNO3具有氧化性,能将SnO氧化,“碱浸”时,若SnO含量较高,工业上则加入NaNO3,其作用是把SnO氧化成SnO32-,故答案为把SnO氧化为SnO32—。

?

?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课上我们经常接触到许多有趣的实验,但化学的美不仅仅在于此。2022年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总结 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2022年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欢迎查阅!

↓↓↓点击获取更多“高考化学知识点 ”相关内容↓↓↓

● ● 化学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 ●

● ● 高考化学知识点整理大全 ● ●

● ●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 ●

● ● 全国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 ●

● ● 高考化学知识点梳理大全 ● ●

高考化学基本 知识大全

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

3、焰色反应:Na**、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绿色、Ca砖红;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

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H2——淡蓝色火焰CO——蓝色火焰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高考化学知识点

常用的去除杂质的 方法 9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

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

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高考化学基本知识点

俗名(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4(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酒精、乙醇:C2H5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醋酸:CH3COOH

甘油、三醇:C3H8O3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CH2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CH2O2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能使蓝墨水褪色,呈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Fe(OH)2——白色沉淀

Fe3+——**Fe(OH)3——红褐色沉淀Fe(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Fe(NH4)2(SO4)2——淡蓝绿色

Fe2O3——红棕色粉末

铜:单质是紫红色

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

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FeS——黑色固体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Mg(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Na2O2—淡**固体Ag3PO4—**沉淀S—**固体AgBr—浅**沉淀

AgI—**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度)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

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2022年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2022高考化学复习必背知识点归纳

★ 2022高考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 全国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 2022年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

★ 2022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如何有效地进行高三化学复习

 想要了解高中化学知识点的小伙伴,赶紧来瞧瞧吧!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1、正四面体构型的分子一般键角是109°28‘,但是白磷(P4)不是,因为它是空心四面体,键角应为60°。

 2、一般的物质中都含化学键,但是稀有气体中却不含任何化学键,只存在范德华力。

 3、一般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但是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一般含氧酸根的中心原子属于非金属,但是AlO2-、MnO4-等却是金属元素。

 4、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但含共价键的化合物则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还可以是离子化合物,也可以是非金属单质。

 5、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是共价化合物。

 6、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极性键(如NaOH),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Na2O2);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一定含有极性键,还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H2O2)。

 7、极性分子一定含有极性键,可能还含有非极性键(如H2O2);非极性分子中可能只含极性键(如甲烷),也可能只含非极性键(如氧气),也可能两者都有(如乙烯)。

 8、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如AlO2-、MnO4-等都是阴离子。

 9、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就是极性分子。

 二、晶体结构

 1、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的熔沸点由上而下逐渐增大,但NH3、H2O、HF却例外,其熔沸点比下面的PH3、H2S、HCl大,原因是氢键的存在。

 2、一般非金属氢化物常温下是气体(所以又叫气态氢化物),但水例外,常温下为液体。

 3、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都比分子晶体的高,例如水银和硫。

 4、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却小于钠的密度。

 5、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也可能是金属晶体;但含有阴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6、一般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于离子晶体,但也有例外,如氧化镁是离子晶体,但其熔点却高于原子晶体二氧化硅。

 7、离子化合物一定属于离子晶体,而共价化合物却不一定是分子晶体。(如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

 8、含有分子的晶体不一定是分子晶体。如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是离子晶体,但却含有水分子。

 三、氧化还原反应

 1、难失电子的物质,得电子不一定就容易。比如:稀有气体原子既不容易失电子也不容易得电子。

 2、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是指其得失电子的难易而不是多少(如Na能失一个电子,Al能失三个电子,但Na比Al还原性强)。

 3、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4、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变成金属单质(如Fe3+被还原可生成Fe2+)。

 5、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O2与O3的相互转化。

 6、一般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氧化性越强,但是有些物质却不一定,如HClO4中氯为+7价,高于HClO中的+1价,但HClO4的氧化性却弱于HClO。因为物质的氧化性强弱不仅与化合价高低有关,而且与物质本身的稳定性有关。HClO4中氯元素化合价虽高,但其分子结构稳定,所以氧化性较弱。

拓展阅读:高三化学复习方法有哪些

 1、重视教材,紧抓基础

 没有基础就根本谈不上能力;第一轮复习一定要扎扎实实,切勿盲目攀高,以免眼高手低。复习主要以教材为准,反复阅读深刻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形成点与面的知识网,使知识更加全面而又精准。同时,对基础知识的全面回顾还要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

 2、掌握化学原理,注重其解题思路

 考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应该注意到了,化学具有非常多的化学原理及规律。化学同物理一样是自然学科,他们一定会遵从自然规律。所以考生不要在庞大的化学方程式及原理面前怯步,只要找到其内在规律,不断的深入总结,舍弃表面追究其根本,其实也没有那么多东西需要记忆,做题时,不要做完题就没事了,应注重解题的思路。

