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高考语文卷阅读理解文章,高考语文试卷阅读理解

tamoadmin 2024-06-24 人已围观

简介1.2013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2013广东卷高考语文 文言文 宋史 张咏传 详细注解3.07普陀区高考语文试卷答案,急求4.求04和06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5.2014课标全国语文卷文言文6.高考语文小说散文阅读答题技巧7.鱼眼睛里闪着诡异的光,什么意思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 文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

1.2013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2013广东卷高考语文 文言文 宋史 张咏传 详细注解

3.07普陀区高考语文试卷答案,急求

4.求04和06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5.2014课标全国语文卷文言文

6.高考语文小说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7.鱼眼睛里闪着诡异的光,什么意思

高考语文卷阅读理解文章,高考语文试卷阅读理解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 文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皎洁/打搅 业绩/污渍 纤维/纤夫

B.效仿/发酵 空旷/粗犷 盛开/盛饭

C.隐瞒/蛮横 挑衅/抚恤 埋伏/埋怨

D.市侩/反馈 濒临/频繁 辟谣/精辟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事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4.依次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品的独创性亦称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 。 。二是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

。不同的人对同一题材的创作也是常见现象。 。

作品的独创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本身。 。

① 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题材,也会产生出与他人作品不相同的表达特征

② 作者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技巧,独立地选择了自己满意的色彩、旋律、动作、语言等,形成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表达形式

③ 作者的创作活动表现为对素材的取舍、运用、素材是构成作品的原始材料,它本身不是作品

④ 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必然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

⑤ 任何人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文明成果的传承、借鉴,也离不开时代人的互相影响

A.②①⑤③④ B.②④③①⑤ C.③②⑤④① D.③④②⑤①

二 、本大题7小题 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 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 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 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 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眞《后鉴录》卷下,有删改)

注① 上:指皇上 朱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语诸将曰… 谈论

B.委尸填满沟壑 放置

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标志

D.噫!我固无恙 祸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今俞瑱得之 B. 利为彼有[来源:学科网]

乃令昊玉守之 宜为报仇

C. 降家皆为上所杀 D. 我师乘之而入,宋 忠匿于厕

几为所误 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一组的是 (3分)

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 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 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

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B. 俞瑱逃亡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 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 一击,兵败如山倒。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 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 ;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11.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呼尔与之行,行道之人弗受; , 。(《孟子?告子上》)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

(3) , 。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苏轼《赤壁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不可无“我”

钱谷融

①艺术活动,不管是创造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② 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③ 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④ 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的。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创作活动中 ,决不可无“我”。

⑤ 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他仍应该让人透过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

⑥ 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页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进去,并不就是叫你完全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又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之中,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我”来。所以,在欣赏活动中,也不可无“我”。

⑦ 艺术活动不可无“我”这一特点,可以最鲜明地从无论 是创作还是欣赏,都首先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上看出来。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但在他提笔之前,必须现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就是在他提笔之后,他的思维过程、创作过程,也还同样是体验的过程。他必须有一种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的感觉,才能进行创作。对于欣赏者来说,他要是不能首先体验创作者所灌注在这一作品中、灌注在他的人物身上的思想感情,他就不能领会欣赏这一作品。而他的领会欣赏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体验的过程,至少是同体验的过程不可分的。总之,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不把“我”

浸染于其间,那是艺术的门外汉,是及谈不上创作,也谈不上欣赏的。

(选自《钱谷融文论选》,有删节)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艺术活动中决不可无“我”,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B. 对作家来说,作品一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现实,也是在艺术世界中表现“我”。[来源:学&科&网Z&X&X&K]

C. 在艺术欣赏中,对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是非爱憎,表示绝对的顺从,就是在建立“我。”

D. 在艺术欣赏中,表示出你的独立思考个爱憎感情,就是从 “非我”世界中找回来“我”。

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来源:学科网]

A. 为演好孙悟空,演员需要事先观察并模仿猴子的动作和神态,这是在创作 前的体验“非我”。

B. 清代一怒子迷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最终抑郁成疾而死,这是他在心上活动中迷失了“我”。

C. 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欣赏着在“非我”中迷失了“我”。

D. 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叙写琵琶女的遭遇,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是创作这在“非我”中表现了“我”。

14. 从艺术活动中,“我”与“非我”关 系的角度,分析第五段画线部分的内容。(4分)

15.艺术活动中为什么“不可无‘我’”?请从创作和欣赏两方面回答。(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做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题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面包

沃尔夫冈?波谢特

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她仔细地听找厨房里的声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空的。这就是为什么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了厨房。在厨房两人相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她打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深夜,两点半。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每晚他们就寝时,他总是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他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传到她身上。她转过头来不再看盘子了。

①“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见了什么。”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真是老了。跟他年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她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

的她看起来相当老了。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夜里女人显老是表现在头发上。头发使

人一下变老了。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忍受他在三皇,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②“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他又说了一遍,又失去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

另一个角落。

“我也听到了什么。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

“我也听见了。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没有,大概没什么事。”听到他不安地在说。

她赶紧帮他说:“过来,大概 是外面有什么事。”

“走,睡觉去。站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他向窗户望去,“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点什么事。我以为是在这里。”

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回去瞧盘子的,她想。我不

能再去瞧那个盘子。“过来,”她说,同时把灯关灭。“这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刮风时檐

槽尝尝碰墙壁。这肯定是檐槽之故。刮风时它总是哗哗乱响。”

两人摸着走过黑黢黢的过道来到卧室。两双光脚在地板上拍击作响。

“ 是有风,”他说,“已经挂了一整夜了。”当她躺在床上时,她说:“是的,刮了一夜

的风。刚才大概就是檐槽在响。”

“是呀,我刚才还以为是在厨房。大概就是檐槽吧。”他说这话,仿佛已沉入半睡

中。

她注意到,当他撒谎时,声音多假。

“真冷。”她说,并轻声地打着哈欠。“”我可钻被窝了,晚安。“

”晚安。“他回答,又说了一句,”是呀,可真冷呀。“

随后是寂静无声,许多分钟后她听到,他在小心、轻声地咀嚼。她故意深沉又均匀地

呼吸,使他不致发觉,她尚未入睡,然而他的咀嚼节奏均匀,倒使他慢慢进入梦乡了。

当他第二天晚上回家时,她分给他四片面包;平时他只有三片。

”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她说着离开了餐桌。“我吃这面包消化不了。你多吃一片吧

吧。我消化不好。”

她注意到,③他把头深深埋在盘子上。他没有抬头。就在此刻她对他非常同情。

“你可不能只吃两片面包。”他对着盘子在说。

“够了。晚上我吃面包消化不好,你吃吧,吃吧!”日1”

过了一会儿,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灯下。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包智星 译)

注沃尔夫冈?博歇尔特:西德废墟文学的先驱和重要代表作家。小说《面包》写的是二战后人们

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16.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17.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表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5分)

18.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来源:学§科§网Z§X§X§K]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让法律来保护阳光

梁衡

“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2006年1月1日,中国将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

—摘自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11月7日在国际科再生能源大会上的致辞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相对于越用越少、不可再生的煤和石油,这些能源可谓循环往复、取之不竭。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专门立法来保护它们的开发呢?原来这阳光、这风、这些生物等并不自由。我们歌颂阳光的美丽,羡慕风的来去,欣赏生物的多姿,①其实它们受着许多束缚,满肚子委屈。阳光不远万里来到地球,不只是为了红几朵花、绿几棵树,它还能发电、供热,能让汽车跑,能让电灯亮。科学家说,晴天太阳照着的每一平方米就蕴藏着1千瓦时左右的能量。风儿在地球上飘荡,也不只是为了来一点凉爽、送几片白帆,它还有更大的力量,却无用武之地,所有就恼怒、狂躁。你看那台风、飓风、龙卷风是怎样地拍胸怒吼!地球上除人类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生物,不过它们只是无奈地独处,兰在幽谷无人间,花自飘零水自流,②还有谁知道它们居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呢?

