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河南省防止高考移民,河南高考防止高考移民

tamoadmin 2024-07-30 人已围观

简介1.河南户籍能在河南省任何地方参加高考吗?2.河南贫困县户籍高考学生不是在本县就读,随父母在外出务工地就读,高考的时候还3.关于高考移民与社会生高考4.高考 户口 (河南--新疆)根据《河南省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在河南省就业的外省户籍人员子女,父母一方须有合法职业和稳定住所,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须具有当地学校正式学籍

1.河南户籍能在河南省任何地方参加高考吗?

2.河南贫困县户籍高考学生不是在本县就读,随父母在外出务工地就读,高考的时候还

3.关于高考移民与社会生高考

4.高考 户口 (河南--新疆)

河南省防止高考移民,河南高考防止高考移民

根据《河南省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在河南省就业的外省户籍人员子女,父母一方须有合法职业和稳定住所,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须具有当地学校正式学籍,随学籍所在的学校参加报名。

报名手续:考生须提供本人、户口簿、学业水平考试准考证,以及父母双方、户口簿、父母一方在当地的住所和就业证明。

河南高考需要满足三年户籍。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信息显示,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

1、符合2022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

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河南高考户籍在河南省,但在外省就读、学籍在外省的应届毕业生,如在河南省报考,须在户籍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直属报名点报名。

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经核准的少年班考生除外);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校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考生;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取强制措施或正在者。

河南高考政策以及改革方案

高考科目设置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每科满分为300分,其他各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满分为750分。

今年暂不组织报考外语专业考生的口试工作。

本科一批可填报1-6个高校志愿,本科二批可填报1-9个高校志愿,高职高专批可填报1-6个高校志愿。

法律依据

《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

三、因地制宜制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具体政策。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要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承载能力,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年限,以及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确定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条件,制定具体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

北京、上海等人口流入集中的地区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抓紧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制定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

四、统筹做好随迁子女和流入地学生升学考试工作。

对符合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条件的随迁子女净流入数量较大的省份,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取适当增加高校招生等措施,保障当地高考录取比例不因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参加当地高考而受到影响。对不符合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条件的随迁子女,流出地和流入地要积极配合,做好政策衔接,保障考生能够回流出地参加升学考试;经流出地和流入地协商,有条件的流入地可提供借考服务。

各地要加强对考生报考资格的审查,严格规范、公开透明地执行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防止“高考移民”。

河南户籍能在河南省任何地方参加高考吗?

我国高考制度改革方案

执笔人 朱寅年 王旗 杨东平

2007年,是中国在结束灾难之后,恢复全国统一高考制度的第30年。恢复高考制度是当时拨乱反正的重大举措,从而恢复了以学业能力选拔人才的标准和“分数面前平等”的社会公正。统一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和高效率,使之深入人心,为历史和社共认;与此同时,高考制度的局限性、弊病和负面价值也已暴露无遗。高考制度承上启下,对于高等学校制度改革和中等教育改革具有枢纽作用,对于中小学教育具有强烈的指挥棒作用,是推进实质性的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恰当的“突破口”。将高考改革提到重要的议程,提速高考改革,可以说条件已经成熟。

一、高考改革的基本价值和目标

1、高考改革的基本价值

保证教育公平。保障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享有大致相同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和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改变以分数作为惟一的评价标准。全面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协调发展和个性发展,避免陷入考试主义泥潭。

改变“一张考卷考所有人”。促进考试和选拔方式的多样化、多轨化、弹性化,提高高等学校选拔、评价人才的效度,使不同类型的人才适才适所。

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通过高校招生公开化、民主化的制度建设,使得这一权力最终重新回归高等学校。

重视和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学生付费上学的背景下,“以学生为本”的考试改革,应当使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高校的权利。

坚持高考命题地方化改革。各省自主命题的意义在于提供了高考模式多元发展的制度空间,多个考试机构的出现,也有利于考试测评技术本身在竞争中提高。

2、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

高考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以全国统一的学业能力水平考试为主,辅以高中学习成绩、高中课外综合表现的多元入学评价;高校确定录取标准、进行加试或面试后自主录取。基本模式是:

经过5-10年的努力,建立一种统一性和多元性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高校自主性与学生自主性相结合,国家宏观调控,高等学校自主录取,社会参与的全国高考和招生录取制度。

二、我国高考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方案

上述目标模式的真正实现,有赖相应的社会环境和制度条件,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理想。作为过渡模式,现实的高考改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考试科目多轨化