 3、注重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化学和物理都是自然学科,都会注重其实验,化学更为优胜,近几年化学高考化学中,以实验为主线来命题的数量明显增多,所占的分数也越来越重。考生想要取得高分,一定不能放松对实验能力的培养。

 4、加强解题训练,培养实战能力

 在第一轮复习当中,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重点就是加强经典题型的训练,训练的知识点应结合近几年的高考知识点来,深刻理解知识点,打好基础,适当的时候做下模拟试题或者真题。

 在解题的过程当中,不仅要注重质量还要注重速度。选好适合的题目类型及数量,有助于加强思维的训练,减少再次做题的时间。做完题后,应注意归纳总结,反思解题的过程及技巧,长期坚持训练,解题能力一定会加强的。

 5、把握重点做好时时纠错

 由于复习的时间有限,且高三要复习的可门和知识点非常庞大,怎样在少量的时间里面做好复习,是考生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其主要方法,就是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的突击。同时要对考试中出错率高的地方要即使做好反思,对此地段也要强化训练。每一次考试的错误点及练习的错误点,一定要做好详细的分析,分析其原因。

高考化学大题解题技巧有哪些

 1、列举特例、速排选项

 高考选择题往往考查一般规律中的特殊情况,这就要求考生熟悉特例,对于一些概念判断、命题式判断正误类题目,如果从正面不能直接作出判断,可以列举反例、特例,迅速判断选项正误。

 2、抓住结构、类推性质

 有机物性质主要由其所含官能团类别决定,同类官能团使有机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处理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关系中,可以借助教材介绍的典型有机物进行类推。有机物结构包括官能团、碳链、官能团位置之间关系以及氢原子种类数,有机物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巧用假设,以静制动

 在解答有关四大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移动问题时,有时会出现多因素(如温度、水解平衡、浓度或压强)的影响,针对这类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先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判断第一个因素变化对结果产生的影响,然后再判断第二个因素变化对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而得出正确答案。

 4、识别图像、紧抓原理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一直高中化学的是重点和难点,解这类题的关键是准确认识图像,抓住原理与图像关系解题。图像主要包括化学反应速率与时间,浓度与时间,浓度(或转化率)与温度、线、纵坐标表示含义),然后抓住点、压强、图像,首先看清楚图像表示什么(横坐标、面之间的关系,如果有数据,一定要看清楚数据与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再根据图像分析解答。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立足课本,认真分析学情及历年高考试题,并在此基础上,切实抓好“基础复习——专题复习——模拟训练”等复习阶段,就能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一、用好课本: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对化学概念重新认识,深刻理解其内涵与外延,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

2.尽一步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注意每个定理、公式的运用条件和范围。

3.掌握典型命题所体现的思想与方法。

因此,端正思想,认真看书,全面掌握,并结合其它资料和练习,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为提高解题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上好课:课堂学习质量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1.会听课。会听课就是要积极思考。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就要抢在老师前面思考怎么办?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所有可能的途径和方法,然后在和教师讲的去比较,可能有的想法行有的不行,可能老师的方法更好,可能你的方法还简明、还奇妙.而不要等老师一点一点告诉你,自己仅仅是听懂了就认为学会了,这实际上是只得怀疑的。难怪不少同学说老师一讲就会,自己一做就错,原因是自己没有真正去思考,也就不可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积极思考是上好课最为重要的环节,当然也学习的主要方法。

2.做笔记。上课老师讲的含有重要概念,各种问题常规思想与方法,易错的问题,以及一些很适用的规律和技能等,所以,上课做好笔记是必要的。

3.要及时复习。根据记忆规律,复习应及时,每天一复习,一周一复习,每单元一总结为好

三、多做题:高三学化习学要做一定量习题

1.难度适当。现在复习资料多,题多,复习时应按老师的要求.且不能一味做难题、综合题,好高骛远,不但会耗费大量时间,而且遇到不会做题多了就会降低你的自信心,养成容易忽略一些看似简单的基础问题和细节问题,在考试时丢了不丢的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练习时应从自已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应以基础题、中档题为主,适当做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以提高能力和思维品质。

2.题贵在精。在可能的情况下多练习一些是好的,但贵在精.首先选题应结合《考试说明》的要求和近几年高考题的考查的方向去选,重点体现“三基”,体现“通性、通法”.其次做题时的思考和总结非常重要,每做一道题都要回想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看看能不能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并注意优化解题过程.第三对重点问题要舍得划费时间,多做一些题.第四在复习过程中也要不断做一些应用题,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高考改革的方向之一。

3.重视改错。有的同学只重视解题的数量而轻视质量,表现在做题后不问对错,尤其老师已经批阅过的也视而不见,这怎么能进步呢?错了不仅要改,还要记下来,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和启示,尤其是考试试卷更要注意.只有经过不断的改正错误,日积月累,才能提高。

4.注意总结。不仅包括题型、方法、规律的总结,还要掌握一些基本题。

四、搞好每一阶段的复习

进入高三后基本上就开始复习了,要服从老师的计划和安排,扎扎实实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不能急于求成。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系统复习。时间大约7个月。重点是全面复习,侧重基础,即按章节进行,以“三基”为核心,系统而全面地弄清每一个知识点,熟练掌握通性、通法,并注重知识体系的形成。

