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2014高考化学试题,2014年化学高考题全国卷1

tamoadmin 2024-06-23 人已围观

简介1.(2014届浙江省金华十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可利用一种微生2.盘点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A通过计算1中α(N2O4)=(0.1-0.04)/0.1=0.6 2中α(NO2)=(0.1-0.072)/0.1=0.36故A错误B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且题目说在100度时,说明温度相同,那么K应该也相同。B错误C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但还要

1.(2014届浙江省金华十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可利用一种微生

2.盘点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2014高考化学试题,2014年化学高考题全国卷1

A通过计算1中α(N2O4)=(0.1-0.04)/0.1=0.6 2中α(NO2)=(0.1-0.072)/0.1=0.36故A错误

B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且题目说在100度时,说明温度相同,那么K应该也相同。B错误

C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但还要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如浓度,压强,(1中浓度压强大于2中,所以虽升高相同的温度1中速率是大于2中的速率)C错误。

D升高温度 ,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题目吸热方向为逆反应方向,都使得二氧化氮浓度增加,颜色加深(二氧化氮红棕色,四氧化二氮无色)D正确。

(2014届浙江省金华十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可利用一种微生

2014年浙江高考试卷评析:理综

物理

评析1:物理学科组

“重视基础、突出思考、联系实际、注重探究”是2014年高考物理命题的总思路。在命题中,力求体现新课改理念,力求做到全面考查知识点,有利于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试题力求稳中求新,控制难度,强调区分度。

一、重视基础,回归教材

第14、15、18题的素材均来自教材,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第22题用伏安法测电阻,考查电流表的内外接法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引导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更多关注教材、重视实验。

二、突出思考,考查能力

第19、20题通过常见物理情境的设计,对考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第16题考查天体运动的规律,要求考生在思考中估算,避免繁琐运算。第23题第3小题要求考生根据“靶上只有一个弹孔”的现象,思考形成现象的原因,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联系实际,重视运用

倡导“让物理走进生活,让生活体现物理”。第17题把生活中船的浮动与简谐运动联系起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第24题的素材来源于工程实践中的测速传感技术,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四、注重探究,引导创新

第 21题在学生实验“研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基础上,探究两根弹簧的形变量与弹力之间的关系,要求考生能运用基本实验技能探究新情境下的物理问题。命题关注科技前沿,引导创新。第25题取材于航天技术中的离子推进器。为了便于考生建立物理模型,试题对离子推进器做了合理的简化。各小题的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逐步思考、分析建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评析2:省教育厅教研室 特级教师 沈启正

富阳市教育局教研室 特级教师 何文明

今年物理试题基于核心知识,彰显能力立意,注重实验探究,强调新情境应用,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引导物理教学中摒弃题海战术有积极的意义。试卷梯度分布合理,难度适当。

一、常规模型透新意

第 14、15、18题等素材均来自教材,第16、19、20题虽是常规模型,却透射着新意。例如第16题考查行星的多卫星运动规律,虽似常规却融入了估算环节;第19题则把常规的斜面问题与点电荷的相互作用相结合;第20题用电流随时间变化图象考查运动、力和功的概念。这些试题彰显了重视基础,突出思考的命题思路。

二、实验探究显变化

第21题是根据学生实验“研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改编的,但两根弹簧的串接却增加了探究味,使学生无现成模型可套,只有深刻理解原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才能正确应对这一变化。

第22题用伏安法测铅笔芯电阻的实验同样也融入了新元素。电流表的内、外接法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本题看似常规,但用所测数据点绘制的图线作对比却不落俗套。

三、情景多样涵盖广

试题研究视角新颖,涉及生活、生产与科学实践的多个层面。第17题分析游船随波浪起伏时游客能够舒适登船的时间,第23题研讨装甲车的运动学问题及机枪射击的弹孔位置,第24题探求发电测速装置中的铝块速度及机械能损失的问题,第25题以太空飞行器的动力系统为背景,思索如何提高离子推进器中氙气的电离效果。素材看似上天入地,但深入分析便会发现这些问题全部来自最基本的物理模型。