目前的高考改革集中在考试科目的改革上,形成目前以3+X 为主的不同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问题,是将学生分为文、理两类进行识别和选拔。这一模式的问题是以一张考卷考所有人的评价过于粗疏,难以按照不同类型高校的需要、不同学科的特点,更加有效地识别、选拔不同类型的人才。

建议按照高校分类管理的概念,将高校划分为研究型大学、地方性高校和高职院校三大类,再分为文科、理科、工程技术科、生物和医学科、艺术和体育科等不同科类,在高中课程中,确定不同的考试科目和内容难度,形成能够适应不同学生需要的多种“套餐”。示意图如下。

高考科目多轨化的示意图

研究型大学地方性院校高职院校 文科语文1 英语1 + 历史1 数学2 语文1 英语2 + 历史2 数学3 语文2 英语3 理科语文2 英语1 + 科学1 数学1 语文2 英语2 + 科学1 数学1 工程技术语文2 英语1 + 科学2 数学1 语文2 英语2 + 科学1 数学2 语文2 英语3 + 科学2 数学3 生物和医学语文2 英语1 + 生物、化学数学1 语文2 英语2 + 科学1 数学1 艺术和体育语文2 英语3 + 历史2 语文2 英语3 + 历史2 语文3 英语3

注:课程标号为难度系数,1为最高。

2、考试内容以能力水平测试为主

现行的高考内容,基本是知识水平测试,其特点是考题紧扣“大纲”,以记忆性知识和解题技巧为主,可以通过强化训练的方式提高成绩。它引导和强化了中学教育中死记硬背、题海大战之类的应试训练,不仅难以为学生“减负”,也难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作者:一百个心意 0位粉丝 2007-12-25 09:41 回复此发言 2我国高考制度改革方案

世界各国的高考,以美国的SAT、GRE为例,主要是能力水平考试,测试学生更为基本的分析、判断、逻辑思维等能力,是一种更为科学、基本的评价。我国的公务员考试,也已完成由知识水平考试到能力水平考试的转变。需要确定高考内容改革的这一方向,逐渐增加能力试题的比重(例如每年增加10%),目前,在高考中可以加入一定比例的能力水平测试题,在内容设计上把考察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并以此来改变整个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倾向。

3、改变“一考定终身”

以一次性高考成绩作为学生改变命运的评价,其弊病和局限性显而易见。近年来实行的春季高考,是改变这一弊端的有效尝试;但由于参加春季高考的高校太少,成绩与夏季高考不通用,成为高职院校的高考,而失去吸引力和逐渐萎缩。

增加高考次数的改革。首先是强化春季高考,增加高校的数量和提高招生层次,使之成为与夏季高考同样规格和分量的考试,从而使学生获得两次高考机会,择优选报高校。考试多次化的另外一个思路,是某些科目实行社会化考试。英语可首先实行社会化考试,由专门机构每年设立若干次考试,考生提供个人的最高英语成绩作为高考成绩。

4、探索综合素质评价

由于一次性的书面考试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状态,因而必须改变以高考分数作为惟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高中成绩和综合素质作为重要参考。

综合评价可以包括学生高中三年的平均成绩、学生成长记录、教师评语记录、实践活动记录、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等资料。此外,还可通过高校对考生的面试进行评价。

由于社会的诚信环境尚不如人意,学校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机制均不成熟,这一改革尽管十分重要,却难以现实操作。可首先在中考改革中试行,从而积累经验。在部分较具备条件的大学和高中可以开展试点,前提是首先建立问责制和民主、开放的社会参与、舆论监督机制,一旦发生舞弊行为,予以严厉惩罚。

三、高考招生和录取制度改革

比较而言,我国近年来的高考改革主要集中在考试科目上,而对招生录取制度改革较为忽视,而大面积影响高考公正的,主要是在这一环节。

1、均衡各地招生名额的差异

我国长期沿袭的录取名额分配,缺乏地域公平的考虑,由于各地的录取名额不是按照考生人数制定的,致使各地的录取率差异极大,山东、湖北等人口大省的分数线比大城市高出100多分,造成“倾斜的高考分数线”、“高考移民”等不合理现象。

形成这一现象的基本原因是历史形成的地方高等教育的巨大差异。根本解决的方案是人口大省加快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地方高教差异未能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中央通过宏观调控,使新增的招生机会主要向那些人口大省倾斜,将缩小各地的录取率差距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