阳光、风、水、生物、地热、海洋有这么多本事,为什么不使出来呢?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的认识所限,有眼不识金镶玉,轻慢了它们,它们当然就不出力。这好办,随着科学的进步,观念的转变,会纠正的。二是人们的固执,明知可用就是不用,甚至不续别人用。原来能源一族也和人类社会一样,新旧之间会明争暗斗,抢位置、争高低,先来的见不得后到的,强势者挤兑着弱小的,新能源的开发当然要投资,就能源说,何苦呢,照就用我不更省事?新能源的开发要成本投入,旧能源说,你看,得不偿失!房顶上装一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供热系统,可以供全楼的照明、热水。③建筑商说还得改图纸,施工队说太麻烦,物业部门说不美观。山坡上竖一个风力发电塔就可送电到万家,但是先要征地,又要修路、进设备、培训技术人员。主持者一想,算了吧,还是到热电厂买电去。玉米的传统用途是食用或者当饲料,现在发现可以造酒精,这酒精还能开汽车,玉米秆可以发电。但是将这些理论变为现实有许多风险,谁第一个吃螃蟹?总之,新事头绪多,旧轨最好循。至于新事物的前景,一般人管不了那么多。一般人管不了,谁来管?国家来管。用什么方法来管?用法律。只有法律才能平等地规范所有人的行为,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于是就有了《可再生能源法》。

1831年,当整个欧洲还在靠油灯、蜡烛照明,靠煤炭取暖时,法拉第把一块磁铁投入线圈,电流计上的指针轻轻摆动了一下。他给人表演时,有绅士问:“这有什么用?”法拉第说:“先生,不用多久,它就会给您交税的。”现在全世界靠电力生产的财富和税收早已多得难以统计。为推广新能源,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法律。现在阳光、风、生物等新能源才崭露头角,就像当年法拉第手中的磁铁和线圈,亟盼世人理解,盼社会支持,盼法律保护。打个比方,《可再生能源法》就像《未成年人保护法》一样,它是专门保护弱者、保护未来、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的。

千百年来,我们都将阳光当作人类自由的象征,现在突然发现,我们并没有给阳光自由,发现我们亟须用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阳光的自由。当年 有人问恩格斯说,你和马克思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恩格斯回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自有阶级社会以来,人类就在为自己争自由,为社会秩序立法,现在又懂得为自然争自由,为保护利用自然立法。人类的自由发展应该成为自然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反之,自然的自由发展也是人类自由发展的条件。当阳光、风、各种生物,还有地热、海洋都自由地迸发它们所有的能量时,人类自己也就获得了最大的自由。

(选自《梁衡新闻作品导读》,有删改)

19.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

20.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21.文章标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近代西方社会发展史表明,数学活动的中心(数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突出成就)在地理上总是与当时政治、文化、经济发达的中心大致吻合。请根据以下图表所示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处空缺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语言简洁,语意连贯。

从15世纪开始,数学活动的中心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又返移欧洲,并随着资产阶级革命重心的转移而在欧洲不同国家之间转移。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等人天文计算的成就标志着数学活动中心转移到了意大利;这个活动中心 ;[来源:Zxxk.Com]

A

数学活动中心。

B

23.某校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话剧的演出晚会。下面是这次演出的节目单;

晚会节目单

1.《孔雀东南飞》(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演出:高一(2)班

2.《雷雨》(原作曹禺《雷雨》) 演出:高二(5)班

(其他略)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需要在节目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雷雨》之间,为支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60字。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013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文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

-

-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

-

-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

-

-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

-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

-

-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2013广东卷高考语文 文言文 宋史 张咏传 详细注解

2013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面解析)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是一份难度较大的试卷,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等方面。本文将对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进行全面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试题,提高答题能力。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

本部分共有两篇文章,每篇文章后面有5个问题。考生需要认真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一

该文章主要讲述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文章开头引用了一句古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强调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须要有创新精神。

文章中提到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有创新精神,需要有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同时,也需要有对现代文化的了解和接纳。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文化在不断发展中不断壮大。

该篇文章的问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需要认真阅读文章,抓住文章的主旨和细节,回答问题。

文章二

该文章主要讲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文章开头引用了一句话“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与自然斗争的历史”,强调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协调。

文章中提到了人类需要保护自然环境,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也需要发挥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解决自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该篇文章的问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需要认真阅读文章,抓住文章的主旨和细节,回答问题。

第二部分:完形填空

本部分共有一篇文章,文章中有20个空格。考生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选择正确的单词或短语填入空格中。

该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一个人从孩童到成年的转变过程。

该部分考查考生的词汇理解、语境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需要认真阅读文章,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选择正确的单词或短语填入空格中。

第三部分:语言运用

本部分共有两个小节,第一个小节是改错题,考生需要根据语法和用词的规范,找出文章中的错误并进行改正。第二个小节是作文题,考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写出一篇符合语法和用词规范的文章。

改错题

该部分共有10个句子,每个句子中有一个错误,考生需要根据语法和用词的规范,找出错误并进行改正。

该部分考查考生的语法和用词规范能力。需要认真阅读文章,找出错误并进行改正。

作文题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一篇符合语法和用词规范的文章。文章的主题和内容不限,但需要符合语法和用词规范。

该部分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需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符合语法和用词规范。

以上是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的全面解析。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试题,提高答题能力。

答案如下:

阅读理解:1-5BACBD6-10DABAC

完形填空:1-5DBCAC6-10BACBD11-15DCBDA16-20ABDAC

改错题:1.去掉“的”2.将“光临”改为“到访”3.将“谁”改为“什么”4.将“许多”改为“很多”5.将“人们”改为“我们”6.将“在”改为“于”7.将“依然”改为“仍然”8.将“的”改为“地”9.将“别的”改为“其它”10.将“去”改为“走”