试卷计算题各小题的设问由浅入深,梯度设置合理。例如第23题第(3)题要求考生根据“靶上只有一个弹孔”的现象,思考形成此现象的原因,考查逻辑推理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第25题的第(3)、第(4)题考查考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

化学

评析1 :化学学科组

2014年理科综合化学高考试题的命制遵循“科学、公平、准确”的原则,按照《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

一、力求稳定落实双基

试题的命题风格、题型结构、呈现方式、考试内容等方面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客观题重点考查了化学学科素养、实验基本原理和操作、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无机离子的推断,有机物的性质、检验和转化等。主观题考查了物质组成的推断、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有机化学等。

二、突出主干 体现应用

试题内容的选取始终围绕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但试题背景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时代性及实际应用价值。如氨氮废水的处理,电动汽车中的储氢电池,饮用水的消毒,燃煤中固硫效率的提升,营养品葡萄糖酸钙的制备,药品普鲁卡因的合成等。

三、坚持原创 杜绝题海

本卷所有试题均为原创,立足于应用中学化学涉及的知识、原理来解决问题。试题取材新颖,以能力立意。不仅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能检验考生吸收、整合、应用信息及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种考查方式避免了题海训练,引导中学课堂教学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方向转变。

四、设问多样 层次分明

试题重视分层选拔的功能,不仅客观题难度系数有梯度,而且主观题更是通过多种设问方式,考查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水平。各大题入题容易,但随着设问的深入,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逐步提高,满足高水平学生的挑战欲望,兼顾了中学分层施教和大学的分层选拨。

总之,试题重视基础,关注能力,取材考究,立意鲜明,难度适中,体现了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对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评析2:富阳中学 特级教师 董 君

杭州第二中学 特级教师 张永久

2014年浙江高考理综化学试卷在紧扣考试大纲的前提下,在题型结构、呈现方式、考试内容等方面均基本保持了往年的命题风格。试卷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区分度好。在考查中学化学核心知识、学科特点和方法的同时,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学科能力。在稳定中见创意,于细微处见特色。

一、 注重化学学科的整体知识的考查

试卷客观题从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物质性质、基础实验、学科方法和知识应用等多角度考查了化学学科素养、实验基本原理和操作、元素周期表、有机物性质、电化学、溶液化学及离子的推断等内容。主观题考查了无机物组成的推断、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及有机化学等。

二、 突出了化学学科的应用性与时代性

试题背景在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时代性及实际应用价值的同时,开展了对中学化学主干知识的考察,如光解水与电解水的经济性比较、用氨氮废水的处理考察氧化还原与电解的基本知识、通过单细胞检测技术考察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和浓度计算问题、用储氢电池考查电化学基本原理、以饮用水消毒为背景考查溶液化学平衡问题、以雾霾为背景考查了离子的重要性质及鉴定、通过燃煤固硫效果的讨论考查化学反应基本原理、以营养品葡萄酸钙的制备和药品普鲁卡因的合成为背景,分别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有机物的性质与相互转化关系。

三、 以能力立意多角度考查化学思维与方法

试卷问题设计角度多样、层次鲜明,既符合化学逻辑思维,又符合学生的应试心理。在考查化学知识、原理和应用方法的同时,以能力立意,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创新意识与学科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题海训练的弊端,对中学化学的课堂教学也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总之,2014年的化学试卷题量适中,难度合适,区分度好。具有较好的分层选拨和教学导向功能。

 生物

评析1:生物学科组

2014年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的命题依据是《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知识点考查不超过“2009版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试题要有合适的难度和区分度,既有利于高考选拔,又有利于中学教学。要在考查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凸显能力考查。要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查,不考偏题怪题。要理论联系实际,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要体现浙科版教材特色和新课程的理念,有利于推进高中课改。

一、难度适中,稳中求新

试题的难度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找到平衡:一是高校招生与中学教学之间的平衡;二是中学教学与学生负担之间的平衡。试题难度与往年相比,保持相对稳定,以避免对中学教学产生较大的干扰。

试题力求稳中求新,如试题的素材可来自教材,而问题设置要有创意;在评分细则的制订上,力求更科学更合理。

二、考查主干,提高效度

生物学科领域众多,知识体系庞大,知识更新较快。因而,在高考命题中,要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避免偏题、怪题,避免超纲。主要考点保持相对的稳定,包括细胞代谢、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遗传规律与分子基础、生物的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基因工程与克隆技术等,从而提高考试的有效性。