2.第二阶段是重点复习(专题复习)。时间大约为2个月。重点是以提高“三性”,即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经过第一阶段的复习,同学们对“三基”的掌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接下来老师就要给同学们组织一些专题了。包括知识内在联系型专题,思想方法类专题,应用问题专题,进一步加强各种类型题的练习,提高阅读理解、建立化学模型的能力。创新思维专题,加强思维训练,在“通性、通法”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维,体现多一点,少一点算或不急于算。

3.第三阶段是综合练习(二模试卷练习)。时间大约一个月。重点是提高应试水平。通过综合试卷的反复练习,应在答题策略、时间分配,尤其是读题时的一次性感觉、一次性切入、一次性成功上加强训练。

4.第四阶段是保温和自由复习阶段(适应性训练)。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平静的心理,坚信自己的实力,满怀信心迎接高考.

五、重视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从今年9月开始到明年2月,大约用时7个月左右,采用的的是地毯式轰炸,章节复习,不留任何知识死角,追求全面性、基础性,是同学们巩固基础,提高认识的重要阶段。许多以前成绩不好的同学就是利用一轮复习成绩得以突飞猛进的,可以说两轮复习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第一轮复习!

(一)第一轮复习的目标

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指导思想是全面、扎实、系统、灵活。全面———即全面覆盖;扎实——抓好单元知识的理解、巩固、深化;系统——前挂后连有机结合,注意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初步建立明晰的知识网络;灵活——增强小综合训练,克服单向性、定向性,初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题的能力。复习的直接目标是解决高考中的基础题,其根本目的是化为学素质的提高作物质准备。在这一阶段主要抓好对基本概念准确记忆和实质性的理解,抓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熟练应用,抓公式和定理的正用、逆用、变用、巧用,抓基本题型的训练和熟化。

(二)第一轮复习的一些具体做法

概括起来是:回归课本——复习资料——总结——反思

在复习每一章前先利用两天左右的时间把课本上相应章节知识重新研究一遍,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写出知识总结,可以查阅参考资料。这是自己对知识的一个再理解过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写出知识总结,预习完成复习资料上的基础训练题,可以了解每一次课的知识系统,知识结构,问题类型及方法、技能,明确本课的重难点,弄清自己的薄弱环节,能带着问题听课,为听好课作好充分准备(即了解自己对本节哪些知识了解,哪些不了解,哪些方法清楚,哪些不清楚)。然后做一轮复习资料,要把相应的知识点、典型例题、变式题、训练题等认真完成,不需其他的参考资料,你只要把这本一轮复习用书弄熟吃透就足矣。当老师讲完后,你出错的典型问题要整理在错题笔记本上,写明错误原因和相关知识点。出现错误意味着你面临着一次难得提高机会,改正了这些错误你的知识网络就能越织越细,你在高考中可能失去的分数就会越少,最终不管是大鱼小鱼甚至小虾米也能被你网住。所以你要准备两个本一个是知识总结本,一个是错题本。在学习完本章后,要对本章有一个知识总结和题型总结,因为在你复习完这一章后会对其有更深更系统的认识,要趁热打铁,及时总结反思,提炼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样你就可以对知识有了自己的理解。每章复习结束后,要进行一个章节测验 每复习完一个单元后,及时组织单元小综合检测。其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熟练学生所复习过的知识,着眼于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的考查,是一种过关性的训练。此外,需要同学们做好以下工作:①默写本章主要概念、定理、公式,阐述其内容、本质;②复述重要定理的证明思路;③回忆本单元的主要题型、解法和技巧,总结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思路、方法,对同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要认真体会,学会“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④建立错题集,整理该单元中自己在各次作业、测试中出现的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性质及改正的途径,以加强对概念的本质认识和公式的正确应用,分析计算中失误的原因,对症下药,及时改进,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在复习中常常发现,学生对同一问题总是多次失误,课堂上讲过多次的问题仍然不能解决。究其原因,除了与学生的知识掌握不牢有关之外,还与学生不注重解题后的反思有很大的关系,不少同学往往做一题,丢一题,作对了,算运气好,做错了,自认倒霉。很少有同学做解题后的反思这项工作,而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解题后的反思,让他们在解题实践中,特别是从失败中吸取有益的教训,以形成自己的解题风格,是一个提高解题能力的极好途径。希望同学们象对待高考一样认真,因为平时如高考,高考就会如平时。练习就是高考,高考就是练习。另外我们每周有两次限时训练,这种做法经过多年应用改进并取得很好效果。限时训练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希望同学们增强时间观念,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并提高正答率,如果你利用好限时训练一定可提高考试中小题的正答率。

总之,高三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要坚定信心,脚踏实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并结合自己情况认真去做,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持之一恒,同学们“爱拼才会赢。让雄心与智慧在六月闪光,让理想与未来在六月放飞”。

文章标签: # 计算 # 复习 #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