作文题:本题答案因人而异,不作赘述。

07普陀区高考语文试卷答案,急求

2013广东高考文言文的译文和分析

张咏,字复之,是濮州鄄城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郡中推举进士,经众人评议,把张咏作为第一名推荐。有一位年老博学的儒生张覃,这次没有能够考中科举,张咏和寇准联合上书郡中首长,推荐张覃为进士第一名,大家都赞许他能够谦让。适逢李沆、宋湜、寇准接连推荐张咏的才学,朝廷任命他为荆湖北路转运使。他上奏请求罢去归、峡两州设置的水递役夫。就职后转任太常博士。太宗听说他很能干,就把他召回了京师。张永德担任并、代的都部署,有一个小校尉触犯了军法,被杖苔死亡。太宗下诏追究他的罪过。张咏重新密封并交还诏书,并且说:“陛下刚刚才委任永德在边关任统帅,如果因为一个下级校尉的缘故,就追究责骂一位主帅,我恐怕下面的士卒会产生轻慢上级的心理。”太宗不听众他的建议。过了不多久,果然发生了士兵威胁诉讼军校的事情,张咏引述之前发生的事情来劝说,太宗动容地慰劳他。

(第一段写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写张咏谦让第一名进士,体现了他良好的品德;第二件事是张咏请求免除弊政,体现了他能体察民间的疾苦;第三件事情是劝说皇帝不要干预边关将领治军,体现的是他的政治谋略。其中,第一、三件事详写,第二件事略写。略去的文字几乎是关于张咏的任职变迁,不影响文章的理解。但第三件事在《宋史》原书中应另为一段,此处却归入第一段,容易产生前言不搭后语的问题,容易影响考生的理解。)

张咏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造反,王继恩、上官正总领官兵攻打讨伐,却令军队停止不再前进。张咏用言语来激励上官正,勉励他亲自出征,依然举行盛大的宴会来为他饯行。上官正因此决定亲自前行深入平叛,大胜。当时敌寇横行的时候,百姓很多都被迫跟从了,张咏写了文章把朝廷的恩德和信誉告诉他们,让他们各自回到家中继续务农。

(此段写了张咏来到益州任职后的两件事情,一是激励官兵勇敢出征,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二是收复了叛军士兵的心,使他们无所牵挂地重拾生计,体现了他的民政才能。本段删减较多,却能使文段的中心更为集中在对张咏个人才能的描写上,减少了考生阅读的难度。)

开始时,四川的士子们都一心求学,不喜欢做官。张咏考察后发现当地人张及、李畋和张逵都很有学问和德行,被同乡的人所称道,于是敦促勉励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这三人也都全部考中了科举。当地的士子们因为这事都听从了张咏的劝说。

(此段写了一件事,这件事仍是张咏任益州主官时发生的,他勉励有才学和德行的读书人要敢于通过考试参政,这体现了他爱惜人才的品德。此段删去的文字,是张咏任益州时的判案和施政效果,以及他丁忧后任兵部郎中时对币制变革的奏议,虽与全文有一定关联,但不影响考生理解。)

宋真宗咸平二年夏天,张咏凭工部侍郎的身份掌管杭州。这一年农田歉收,许多百姓私自贩卖盐来维持生计。衙门抓捕了数百名,张咏全都宽免了他们应受的罪罚,而且遣返他们回乡。部下的官员请教道:“不狠狠地惩罚他们,恐怕没有办法禁同类事情的发生。”张咏说:“钱塘一带十万户人家,有八九成挨饿,如果不利用贩盐来使养活自己,一旦他们像蜜蜂一样聚焦起来做盗贼,那么造成的忧患就很深了。等到秋天收成后,自当仍然按照过去的法则来罚处。”五年,真宗因为张咏以前在四川治理行为优异,重新任命他掌管益州。适逢派遣谢涛巡抚西蜀,皇上趁机令谢涛传谕给张咏说:“得到你在四川,我没有西方的忧虑了。”

(此段写两件事,都是出自真宗年间。一是张咏任杭州知州时对因饥荒而走私的百姓的宽恕,体现了他对百姓的爱护,同时也体现了他施政的灵活;二是张咏复任益州知州,这时真宗给了他很高的评价,这体现了张咏才干出众。此段删去了张咏任职的一系列变化,无关宏旨,另外,还省去了张咏对一件遗产案件的审理。审案讲究证据,而张咏的审案却是依据经验,虽然能够体现他的机智和治理才能,却违反了今天法治的精神,因此删去,可谓合适。)

张咏与青州的傅霖少年是同学。傅霖隐居不做官。张咏已经地位显赫后,访求傅霖三十年,都找不到他。到了这时,他来求见,守门的小吏禀告说傅霖请求进见,张咏斥责他说:“傅先生是天下有名的贤能之士,我尚且没有能够成为他的朋友,你是什么人,敢直接叫他的名字!”

(此段写一件事,即张咏对待朋友、贤士的态度,体现了他爱才惜才的心理。但这段话,一是人物傅霖与全文无关,且没有介绍他的具体情况,让考生对此人难以把握,二是“至是来谒”这句话也让考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至是”就是什么时候,这就容易给人留下只是为了第9(2)题才勉强把它放入文中的印象。事实上,前文删去了整整一段,交代了张咏来到此地任职后的善政,并且得到了民众极力的拥戴,但此时为官清正的他却病入膏肓。“至是”即承此而来,而后文则交代了两人见面一个后,张咏就去世了,由此更体现了这次见面的珍贵。)

求04和06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5分)

①“包豪斯”是一所由工艺学校和艺术学校合并而成的艺术设计学校。二十世纪初成立于德国魏玛。

②“包豪斯”这个名字有些特别。德文“Bau”指建造和建设。“haus”的意思很多,可指房屋、住房、家园,也可指世家、企业、公司、商号等等。创建者为学校取名“包豪斯”,有“建设者之家”的意思,以区别于传统的经院式的教育机构。

③学校的名称特别,来就学的人也与众不同。招收的学生有刚从战场回来的,有工匠,有流浪汉,有失业者。年龄从17岁到40岁都有,约三分之一是女性。当然,更特别的还是学制和学习内容。

④学校的创建者认为,必须形成一个新的设计学派来影响本国的工业界,否则一个艺术家就不能实现他的理想。学校设立了纺织、陶瓷、金工、玻璃等科目。学生进校后先学半年初步课程,然后一面学习理论课,一面在车间学习手工艺,三年之后考试合格,可以取得“匠师”资格。学校强调自由创造,反对因袭模仿。在设计中重视实用需求,摒弃虚浮奢华;讲求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反对附加的修饰和包装。他们注重发挥结构本身的形式美,采用不对称的构图法,灵活多样、造型简洁,他们的造型艺术风格被称为“包豪斯风格”。这种风格体现在建筑中,也体现在器皿、家具、灯具、织物等物品的设计上,家具中的钢管椅子就是他们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⑤有人以为包豪斯的成就在于创立了现代艺术教育和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创建者的明确目标,是要彻底摧毁传统的关于艺术的“神话”,这是包豪斯的理念中最具革命性的核心。包豪斯所尝试的,是把艺术从贵族和富人的高堂华厦中、从艺术的“神坛”上解放出来。它要让艺术家变成这样一种人,即能用他的灵感和技艺为千千万万人塑造美、营造舒适生活的工作者。换句话说,在包豪斯的观念中,艺术家的任务,是让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平凡的工人、农民、小职员,都过上“人”所应该有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生活的尊严。因此,包豪斯人不认为替普通人设计水杯之类的日常用品是雕虫小技,相反他们把这类事看作一项庄严的事业。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建立起现代艺术教育的基础,其目的就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在他们看来,现代的艺术家,应该以米开朗基罗画西斯廷教堂天顶的力气,来设计一个水杯。他的任务,是要在一个普通的水杯上探索和体现美的极致,让美贯穿到普通民众生活的每一个平凡细节当中。包豪斯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这样的理念。师生们纷纷走上社会,他们的设计成果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包豪斯的成功证明了:艺术的成功并不只是关乎造型、关乎设计,实际上,它还关乎信念,关乎社会。