三、加强综合,提高信度

理科综合试卷中的生物学科题量有限,为了提高考查信度,命题力求加强学科内综合。通过知识点的章节间联系、模块间联系加强学科内综合。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和非选择题的不同小题,尽量涉及不同知识点。而且,注意考点的模块间平衡,考点数目的安排既考虑到高中生物教学的课时安排,又考虑到知识内容间的逻辑联系及对学生生物学素养的考查。

四、突出能力,助推教改

理科综合能力考试强调在知识考查的基础上,突出能力考查。生物学科的命题要围绕四大能力进行,即理解与表达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试题应强调考查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念,试题情境尽量来自生产、生活和科研实际,并通过图表增强试题的情景性。

突出能力考查,对中学生物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利于转变教法和学法。要引导中学生物教学关注知识内容间的逻辑关系,重视学科知识对生物学现象的解释、重视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有助于生物学素养的提高。

评析2: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特级教师 张庆勉

宁波鄞州中学 特级教师 赵沛荣

今年我省的理综生物试题基本延续了近年来的命题风格。注重基础,突出主干,强调综合,稳中求新,能力立意,难度适中,具有良好的选拔功能。

1.突出主干,注重教材与学科素养。命题紧扣《考试说明》,突出重点和主干内容,重视基础知识考查,考点分布和比例分配合理。试题无偏题、怪题和超纲题。试题题干简明,表述严谨,设问指向明确,许多考点来源于教材,如第1、3、4、32题等,体现了浙科版教材的特色。

2.重视能力,突出实验与信息获取。能力考查涵盖了考试说明的四种能力要求,重点考查了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运用图表进行表达的能力和对教材概念的准确把握。淡化死记硬背内容。试题背景取材新颖,图表丰富,注重能力立意,尤其是实验探究、信息获取、逻辑思维、推理分析能力的考查,彰显生物是实验科学的特点和浙江命题特色,如第31题,实验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3.联系实际,强调多知识点的综合。试题背景联系科技、生产和生活实际,重视综合能力的运用,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1、2、3、4、30、 32题。试题主题明确并多角度地考查学生多个知识点的综合、灵活运用及知识迁移能力,增加知识点考查的覆盖面,如第30、32题。试题强调学科知识综合,不仅考查考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考查了考生知识的宽度和广度。

4.稳中求变,有利于高中课改。试题基本延续了去年的命题特点,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稳定与发展并举,既保持稳定又有所创新,试题层次分明,区分度好,问题设置有创意。对中学生物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促进教法和学法的转变。体现了深化课改的精神,有利于高中课改的推进。

盘点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D

由装置图可以看出左边电极发生的反应为有机物氧化为CO 2 逸出,电极反应式为C 6 H 12 O 6 +6H 2 O-24e - 6CO 2 ↑+24 H + ,是氧化反应,右边电极发生的反应为O 2 得到电子变为H 2 O,电极反应式为O 2 +4e - +4H + =2H 2 O是还原反应。因此M为负极,N为正极。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电池工作时H + 从M极区移向N极区。若N极消耗5.6 L(标况下)O 2 ,则电子转移n(e-)="(5.6" L÷22.4L/mol)×4="1mol," 则有N A 个H + 通过离子交换膜.因此错误的选项为D。

  化学计算方法篇一: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差量法

 (1)不考虑变化过程,利用最终态(生成物)与最初态(反应物)的量的变化来求解的方法叫差量法。无须考虑变化的过程。只有当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存在比例关系时,且化学计算的差值必须是同一物理量,才能用差量法。其关键是分析出引起差量的原因。

 (2)差量法是把化学变化过程中引起的一些物理量的增量或减量放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作为已知量或未知量,利用各对应量成正比求解。

 (3)找出“理论差量”。这种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态物质的体积和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等。用差量法解题是先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跟实际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求解。如:

 -12C(s)+O2(g)===2CO(g) ΔH=-221 kJ·mol Δm(固),Δn(气),ΔV(气)