2、改变重点高校招生本地化

在90年代末以来高等学校新一轮调整、合并的过程中,一些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取与地方共建的方式扩大学校,从而造成学校招生本地化的严重现象。2005年,部分研究型大学本地生源的比例分别是:北京大学17%,清华大学1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3%,北京理工大学11%;复旦大学44%,上海交通大学47%,武汉大学50%,南京大学55%,浙江大学61%。

研究型大学招生本地化,不但减少了外地优秀生源获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有违教育公平;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源质量,有违创建一流大学的目标。按照高等学校分类管理的原则和研究型大学的宗旨,国立的研究型大学必须主要面向全国各地招生,本地生源的比例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可以通过研究确定这一水平,例如不高于学校经费中地方财政支持的比重;不高于扩招之前本地生源的比重,等等。

3、减少和废除某些特殊政策

作者:一百个心意 0位粉丝 2007-12-25 09:41 回复此发言 3我国高考制度改革方案

高考录取制度中,在分数面前的平等之外,还存在许多特殊政策。这些政策有的具有照顾弱势人群(如少数民族学生)、特殊群体(如港澳台学生)等重要价值,有的是为了保障特殊行业的人才供给(如制度),有的是为了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为特殊人才开辟通道,如保送生、文体特长生、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加分等政策。但在应试教育的社会腐败风气的影响下,这些政策许多已经有违初衷,甚至成为某些权势阶层、既得利益阶层的腐败温床,直接向教育公平挑战,引起社会强烈不满。

应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区别情况,减少和取消定向生、保送生、文体特长生、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此类特殊政策,堵塞导致高考腐败的制度通道,净化公平竞争的考试环境。

4、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

招生权是《高等教育法》规定的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在高考制度改革过程中,落实和扩大高校自主权是必须坚持的价值和方向。高校招生自主权的实现有多种方式,例如高校自行命题、考试和招生;同类高校或学科实行联考;在全国统一考试的基础上加试科目、增加面试;在在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上确定本校的考试科目、录取标准,等等。

对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主要顾虑是教育公平。向高等学校赋权的过程与高等学校的制度建设必须同步进行,从而使高校建立公开、公正的制度保障,取得社会监督和信任。这基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这样两项基本制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阳光招生。通过网络平台充分公开各种招生录取信息;同时,组成包括官员、家长、教师、校友代表、媒体组成的“代表团”,全程参与招生过程。

5、赋予学生选择高校的权力

现行的高考制度设计,严格限制学生的报考自主权,同一批次的不同高校不能同步录取,多数高校对于学生的第二志愿不予考虑,从而使填报志愿成为一门学问,一些成绩优秀的考生应填报志愿不当而失去机会。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以学生为本的制度设计,要求赋予学生更多的报考自主权和对高校的选择权。只有当学生有权选择高校时,才会真正出现高校为吸引优秀生源而改善服务的竞争。

建议在招生过程中,同一批次高校对学生不分志愿先后同步招生。这意味着一个学生可能接到几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为避免造成高校的名额浪费,需要延长录取周期,将现行一次性的录取改为多次。对此,需要进行过细的制度设计和经过试点。这一世界通行的招生模式,没有理由在中国不能实行。

6、实行高考社会化

为了改变以高考升学率作为高中评价的做法,必须强化高中会考制度,同时实行高考社会化。在通过会考、获得高中毕业证书之后,学生即与高中脱离。考生到户口所在的派出所或者居委会报考,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也直接发送给考生,将高考结果与高中学校相隔离。这一措施的价值在于,虽然高中仍能够知道毕业生的情况,但地方却难以按照高考升学率对学校进行精确的排名,从而弱化高考对高中的强硬“指挥”,解脱多数高中校。北京市曾试行过此办法,取得积极效果。

河南贫困县户籍高考学生不是在本县就读,随父母在外出务工地就读,高考的时候还

如果你是一个应届生,可以在所上高中的所在地参加高考或者在户口所在地考试;但是如果是往届生,则必须在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期间可以将户口转到你想要参加高考的地方(高考报名前)只要是省内的就行,这不算高考移民,不会影响到你的高考....