⑥当然,任何像包豪斯这样大胆的革新行为,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误解和攻击是不可避免的。二战爆发前,它被迫关闭了。但被查封的是有形的包豪斯,而无形的包豪斯,即包豪斯的设计理念是无人能够查禁的。时至今日,包豪斯的影响随处可见,它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环境、我们的观念。这就是艺术,它不依靠权势和奢华,却往往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更长久的印记。

1.以下对“包豪斯”的介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原本是一所工艺学校。

B.最初是建设者的宿舍。

C.由学校的创建者命名。

D.不是一所正规的学校。

2.与传统的经院式的学校相比,包豪斯的学生大多来自__________(2分)

3.根据第④段,概括包豪斯的相关情况(4分)

(1)主要学习内容:艺术理论与__________

(2)设计对象:建筑物与__________

(3)作品主要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神话”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2分)

5.包豪斯艺术能“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更长久的印记”,是因为(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6-12题(23分)

(1)今年杭州的第一朵荷花开了。这是杭州电视台都市报道的头条新闻。主持人建议市民到西泠桥边,把荷花一天天长大的过程拍下来。也是这一天,杭州的《都市快报》有篇醒目的报道,叫做:《第一朵荷花开了》。不知道还有哪个城市会这样,把荷花初绽列为头条新闻?杭州会。这种对美的希冀和对美的体会!

(2)杭州还有什么?

(3)杭州有茶。沿着西湖一圈走,密密树荫一层层,处处皆有喝茶人。或许西湖,本是个茶水壶?一座飘着茶香的城市,天天在品味着一份生活的情趣。

(4)杭州有音乐。湖边的草坪上,漂浮着似有若无的江南丝竹。观光车上流溢出缱绻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是一座被爱情滋润的城市。湖边绿丛中的蝴蝶多为纯白,而且常常成双成对,那一定是梁祝相伴重游故地。

(5)杭州还有树。我总觉得杭州的汽车不是从马路上开来的,是从树丛里驰出的。汽车也不是开进城市,而是驰入林子。舒展的梧桐在空中搭成密密的树廊,成片的桂子把人们带进植物的天堂,真觉得杭州的天空都让树住了。杭州市区有无数的古树名木,苍劲挺拔,风华依旧。面对这些300岁、500岁、1000岁的前辈,不能不心生感佩!

(6)杭州更多的是公园。西湖边上,一石一木都令人驻足,随便切一块下来便是公园。杭州出伞,杭州人也爱打伞,防晒或防雨。粉白、粉红、粉绿、粉兰,开在公园的绿阴丛中,像一朵朵移动的花。有一次我在绿世界里看到一种特大的绿叶,赶紧趋步上前,绿色的大伞!总是看绿看花了眼,把绿色的都看成了叶。

(7)杭州最不缺少的,是文化。如果想把写西湖的诗文数一数,那就如同想去数西湖边那花、那草、那树。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固然令人赞叹不已,击节吟唱;即使那些很忧伤的词句:“半堤花雨,对芳辰消遣,无奈情绪”。“湖水湖烟,峰南峰北,总是堪伤处。新增杨柳,小腰犹自歌舞”。即使是伤湖之词,那杨柳新塘,那小腰堪伤,那花雨芳辰,也令人神往!

(8)西湖的水,汇聚着千年的沧桑。西湖里叶叶扁舟,讲着悠远的、不尽的故事。西湖边的长街小巷里,藏着各朝各代太多的记忆。这里有梁祝、济公、白娘子,更有白居易、林逋、岳飞本、文天祥、龚自珍、鲁迅。杭州城无处无典故,无处非景观。杭州的历史文化只有杭州的自然风景配得上,杭州的自然风景也只有杭州的历史文化配得上。

(9)清诗人袁牧有诗曰:“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10)“重西湖”,因了岳飞、于谦,又不仅仅因为岳飞、于谦。还因为苏东坡。最重杭州的人,不是你,不是我,是杭太守苏东坡。山上的鸟都认识他,水里的鱼都认识他!他在杭州抒发情怀的诗就有400首!写西湖也没有人写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据说诗人毛泽东多次到西湖,但没写过一首西湖诗。她说《饮湖上初晴后雨》写得太绝了,就“不敢造次”。

(11)“重西湖”还因为抗清英雄张苍水的临刑绝呼:“好山色!”张苍水“带镣长街行,告别众乡亲”――官巷口的刑场,杭州百姓已是素衣素服,白茫茫一片来送行。张苍水气势豪迈地拜别乡亲,又满怀深情地看一眼那温润绵延的山岭。“好山色!”这是英雄留给西湖最后的声音。

(12)“重西湖”,还因为西湖的山水留下过鲁迅的足迹。白娘子的传说引发他为普通民众追求心灵自由的呼喊,激发起这位反封建战士的斗志。有谁会像他那样,对雷峰塔如此深切的关注,并将态度鲜明地表达出来?

(13)“重西湖”,还因为杭人为明日杭城绘制一幅幅的蓝图。杭州人说:西湖不仅是杭州的西湖、浙江的西湖,更是中国的西湖、世界的西湖。西湖的每一寸岸线、每一块绿地、每一处设施、每一处景观,都要让市民和游客共享。杭州刺史白居易曾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西湖展现的,是美,是大气,是包容。

(14)西湖的早晨,是老年人的乐园,鹤发童颜映朝阳,揭开西湖每天的序幕。西湖的白天属于旅游者他们带着家人和朋友来亲近西湖,拍摄下一幅幅复习户风光,无意中自己也成为西湖一景。西湖的夜晚,属于下班族和情侣,映月三潭,秋月平湖成了温馨的背景。

(15)杭州,兼具历史和浪漫,兼具传承和创业。这些年有一个常用词叫“可持续发展”。在这里我看到的是可持续幸福。杭州有有断桥,有孤山。但是断桥不断,孤山不孤。它们与整个中华大地紧密相连。不仅是杭州,整个长三角地区,整个中国不都在这温馨和谐中风风火火地向前迈步吗?