 2 mol 1 mol 2 mol 221 kJ 24 g 1 mol 22.4 L(标况)

 1.固体差量

 例1.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x。

 Fe+CuSO4===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差量)

 56 6464-56=8

 x 100.8克-100克=0.8克

 56:8=x:0.8克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2.体积差法

 例2.将a L NH3通过灼热的装有铁触媒的硬质玻璃管后,气体体积变为b L(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该b L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是(C )

 2a-bb-a2a-bb-aA. C. abba

 设参加反应的氨气为x ,则

 2NH3N2+3H2 ΔV

 2 2

 x b-a

 x=(b-a) L

 所以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为

 3.液体差量

 例3.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

 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解:设此铁的纯度为x。

 Fe

 +H2SO4===FeSO4+H2↑ 溶液质量增加(差量)

 56 256-2=54

 10x克55.4克-50克=5.4克 a L-b-ab L2a-b b

 56:54=10x克:5.4克

 第 1 页 共 3 页

 二.关系式法

 建立关系式一般途径是:(1)利用微粒守恒建立关系式;(2)利用化学方程式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建立关系式;(3)利用方程式的加和建立关系式等。

 三.守恒法

 (1)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总数守恒。

 (2)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守恒。

 (3)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守恒。

 (4)化学反应前后同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5)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守恒。

 (6)溶液稀释、浓缩、混合前后溶质量(质量或物质的量)守恒。

 由于上述守恒关系不随微粒的组合方式或转化历程而改变,因此可不追究中间过程,直接利用守恒关系列式计算或观察估算的方法即为守恒法。运用守恒法解题既可以避免书写繁琐的化学方程式,提高解题的速度,又可以避免在纷繁复杂的解题背景中寻找关系式,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1.元素守恒法

 催化剂例1.4NH3+5O2=====△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

 经多次氧化和吸收,由N元素守恒知:NH3~HNO3

 2.电子转移守恒法

 --失去8e得4e2-例2.NH3――→HNO3, O2――→2O

 由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知,NH3经氧化等一系列过程生成HNO3,NH3和O2的关系为NH3~2O2。

 例3.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某硫酸厂在进行黄铁矿成分测定时,取0.100 0 g样品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将生成的SO2

 -1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用浓度为0.020 00 mol·L的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2Cr2O7标准溶

 3+2-2++2-2++3+3+液25.00 mL。已知:SO2+2Fe+2H2O===SO4+2Fe+4H Cr2O7+6Fe+14H===2Cr+6Fe+7H2O

 求样品中FeS2的质量分数是(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________________。

 高温解析 (1)据方程式4FeS2+11O2=====2Fe2O3+8SO2

 3+2-2++SO

 2+2Fe+2H2O===SO4+2Fe+4H

 2-2++3

 +3+Cr2O7+6Fe+14H===2Cr

 +6Fe+7H2O

 32-2+得关系式:Cr2O7~6Fe~3SO2~2 2

 32

 0.020 00 mol·L×0.025 00 -1m

 1202 m(FeS2)=0.090 00 g 样品中FeS2的质量分数为90.00%

 四.极值法(也称为极端假设法)

 ①把可逆反应假设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完全反应。

 ②把混合物假设成纯净物。

 ③把平行反应分别假设成单一反应。

 例1.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

 -1-1-1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0.1 mol·L、0.2 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存在的数据是(B )

 -1-1 -1A.SO2为0.4 mol·L,O2为0.2 mol·LB.SO2为0.25 mol·L

 -1 -1C.SO2和SO3均为0.15 mol·LD.SO3为0.4 mol·L

 -1解析 本题可根据极端假设法进行分析。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SO3的浓度最大为0.4 mol·L,

 而SO2和O2的浓度最小为0;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SO3的浓度最小为0,而SO2和O2的最大浓度分

 -1-1别为0.4 mol·L、0.2 mol·L,考虑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不能向任何一个方向进行到底,因此平衡时SO3、

 -1,-1,-1O2、SO2的浓度范围应分别为0<c(SO3)<0.4 mol·L0<c(O2)<0.2 mol·L0<c(SO2)<0.4 mol·L。SO2反应转化成