关于高考移民与社会生高考

需回户籍所在地高考。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就读地参加高考,不等同于“异地高考”。“异地高考”是指“高考移民”学生为了更多地争取入学机会,到另外一个省份参加高考。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户籍就业人员的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高校招生考试,按各省(区,市)公布的办法执行。考生不得在“流入”和“流出”两地同时参加高考报名。对于既不符合流入地也不符合流出地报考条件的考生,由流入地协调流出地解决,原则上回流出地报考。

高考 户口 (河南--新疆)

看了这则新闻,我没有丝毫的幸灾乐祸,没有半点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虽然我的高考已经过去好几年了。说实话,我不喜欢“高考移民”这四个字,就象我不喜欢“暂住证”这三个字一样。可是我得佩服发明“高考移民”这个词的聪明人士,他怎么就这么牛,居然发明了这样厉害的一个标签式的词,一旦贴在某些高考考生身上,他们不但有损于“考生利益和高考公平”,还致使他们自己身败名裂,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那么,什么是所谓“高考移民”呢? “高考移民,是中国大陆地区所有的一种独特的移民群体。其产生与中国高考的地区间差异以及户籍制度等有关。随着入户制度的松动,这种现象在1990年代开始出现。高中移民是当前各地高考录取比例差距较大状况下的一种无奈之举,其实质是以金钱来购买分数。” 后面还指出“它对高考的地区性不公平提出了挑战,但同时却又加剧了教育的阶层不平等”。以上是所谓“高考移民”的官方解释,我认为“以金钱来购买分数”并非“高考移民”实质,实质应该是“以户口来换取分数”。我们虽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可是中国特色的户籍制度将我们分成了三六九等,从高考政策方面看,河南户口肯定没有青海宁夏之类的边远户口好,更没有北京上海之类的大城市户口好。谁让你是河南人呢,这是户籍制度给河南(山东)省考生的人为不公平之处。以前老是听不少同学说什么“虽然高考制度不合理,但是它是目前唯一合理的考试制度”之类的让人哭笑不得的话,而且他们自认为话说得象教育部领导一样不容辩驳。其实这些人就是鲁迅所说做了奴隶还感恩戴德的家伙。当然,他们说高考制度在目前合理,那么他们似乎也不会反对我国现存的户籍制度。也许只要他们家家拥有一个“户口簿”,就已经很庆幸自己没有象某些所谓“持不同政见者”那样被驱逐出境了。对于他们我深感自己口才不行,干脆就不跟他们辩解了,我承认我说不过他们。 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胳膊拧不过大腿,“敢跟对着干,当场就教你难看”,听说几年前有几个考生要状告教育部,我绝对支持这个民告官的勇敢行为,但是必须考虑的是,咱老百姓告不赢啊。不过话说回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国教育在线”上说“高中移民是当前各地高考录取比例差距较大状况下的一种无奈之举”,这句话我绝对认同。为了考上理想的学校,多少考生费尽心机,甘愿冒犯罪危险,、、改换户口,他们容易吗?他们虽然是一小股游击力量,可是国家或省也没必要对他们象国民党剿匪一样把他们一网打尽吧。在我国现行我法律体系下,我们的对于所谓“高考移民”除了取消录取资格外,估计还有诸如“几年之内一能参加高考”的惩罚吧。真是苦了他们了。虽然如此,可是有时候我很后悔自己不是“高考移民”,否则的话我可能会去一个相当不错的学校,免得自己被调剂到一个烂学校而且还是经过调剂的专业。在我看来,除了那些教育制度、考试题目的奴隶以及那些有权并且拿得出钱买学校让孩子随便上外,几乎没有人不讨厌看似公平合理高考制度以及很具中国特色的饱含着歧视的户籍制度。但是我们没办法,教育部、民政部那么强大,岂是咱们一介草民说话讲理的地方,白日做梦还差不多。对于这位所谓“高考移民”,我在心里很支持他,如果他能少考几分或许就安然无恙了。另外凡是所谓“高考移民”,我都很佩服他们,因为他们“对高考的地区性不公平提出了挑战”,推动了中国高考制度的良性发展。至于他们能否促进中国高考制度的废除,我绝对不敢奢望(但我真心希望高考制度以及户籍制度从在我的有生之年中国大地上消失)。在此,我希望中国在以后的高考中涌现出更多更勇敢的所谓“高考移民”,给中国现存的高考制度和户籍制度造成更直接更有力的威胁,以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你好,高考前期你的户口转到新疆是没有用的,现在不允许移民,如果你的户口迁移到新疆参加高考,必须你在户口所在地居住五年,并且高中三年是在新疆读书的,否则不行,因为现在高考移民的太多了,同学,奉劝你一句,还是踏踏实实在河南参加高考吧,很多学校在新疆是不招生的。

文章标签: # 高考 # 高校 #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