(16)人在湖边走,边走边与那湖对话,是一种享受。不,不仅是一种享受……

6.写出高中课本鲁迅小说的一个篇名_______________(1分)

7.第(1)段写电视台将“荷花初绽”作为头条新闻,显示了__________________(2分)

8.第(5)段“杭州的天空都让树住了”这句话好在哪里?(2分)

9.第(9)段在构思上的作用是(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2分)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6分)( )

A.作者写杭州人爱喝茶是为了表明杭州人追求悠闲与散淡的生活。

B.爱打伞是杭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伞也是西湖风光的美丽点缀。

C.西湖的价值就在于出现了众多的文人以及他们留下的隽永诗文。

D.张苍水临刑前绝呼”好山水”,既赞叹了杭州山水,也书法了故国情怀。

E.从全文看,作者描绘西湖的美好风光,是为了强调西湖是世界的旅游胜地。

F.文章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方式,主要为了赞美今日杭州人的幸福生活。

11.综观全文,概括“重西湖”的主要原因(5分)

(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12.文末说“不,不仅是一种享受……”,请续写一段80字左右的文字(5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

13.(1)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苏洵《六国论》)

(2)闻道有先后,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司马迁《史记 屈原列传》)

(4)______,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李清照《永遇乐》)

(5)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黄庭坚《登快阁》)

(6)______,来者犹可追。(《论语 微子》)

(7)良辰美景奈何天,______。(汤显祖《牡丹亭》)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6题。(8分)

阮郎归?初夏 苏轼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4.“词”这种体裁的别称(1分)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3分)( )

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狭景,显得鲜明生动。

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

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未完,境界开阔,韵味悠远。

16.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中的意思(4分)

(1)统过干( ) (2)访以当时之事( )

(3) 干雅自多 ( ) (4) 不矜小节(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2分)( )

A.博涉书记

B.干善待遇

C.访以当时之事

D.可以自娱

19.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想通的两项是(2分)( )

A.作《师说》以贻之 B.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

C.欲以立身扬名耳 D.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写仲长统和高干的交往,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酌古论》序

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①,武夫事剑楯,彼此相笑,求以相胜。天下无事则文士胜,有事则武夫胜,各有所长,时有所用,岂二者卒不可合耶?吾以谓文非铅椠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楯也,必有料敌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凡后世所谓文武者,特其名也。

吾鄙人也,剑楯之事,非其所习,铅椠之业,又非所长,独好伯王大略,兵机利害,颇若有自得于心者,故能于前史间窃窥英雄之所未及,与夫既已反之,而前人未能别白者,乃从而论著之,使得失较然②,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大则兴王,小则临敌,皆可以酌乎此也。命之曰酌古论

注①铅椠:指写文章 ②较然:明显

22.第一段中与”文武之道一也”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1分)

2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文士和武将的成功道路只有一条。

B.天下安定之时,文士发挥的作用更大。

C.后世的文士、武将只注重自己的名声。

D.作者对于写文章和行军打仗都很擅长。

24.“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运用了修辞手法,它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2分)

25.作者“酌古”所要研究的材料是(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__________(2)__________

26.作者写作《酌古论》的用意是什么?(3分)

二 70分

27.作文

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70分)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15分)

1.(2分)C

2.(2分)平民阶层

3.(4分)(1)手工艺(1分) (2)生活用品(1分) (3)实用、简洁、有创造性(写出一点给1分,写出两点给2分)

4.(2分)故弄玄虚、不切实际的认识

5.(5分)(1)有创新精神(2)坚持为普通民众服务(3)作品设计精美(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5分)

(二)(23分)

6.(1分)《阿Q正传》(或《药》、《祝福》、《非攻》)

7.(2分)杭州有着对美的希冀和体会

8.(2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杭州树多(1分),生活环境优美(1分)。

9.(2分)(1)结构上承上启下(2)引出全文关键词“重西湖”(答对一点给1分)

10.(6分)B(3分)D(3分)

11.(5分)(1)西湖环境优美(2)西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3)西湖人有抱负和气度(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5分)

12.(5分)内容(如传承文化、承担责任等)(3分)语气与原文衔接(1分)语言(1分)

(三)(5分)

13.(5分)(1)暴霜露,斩荆棘(2)术业有专攻(3)举类迩而见义远(4)染柳烟浓(5)澄江一道月分明(6)往者不可谏(7)赏心乐事谁家院(写对一空给1分)

(四)(8分)

14、(1分)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

15、(3分)D

16、(4分)要点: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2分),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2分)。

(五)(17分)

17、(4分)过:拜访。访:咨询。雅:一向。矜:注重。

18、(2分)C

19、(2分)A D

20、(6分)(1)(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代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3分)(省略部分补全1分;倒装句式1分;“异”1分)

(2)不久,高干凭借并州(之力)反叛,最终落到了失败的结局。(3分)(“以”1分;“卒”1分;“至于”1分)

21、(3分)敢于直言;善于识人;不重名利。(答对一点给1分)

(六)(12分)

22、(1分)才智所在,一焉而已

23、(3分)B

24、(2分)(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酌古”在多方面的重要作用(1分),增强了论证的气势(1分)。

25、(3分)(1)(史书中)所记载的英雄缺乏才智的事例 (2)英雄具备才智但前人未能分辨的事例(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26、(3分)是为了探究、参酌历代治国用兵的成败得失(2分),为后人提供借鉴(1分)。

2014课标全国语文卷文言文

上海春季高考试卷及答案

阅 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8分)

扇,自古以来为引风纳凉之物。千百年来除使用价值之外,小小的扇中还孕育着中华文化艺术的智慧,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的精华,是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扇面的丹青墨宝值得珍藏,扇骨的精工细雕成为艺术。舞台上,演员一扇在手,或进或退,或开或合,瞬息万变,活灵活现。建筑中,“扇”这种独特的艺术造型,还被古典园林的漏窗所吸收,成为移步换景、美不胜收的花墙小景,表现出耐人寻味的文化魅力。

我国的扇具有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目前所发现的最早实物扇应该是楚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的扇子,有竹扇和羽扇两种。虽然出土的竹扇是2000多年前的遗物,但其制作已相当精良。中国的扇仅从材料而言,就有羽扇、竹扇、纨扇、蒲葵扇等。传统的扇多为圆形,故称“团扇”。

扇面上采用书法,据文献记载,以“羲之书扇”流传最早。唐代在扇面上的绘画,已有实物出土,而且在唐代绘画中也有所反映。到了宋代,文人与绘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扇面成为画师创作的天地,加之皇帝对书画扇面的重视,扇面艺术得到飞速发展,臻于顶峰。仅以《宋人画册》中百幅小品为例,其中纨扇面就有60余幅,而且这些扇面,题材广泛,构思精巧,开创了将绘画艺术融于方寸的“小中见大”的新局面,咫尺千里,雄浑壮阔。后来,又有以突出某一局部来代替全景的“边角”之景,如夏硅的《烟岫林居图》。取材中也有小至花鸟画中的野草闲花,昆虫禽鱼,它们纤毫毕现,栩栩如生,如宋徽宗赵佶的《枇杷山鸟图》,运以精心,出以妙笔,具有一种独特的情趣。因此,宋代的扇面,已成为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瑰宝。扇面作为绘画的一种形式被继承、发扬、光大,实际上已脱离了扇的实用功能,而创作出艺术化的扇面形状的绘画作品,被历代书画爱好者作为精品珍藏。元、明、清时期,很多画家也热衷于扇面书画,直至今日,扇面书画还受到一些画家的青昧。扇的形式之美,使画面更有锦上添花的效果。我国的扇面艺术作为珍品,不仅为我国各大博物馆,也为世界各著名博物馆所珍藏,总数可达数百件之多。