 -1-1-1SO3,而SO3分解则生成SO2,那么c(SO3)+c(SO2)=0.2 mol·L+0.2 mol·L=0.4 mol·L。对照各选项,只

 有B项符号题意。

 例2. 在含有a g HNO3的稀硝酸中,加入b g铁粉充分反应,铁全部溶解并生成NO,有 g HNO3被还原,则a∶b不可4

 能为( A ) A.2∶1B.3∶1 C.4∶1 D.9∶2

 解析 Fe与HNO3反应时,根据铁的用量不同,反应可分为两种极端情况。

 (1)若Fe过量,发生反应: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第 2 页 共 3 页

 a

 baa3则有=此为a∶b的最小值。 5663b1

 (2)若HNO3过量,发生反应:Fe+4HNO3(稀)===Fe(NO3)3+NO↑+2H2O

 baa9则有:∶此为a∶b的最大值。 5663b2

 3a9所以a∶b,即a∶b的比值在此范围内均合理。 1b2

 五.平均值规律及应用

 (1)依据:若XA>XB ,则XA>X>XB,X代表平均相对原子(分子)质量、平均浓度、平均含量、平均生成量、平均消耗量等。

 (2)应用:已知X可以确定XA、XB的范围;或已知XA、XB可以确定X的范围。

 解题的关键是要通过平均值确定范围,很多考题的平均值需要根据条件先确定下来再作出判断。实际上,它是极值法的延伸。

 例1.两种金属混合物共15 g,投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11.2 L H2(标准状况),则原混合物的组成肯定不可能为( B ) A.Mg和Ag B.Zn和Cu C.Al和ZnD.Al和Cu

 +解析 本题可用平均摩尔电子质量(即提供1 mol电子所需的质量)法求解。反应中H被还原生成H2,由题意可知15 g

 --1金属混合物可提供1 mol e,其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15 g·mol。选项中金属Mg、Zn、Al的摩尔电子质量分别为12 g·mol

 -1-1-1、32.5 g·mol、9 g·mol,其中不能与盐酸反应的Ag和Cu的摩尔电子质量可看做∞。根据数学上的平均值原理

 -1-1可知,原混合物中一种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大于15 g·mol,另一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小于15 g·mol。答案 B

 例2.实验室将9 g铝粉跟一定量的金属氧化物粉末混合形成铝热剂。发生铝热反应之后,所得固体中含金属单质为18 g,则该氧化物粉末可能是(C ) ①Fe2O3和MnO2 ②MnO2和V2O5 ③Cr2O3和V2O5 ④Fe3O4和FeO

 A.①② B.②④C.①④D.②③

 9 g11解析 n(Al)==,Almol×3=1 mol,则生成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127 g·mol33

 --1(转移1 mol e生成金属的质量)为18 g·mol。

 56 g55 g-1-1①项生成Fe的摩尔电子质量为,生成Mn的摩尔电子质量为,根据平均3 mol4 mol

 51 g-1-1值规律,①正确;②生成Mn的摩尔电子质量为13.75 g·mol,生成V的摩尔电子质量为g·mol,根据5 mol

 平均值规律,②不可能生成单质18 g;同理,③也不可能生成金属单质18 g;④Al完全反应时生成Fe的质量大于18 g,当氧化物粉末不足量时,生成的金属可能为18 g,④正确。答案 C

 巩固练习:

 1.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0%,与反应前的体积相比,反应后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是(A)A. 16.7%B. 20.0%C. 80.0%D. 83.3%

 -1--3+2+2.取KI溶液25 mL,向其中滴加0.4 mol·L的FeCl3溶液135 mL,I完全反应生成I2:2I+2Fe=I2+2Fe。将反应后的

 2+溶液用CCl4萃取后分液,向分出的水溶液中通入Cl2至0.025 mol时,Fe恰好完全反应。求KI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mol/L)

 3.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时,1 L该混合烃与9 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所得气体体积仍是10 L。下列各组混合烃中符合此条件的是(A)

 ①CH4、C2H4②CH4、C3H6③C2H4、C3H4 ④C2H2、C3H6

 A.①③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4.有一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KOH固体,经分析测知其含水2.8%、含K2CO3 37.3%,取1 g该样品投入25 mL 2 mol·L