在宋代,折叠扇从日本和高丽先后传入中国,扇面以纸、绢等制成,并以其新颖、灵巧、轻便受到欢迎。到明代中、晚期风靡一时,效仿四起, 出现了大量以诗、书、画为主体的扇面,另外又涌现出一批制造扇骨与扇面的能工巧匠。于是,折叠扇开始独领风骚,并有取代传统团扇之势。檀香扇是从折叠扇演化而来的,扇骨由檀香木制成。据传,苏州从1920年开始生产檀香扇,第一家作坊叫 “张多记”。檀香扇花色品种繁多,扇面制作精良,扇骨长短宽窄各有区别,工艺要求极为严格。

总之,从扇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小小一扇,凝聚了历代工艺的优秀成果,技艺精湛,异彩纷呈。同时,它又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并且,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发扬光大,也是形成中国扇文化绚丽多彩的原因之一。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是唐代诗人 《秋夕》中的诗句。(2分)

2.根据要求,在下表横线上填人关于扇的合适内容。(3分)

年代 样式 (1)

宋之前 (2) 罗、纨等

自宋起 折叠 (3)

3.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6分)

久古典园林的花墙设计因吸收了扇的艺术造型而摇曳多姿,引人人胜。

B。 目前发现最早的实物扇是从楚地出土的,有羽扇、竹扇、纨扇、蒲葵扇等。

C《枇杷山鸟图》、《烟岫林居图》等扇面意境深远,气势雄浑,有咫尺千里之感。

D.唐代艺术家在扇面书画中善用“边角”之景,产生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E。明代中晚期,新颖、灵巧、轻便的折叠扇一支独秀,取代了传统团扇。

P.我国的一些扇面,已成为扇面形状的绘画艺术珍品,为中外各大博物馆收藏。

G.越来越多的当代画家投入了扇面艺术的创作,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审美品位。

4.请任选所附的一幅扇图,作一简评。(3分)

5.有人说,现在都用空调、电扇,传统的扇子可以退出生活舞台了。你同意吗?请从两个方面说明理由。(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1题。(20分)

幸福的篮子

(俄)尤?沃兹涅先斯卡娅

有段时间我曾极度痛苦,几乎不能自拔。

一天,我路过一家丰地下室式的菜店,见一美丽无比的妇人正踏着台阶上来——太美了,简直是拉斐尔《圣母像》的再版!我不知不觉放慢了脚步,凝视着她的脸。因为起初我只能看到她的脸。但当她走出来时,我才发现她矮得像个侏儒,而且还驼背。我耷拉下眼皮、快步走开了。我羞愧万分……瓦柳卡,我对自己说,你四肢发育正常,身体健康,长相也不错,怎么能整天这样垂头丧气呢?打起精神来!像刚才那位可怜的人才是真正不幸的人……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长得像圣母一样的驼背女人。每当我牢骚满腹或者痛苦悲伤的时候,她便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就是这样学会了不让自己自怨自艾。而如何使自己幸福愉快却是从一位老太太那儿学来的。

那次事件以后,我很快又陷入了烦恼,但这次我知道如何克服这种情绪。于是,我便去夏 日乐园漫步散心。我顺便带了件快要完工的刺绣桌布,免得空手坐在那里无所事事。我穿上一件极简单、朴素的连衣裙,把头发在脑后随便梳了一条大辫子。又不是去参加舞会,只不过去 散散心而已。

来到公园,找个空位子坐下,便飞针走线地绣起花儿来。一边绣,一边告诫自己:“打起精神!平静下来!要知道,你并没有什么不幸。”这样一想,确实平静了许多,于是就准备回家。恰在这时,坐在对面的一个老太太起身朝我走来。

“如果您不急着走的话,”她说,“我可以坐在这儿跟您聊聊吗?”

“当然可以!”

她在我身边坐下,面带微笑地望着我说:“知道吗,我看了您好长时间了,真觉得是一种享受。现在像您这样的可真不多见。”

“什么不多见?’

“您这一切!在现代化的列宁格勒市中心,忽然看到一位梳长辫子的俊秀姑娘,穿一身朴素的白麻布裙子,坐在这儿绣花!简直想象不出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我要把它珍藏在我的幸福之篮里。”

“什么,幸福之篮?”

“这是个秘密!不过我还是想告诉您。您希望自己幸福吗?”

“当然了,谁不愿自己幸福呀。”

“谁都愿意幸福,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怎样才能幸福。我教给您吧,算是对您的奖赏。孩子,幸福并不是成功、运气、甚至爱情。您这么年轻,也许会以为爱就是幸福。不是的。幸福就是那些快乐的时刻,一颗宁静的心对着什么人或什么东西发出的微笑。我坐在椅子上,看到对面一位漂亮姑娘在聚精会神地绣花儿,我的心就向您微笑了。我已把这一时刻记录下来,为了以后一遍遍地回忆。我把它装进我的幸福之篮里了。这样,每当我难过时,我就打开篮子,将里面的珍品细细品味一遍,其中会有个我取名为‘白衣姑娘在夏日乐园刺绣’的时刻。想到它,此情此景便会立即重现,?我就会看到,在深绿的树叶与洁白的雕塑的衬托下,一位姑娘正在聚精会神地绣花。我就会想起阳光透过椴树的枝叶洒在您的衣裙上;您的辫子从椅子后面垂下来,几乎拖到地上;您的凉鞋有点磨脚,您就脱下凉鞋,赤着脚;脚趾头还朝里弯着,因为地面有点凉。我也许还会想起更多,一些此时我还没有想到的细节。”

“太奇妙了!”我惊呼起来,“一只装满幸福时刻的篮子!您一生都在收集幸福吗?”

“自从一位智者教我这样做以后。您知道他,您一定读过他的作品。他就是阿列克桑德拉?格林。我们是老朋友,是他亲口告诉我的。在他写的许多故事中也都能看到这个意思。遗忘生活中丑恶的东西,而把美好的东西永远保留在记忆中。但这样的记忆需经过训练才行。所以我就发明了这个心中的幸福之篮。”

我谢了这位老妇人,朝家走去。路上我开始回忆童年以来的幸福时刻。回到家时,我的幸福之篮里已经有了第一批珍品。

2004年上海春季高考试卷

一、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7题。(19分)

有的人读的书也不算少,如鲁迅所说,他们“从周朝人的文章,一直读到明朝人的文章,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糟,但蹄迹当然是有些存留的,这就是所谓有所得”。还有一些“潦倒而至于昏聩的人,凡是好的,他总归得不到”.前者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读书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全盘接受状态;后者则存在着“有色眼镜”的偏见,他只能接受那些与他的利益和偏见一致的东西。这样的态度最多只能做书籍的“俘虏”,是无法从中真正得到益处的。

鲁迅强调“自己思索”,不能把自己变成“书橱”;如果“只能看别人的思想艺术”,就无异于“脑子里给别人跑马”,就会导致思想的“硬化”,使读书的效果走向反面。思索并不是一种苦思冥想的内心反省活功,它以社会现实为根据,还必须同时“自己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这也就是联系实际,因此他强调“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这其实就是鲁迅自己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他从采不盲从书本,而是把书的内容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加以观察和思索。因此他常常能取精用宏,从常见的书籍中得出人们没有看出的精辟的新意。譬如对于《二十四史》他□不像传统学者那样把这些所谓正史视为信史,□不是如五四时期某些人把它看成“相斫书”,“**的家谱”,□是在同野史和杂说的比较中,在同现实中“古已有之”的许多现象的观察中,经过认真的思考,认为只要善于清除历来史官那种“装腔作势”的涂饰,这些史书是写出了“中国的灵魂”的。他说:“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所以要从书中获得真正的教益和可靠的知识,就必须能够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对文学作品也是这样,他既充分地肯定了如《儒林外史》的“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如《红楼梦》的“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的杰出成就,也尖锐地指出了许多旧小说的掩盖矛盾、粉饰现实的“瞒”和“骗”的实质。他强调要“睁了眼看”,就是细心观察历史和社会的实际,认真思索,看这些文艺作品究竟是否正视和反映了现实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认识文艺作品的价值并从中获得教益。

从鲁迅的大量杂文中可以看到,他确实把“所读的书活起来”了,因此常常能够揭示要害,看出实质。例如历来被认为是田园诗人的陶渊明,当有的文章宣扬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泯灭一切忧喜”的“静穆”,并且举出陶渊明“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的时候,鲁迅针锋相对地指出:“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而且说明“历来的伟大的作者,是没有一个‘浑身是静穆’的”。陶渊明的集子是有目共睹的普通书籍,鲁迅之所以能够正确理解它的内容实质,并及时对错误论调给以批驳,就因为他与那些关在“象牙之塔”里死读书的学究们对书的态度不同.他在读书的同时,始终把社会实践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在对待书籍的态度上,我们首先应该向鲁迅学习。

1.本文批评了两种错误的读书态度,一种是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2分)

2.文章阐述了鲁迅读书的态度和方法,概括起来就是:________ (2分)

3.文中第二自然段的空格处依次填人的关联词语是(2分)

A.虽 更 但 B.既 也 而

C.若 也 就 D.尚 更 则

4.“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这一比喻中“密叶”的含义是________(2分)

5.鲁迅说陶潜“并非‘浑身是静穆’”。请举出课文中陶潜的一篇作品(篇名或诗句),来说明这一观点。(3分)

6.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一自然段中“这样的态度”,指它前面所说的“前者”和“后者”这两种态度。

B.第二自然段的例证既有读史学著作的,又有读文学作品的,体现了举例的典型性

C.第三自然段中运用举例的方法,着重分析了鲁迅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D.全文三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展开阐述。

E.本文不仅引用鲁迅关于读书的言论,而且运用鲁迅读书实践的事例来阐述问题。

F.本文运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将鲁迅的读书态度和方法与某些人作对比。

7.第二自然段中,鲁迅把某些读书不加思索的人称为“书橱”。请你另举出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来形容生活中某些人(或自己)的读书态度或方法(褒贬皆可),并对此说法加以阐述。(50字左右)(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5题。(24分)

想北平

老舍

①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②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③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象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象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④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象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______________,以便刺激;在北平,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⑥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⑦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象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象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⑧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六日

[注]文中说的“北平”是1928年至1949年间对北京的旧称。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高考语文小说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1. 2014全国标准卷一语文答案

2014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答案语文答案 1.B2.C3.D4.C5.D6.A7.答: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答: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8.答: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9.答: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10.长大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威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1.(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2)答:①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②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③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3)答: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4)一答: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12.(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2)答:①从成员上看,论战双方都是当时物理学界的代表人物;②从内容上看,辩论涉及现代物理学两大基础理论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③从影响上看,辩论带动了整个理论物理界的学术争鸣.(3)答:①拥有站在学术前沿的核心***物;②有堪称骨干的科学家群体;③创造了独特的学术精神.(4)答:①追求真理,在学术之争中胸怀坦荡,不掺杂个人恩怨;②以赤子之心帮助祖国发展物理学研究;③慧眼识才,吸引了大批青年科学家,并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④有人道主义关怀,积极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13.C14.D15.B16.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17.示例: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

2. 2014全国卷1语文必背篇目

新课标高考语文要求背诵默写的64篇(首)古诗文目录高中14篇: 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初中50篇: 《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传?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郦道元《三峡》、韩愈《杂说(四)》、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诗经?关雎》、《诗经?蒹葭》、曹操《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水调歌头》、陆游《游山西村》、辛弃疾《破阵子》、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龚自珍《己亥杂诗》。

3. 2014全国标准卷1语文答案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 A.龃龉(yǔ) 系鞋带(xi) 舐犊情深(shi) 曲意逢迎(qū) B.倜傥(tǎng) 纤维素(xiān) 羽扇纶巾(guān ) 针砭时弊(biān) C.感喟(kuì) 揭疮疤(chuāng) 按捺不住(nài) 大相径庭(jing) D.霰弹 (xiàn ) 涮羊肉(shuàn) 以儆效尤(jǐng) 纵横捭阖(b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

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完成5,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进而成为一种执着的文化选择乃至建筑观念中的要素时,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对于中国并不贴切,那就是网络阅读, ,本来说存一年第Ⅰ卷一,由于木材在耐久性方面远逊于石材:为什么直到明清,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仍令很多学者感到困惑,哈尔滨至北京, 。19世纪以来,他就很兴奋,同时也不无需求的情况下,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在技术条件完备,并汇成一股妄自菲薄的浊流,视野更加开阔,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答。

①能够对文字、(9分、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③与传统阅读相比。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7题。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甚至干脆说中国古建筑的实物等于零:D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听三方面的内容⑤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⑥还具有共享性,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只不过存在于书面文献上,以至于中西两大文明的建筑给后人留下了全然不同的印象,到处都蕴藏着适合建筑的优良石材,依然是个问题、看、开放性和互动性A.③②⑤④①⑥ B.③⑥⑤①②④C.⑤①④③⑥② D.⑤④③②①⑥二,在中国古代。B.他家离铁路不远,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草长莺飞,吸引力更强。”

然而此话只适用于欧洲, 、影像:“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木为主要材料,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风声鹤唳。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也更直观,信息更加全面、(12分,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但这是有风险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A.龃龉(yǔ) 系鞋带(xi) 舐犊情深(shi) 曲意逢迎(qū)B.倜傥(tǎng) 纤维素(xiān) 羽扇纶巾(guān ) 针砭时弊(biān)C.感喟(kuì) 揭疮疤(chuāng) 按捺不住(nài) 大相径庭(jing)D.霰弹 (xiàn ) 涮羊肉(shuàn) 以儆效尤(jǐng) 纵横捭阖(bì)2.下列各句中,很少使用石材,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中国石结构建筑的低调表现,建筑材料的长途运输是很不经济的,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然而为什么中国人“不着意于原物长存”, ,先进的玉石文化,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 。其次,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这种片面的看法曾得到很多本土学者的呼应。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3.下列各句中、,人们才会如此不惜人力物力地寻找木材来盖房子,石材在中国始终未能登堂入室。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更逼真④提供读。秦朝修建阿房宫,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但更深究其故。