 -1的盐酸中后,多余的盐酸用1.0 mol·L KOH溶液30.8 mL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B)

 A.1 gB.3.725 g C.0.797 gD.2.836 g

 6.铜和镁的合金4.6 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后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 480 mL的NO2气体和336 m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B)

 A.9.02 g B.8.51 g C.8.26 gD.7.04 g

  化学计算方法篇二:化学计算中的五种基本解题方法

 题型说明

 高考命题中,最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有“差量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终态法”等,在这几种计算方法中,充分体现了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核心作用和纽带作用,依据方程式的计算又是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其解题过程如下:

 (1)化学方程式中有关量的关系

 aA(g)+bB(g)===cC(g)+dD(g)

 质量比aMA ∶ bMB∶ cMC∶ dMD

 物质的量比 a ∶ b ∶ c ∶ d

 体积比a ∶ b ∶ c ∶ d

 (2)一般步骤

 ①根据题意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②依据题中所给信息及化学方程式判断过量物质,用完全反应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③把已知的和需要求解的量[用n(B)、V(B)、m(B)或设未知数为x表示]分别写在化学方程式有关化学式的下面,两个量及单位“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④选择有关量(如物质的量、气体体积、质量等)的关系作为计算依据,列比例式,求未知量。

 “差量法”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妙用

 [题型示例]

 示例1 (2014·安徽名校联考)16 mL由NO与NH3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于400 ℃左右可发生反应:6NO+4NH35N2+6H2O(g),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变为17.5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有四种情况:①5∶3、②3∶2、③4∶3、④9∶7。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C.②③

 思路点拨 根据反应前后气体的总体积,可用差量法直接求解。

 6NO + 4NH35N2+6H2O(g) ΔV(气体的体积差)

 6 mL4 mL 5 mL 6 mL (5+6)-(4+6)=1(mL)

 (理论差量)

 9 mL6 mL 17.5-16=1.5(mL)

 (实际差量) B.①④D.③④

 由此可知共消耗15 mL气体,还剩余1 mL气体,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O,则V(NO)∶V(NH3)=(9 mL+1 mL)∶6 mL=5∶3,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H3,则V(NO)∶V(NH3)=9 mL∶(6 mL+1 mL)=9∶7,但因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剩余气体实际上是NO、NH3的混合气体,故V(NO)∶V(NH3)介于5∶3与9∶7之间,对照所给的数据知3∶2与4∶3在此区间内。

 答案 C

 方法指导

 1.所谓“差量”就是指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某种物理量之和(始态量)与同一状态下生成物的相同物理量之和(终态量)的差,这种物理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气体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等。

 2.计算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与差量成正比。

 3.解题关键:一是明确产生差量的原因,并能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理论上的差值(理论差量)。二是结合题中的条件求出或表示出实际的差值(实际差量)。

 [题组精练]

 1.一定质量的碳和8 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于高温下反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测得容器内的压强变为原来的1.4倍,则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 )。

 A.2.4 g

 C.6 g

 高温高温B.4.2 gD.无法确定 解析 由化学方程式:C+O2=====CO2和2C+O2=====2CO可知,当产物全部是CO2

 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温度和体积不变时气体的压强不变;当产物全部是CO时,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1倍,温度和体积不变时压强增大1倍,现在气体压强变为原来的1.4倍,

 8 g故产物既有CO2,又有CO。n(O2)-0.25 mol,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气体压32 g·mol强变为原来的1.4倍,气体的物质的量变为原来的1.4倍,即Δn(气体)=0.25 mol×(1.4-1)=0.1 mol。

 2C + O2=====2CO Δn(气体)

 2 mol 1 mol 1 mol

 0.2 mol 0.1 mol 0.1 mol

 则生成CO消耗0.1 mol O2,生成CO2消耗0.15 mol O2。

 C + O2=====CO2

 0.15 mol 0.15 mol

 故n(C)=0.2 mol+0.15 mol=0.35 mol,m(C)=0.35 mol×12 g·mol1=4.2 g。 -高温高温

 答案 B

 2.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 g样品加热,其质量

 变为w2 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84w2-53w1 31w1

 73w-42w 31w1

 解析 样品加热发生的反应为

 2NaHCO3=====Na2CO3+H2O+CO2↑ Δm

 168 106 62

 m(NaHCO3) (w1-w2)g

 168?w-w?故样品中NaHCO3质量为g, 62

 样品中Na2CO3质量为w1 g-168?w1-w2?, 62△84?w1-w2?B.31w1115w-84wD. 31w1

 168?w1-w2?w1 g-g6284w2-53w1m?NaCO?其质量分数为= w1 g31w1m?样品?