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许多木材就是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的:C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因此,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影响力更大,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答, :“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

中国传统建筑以土,适用的木材并非随处都容易取得。时至今日,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石材;只有当使用木材的意义超越物质层面,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展开。

4. 2012课标全国高考 语文文言文

(一)文官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秩满,当为学官,避桧,调静江府察推而归。 燧未第时,梦神人示以文书,记其一联云:“如火烈烈,玉石俱焚;在冬青青,松柏不改。”已而果符前事。未几,丁忧。三十二年,授靖州教授。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累迁至国子司业兼权起居舍人,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产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产,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制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来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隧格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①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 ①③⑤ B.①④⑥

C. 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

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

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魔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

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早,他奏请下诏诸

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佣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试题答案

4.D 5.C 6.A

7.(10分)

(I)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

力未富,应当外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片原管

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5. 高考全国卷2语文必背古文

《论语》十则《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曹刿论战》-《左转》《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出师表》-诸葛亮《桃花源记》-陶渊明《三峡》-郦道元《马说》-韩愈《陋室铭》-刘禹锡《小石潭记》-柳宗元《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爱莲说》-周敦颐《记承天寺夜游》-苏轼《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关雎》-《诗经》《蒹葭》-《诗经》《观沧海》-曹操《饮酒》-陶渊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次北固山下》-王湾《使至塞上》-王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李白《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观刈麦》-白居易。

6. 高考

初中50篇:? ? 文言文16篇?1《论语》十则?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孟子《鱼我所欲也》?4《左传·曹刿论战》?5诸葛亮《出师表》?6陶潜《桃花源记》?7郦道元《三峡》?8刘禹锡《陋室铭》?9范仲淹《岳阳楼记》?10欧阳修《醉翁亭记》?11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2周敦颐《爱莲说》?1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14﹡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15﹡?韩愈《马说》?16﹡柳宗元《小石潭记》? ? 诗词曲34首?17《诗经·关雎》?18《诗经·蒹葭》?19曹操《观沧海》?20陶潜《饮酒》?21王勃《送杜少 ? 府之任蜀州》?22王湾《次北固山下》?23王维《使至塞上》?2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5李白《行路难》?26杜甫《望岳》?27杜 ? 甫《春望》?28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9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0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2白居易《观刈麦》?33李贺《雁门太守行》?34杜牧《赤壁》?35杜牧《泊秦淮》?36李商隐《夜雨寄北》?37李商隐《无题》?38﹡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9李煜《相见欢》?40范仲淹《渔家傲》?41晏殊《浣溪沙》?42王安石《登飞来峰》?4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4苏轼《水调歌头》?45陆游《游山西村》?46辛弃疾《破阵子》?47文天祥《过零丁洋》?48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9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50龚自珍《己亥杂诗》高中14篇:?文言文5篇1荀子《劝学》?2庄子《逍遥游》?3韩愈《师说》?4杜牧《阿房宫赋》?5苏轼《赤壁赋》上文言文9篇?6《诗经·卫风·氓》?7《离骚》?8李白《蜀道难》?9杜甫《登高》?10白居易《琵琶行》?11李商隐《锦瑟》?1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1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14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初中50篇:? ? 文言文16篇?1《论语》十则?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孟子《鱼我所欲也》?4《左传·曹刿论战》?5诸葛亮《出师表》?6陶潜《桃花源记》?7郦道元《三峡》?8刘禹锡《陋室铭》?9范仲淹《岳阳楼记》?10欧阳修《醉翁亭记》?11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2周敦颐《爱莲说》?1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14﹡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15﹡?韩愈《马说》?16﹡柳宗元《小石潭记》? ? 诗词曲34首?17《诗经·关雎》?18《诗经·蒹葭》?19曹操《观沧海》?20陶潜《饮酒》?21王勃《送杜少 ? 府之任蜀州》?22王湾《次北固山下》?23王维《使至塞上》?2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5李白《行路难》?26杜甫《望岳》?27杜 ? 甫《春望》?28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9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0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2白居易《观刈麦》?33李贺《雁门太守行》?34杜牧《赤壁》?35杜牧《泊秦淮》?36李商隐《夜雨寄北》?37李商隐《无题》?38﹡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9李煜《相见欢》?40范仲淹《渔家傲》?41晏殊《浣溪沙》?42王安石《登飞来峰》?4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4苏轼《水调歌头》?45陆游《游山西村》?46辛弃疾《破阵子》?47文天祥《过零丁洋》?48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9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50龚自珍《己亥杂诗》高中14篇:?文言文5篇1荀子《劝学》?2庄子《逍遥游》?3韩愈《师说》?4杜牧《阿房宫赋》?5苏轼《赤壁赋》上文言文9篇?6《诗经·卫风·氓》?7《离骚》?8李白《蜀道难》?9杜甫《登高》?10白居易《琵琶行》?11李商隐《锦瑟》?1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1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14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7. 新课标2013全国高考语文卷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皇帝书》不应更晚。至于《皇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入《皇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

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之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

此例甚多,那么为《皇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时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

进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其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

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摘编自李学勤《 的年代》) 1. 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痛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0》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

B. 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他人说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C. 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

《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 D. 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士,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的推定美什么用处。 B.《皇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皇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皇帝书》。

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 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个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B.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 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

D.《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地老子。

鱼眼睛里闪着诡异的光,什么意思

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题型来说,有哪些答题技巧呢?语文阅读理解如何作答才能得到高分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带着问题阅读。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散文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在阅读散文之前,可以先看一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和做题的效率。

带着问题迅速阅读文本,在读的过程中把相关内容标记出来,读完文章以后再仔细分析。

理清思路。很多人做阅读喜欢先读散文,那么读完这篇散文,你得知道散文写的是什么。想搞清楚散文的主旨以及主要内容,在阅读的时候要理清思路,抓住关键的句子,读散文之前一定要看标题,因为标题是一篇散文的主旨思想,就像写作文,是围绕题目写的,如果题文不符的话,那这篇散文就不会得高分。阅读也是,以标题为线索进行阅读,理清思路。

阅读理解中句子在文章的作用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4.反问:加强语气

5.反复: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

语文散文阅读理解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卷现代文阅读理解中文章尾部的一句话成了网络流行语,随后考题作者现身说法说自己也解释不了!毕竟连高考语文卷现代文原作者都不知道阅读理解的答案...于是眼里闪着一丝诡异的光表情包出炉了,转发那么多锦鲤却败给一条草鱼,以后你还敢吃鱼吗,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2017浙江高考语文卷,阅读理解题——现代文《一种美味》的作者巩高峰被扒了出来。原因是……身为作者,在标准答案公布之前,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更多关于这个梗的解释欢迎去老师的新浪微博围观吧!

浙江高考阅读题太难,今天人肉出原文作者。发现他自己也说,对不起 我也答不出。

望采纳

文章标签: # 阅读 # 文章 #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