 答案 A

 3.白色固体PCl5受热即挥发并发生分解:PCl5(g)PCl3(g)+Cl2(g)。现将5.84 g PCl5装入2.05 L真空密闭容器中,在277 ℃ 下达到平衡,容器内压强为1.01×105 Pa,经计算可知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为________。

 5.84 g解析 原n(PCl5)=-≈0.028 mol,设分解的PCl5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则 208.5 g·molPCl5(g)PCl3(g)+Cl2(g) 物质的量增加(Δn)

 1 1 11

 0.05 mol-0.028 molx mol=0.022 mol

 所以x=0.022

 0.022 molPCl5的分解率=100%≈78.6%。 0.028 mol

 答案 78.6%

 解题模板

 步骤:一是表示出理论差值及相应反应物、生成物对应的物理量,要注意不同物质的物理量及单位间的对应关系;二是表示出实际差量并写在相应位臵(注意应将理论差值与实际差值写在化学方程式最右侧);三是根据比例关系建立方程式并求出结果。

 图示:

 解答连续反应类型计算题的捷径——关系式法

 [题型示例]

 示例2 5.85 g NaCl固体与足量浓H2SO4和MnO2共热,逸出的气体又与过量H2发生爆炸反应,将爆炸后的气体溶于一定量水后再与足量锌作用,最后可得H2________ L(标准状况)。

 思路点拨 若先由NaCl――→HCl算出HCl的量,再由MnO2+4HCl(浓)=====MnCl2△

 +Cl2↑+2H2O算出Cl2的量,?这样计算非常繁琐。找出以下关系式就可迅速求解。

 设可得H2的物质的量为x,5.85 g NaCl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11NaCl ~ HCl ~ 2 ~ HCl ~ H2 22

 0.1 mol x

 显然x=0.05 mol,

 则V(H2)=0.05 mol×22.4 L·mol1=1.12 L。 -浓H2SO4△

 答案 1.12

 方法指导

 多步连续反应计算的特征是多个化学反应连续发生,起始物与目标物之间存在定量关系。解题时应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据方程式找出连续反应的过程中不同反应步骤之间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关系,最后确定已知物和目标产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列出计算式求解,从而简化运算过程。

 [题组精练]

 1.工业上制硫酸的主要反应如下:

 4FeS2+11O2=====2Fe2O3+8SO2 2SO2+O2=====2SO3 SO3+H2O===H2SO4 △

 煅烧2.5 t含85%FeS2的黄铁矿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时,FeS2中的S有5.0%损失而混入炉渣,可制得________t 98%的硫酸。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关系式:FeS2~2SO2~2SO3~2H2SO4,即:FeS2~2H2SO4。过程中硫元素的损耗可认为第一步反应中的损耗,故可制得98%硫酸的质量是98×2×2.5 t×85%×?1-5.0%?=3.36 t。

 120×98%高温催化剂

 答案 3.36

 2.(2014·北京房山区模拟)氯化亚铜(Cu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国家标准规定合格CuCl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为CuCl的质量分数大于96.50%。工业上常通过下列反应制备CuCl:

 2CuSO4+Na2SO3+2NaCl+Na2CO3===2CuCl↓+3Na2SO4+CO2↑

 (1)CuCl制备过程中需要质量分数为20.0%的CuSO4溶液,试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的CuSO4·5H2O与H2O的质量之比。

 (2)准确称取所制备的0.250 0 g CuCl样品置于一定量的0.5 mol·L1FeCl3溶液中,待样-

 品完全溶解后,加水20 mL,用0.100 0 mol·L

 Ce(SO4)2溶液。有关化学反应为

 Fe3+CuCl===Fe2+Cu2+Cl +++--1的Ce(SO4)2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24.60 mL

 Ce4+Fe2===Fe3+Ce3 ++++

 通过计算说明上述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标准。

 解析 (1)设需要CuSO4·5H2O的质量为x,H2O的质量为y。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0,Cu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依题意有

 160×x25020.0,x∶y=5∶11。 100x+y

 (2)设样品中CuCl的质量为z。

 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CuCl~Fe2~Ce4 ++

 99.5 g1 mol则:= --z0.100 0 mol·L×24.60×10L

 z=0.244 8 g

 0.244 8 gCuCl的质量分数为×100%=97.92% 0.250 0 g

 97.92%>96.50%,所以样品中的CuCl符合标准。

 答案 (1)5∶11 (2)符合

 解题建模

 应用有关化学方程式或原子守恒规律找出物质变化过程中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即找准关系式),然后列式计算。

 极限思维的妙用——极值法

 [题型示例]

 示例3 将一定质量的Mg、Zn、Al混合物与足量稀H2SO4反应,生成H2 2.8 L(标准状况),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双选)( )。

 A.2 g B.4 g

  化学计算方法篇三:化学计算基本方法

 一 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找出所谓“理论差值”。这个差值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等。该值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

 1。 质量差。

 如果题目给出了某一个反应过程中物质始态质量与终态质量,常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来解题。

 例一在200C时将11.6克CO2和H2O(g)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反应完全后,固体质量增加3.6g。求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量。

 方法一:

 2006年6月16日 1 0

 方法二:

 2。体积差。

 当有气体参加化学反应且题目中涉及前后气体体积的差量来进行计算。

 例二 在标况下,500ml含O3的氧气,如果其中的O3完全分解,体积变为520ml,求原混合气体中氧气和臭氧的体积各是多少?

 二守恒法

 所谓“守恒”,就是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作为依据,寻找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总数绝对值相等;复反解反应中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量相等;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2006年6月16日 2

 1。电荷守恒法

 例三

 -1L 溶-液中+含SO42- 0.00025mol,CL0.0005mol,NO30.00025mol,Na0.00025mol, 其

 余为 H则 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2.电子守恒法

 例四 某氧化剂X2O7,在溶液中0.2mol该离子恰好能使0.6molSO3完全氧化,则X2O7还原后的化合价为多少?

 3.质量守恒法

 例五 在臭氧发生器中装入100mlO2, 经反应3O2=2O3最后气体体积变为95ml(气体体积均在标况下测定),则反应后混和气体的密度为多少?

 2006年6月16日 3 ,.2-2-2-+,+

 三 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是巧解二元混和物问题一种常规方法.若.a , b分别表示某二元混和物中的两种组分A ,B的量,c为a,b地相对平均值;n(A),n(B)为二元混和体系中A和B地组成比: a c-b

 / ( c-b ):(a-c)=n(A):n(B)

 /

 ba-c

 十字交叉法的应用范围:

 (1)根据元素地相对原子质量和同位素质量数,求同位素原子百分比.

 (2)根据混和物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与组分地相对分子质量,求各组分物质的量之比。

 (3)根据混和物的平均化学式与组分化学式,求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

 (4) 根据溶液稀释,浓缩,混合前后的溶质质量分数(或物质的量浓度),求原溶液与增减溶剂和浓,稀溶液的质量比(或近似体积比)。

 2006年6月16日 4

 (5)根据混和物平行反应中某反应物的平均消耗量或某产物的平均生成量,计算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

 1。有关溶液的稀释,加浓及浓度计算的应用。

 例六 把100g10%KCL溶液浓度变为20%需加多少克KCL?或蒸发多少克水?或与多少克25%KCL溶液混合?

 2.有关同位素原子量及平均原子量的应用。

 例七 晶体硼由10

 5B和11

 5B两种同位素构成,已知5.4g晶体硼

 与H2反应全部转化为硼烷(B2H4),标况下5.6LB2H4, 则晶体硼中

 3。有关分子量,平均分子量计算中的应用

 例八 在容积为1L干燥烧瓶中用向下排空气法充入NH3 后,2006年6月16日 5 105B与 5B 两种同位素原子个数比为 多少?

文章标签: # mol # 反应 #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