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高考志愿本省好还是外省好_高考志愿本省

tamoadmin 2024-07-19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过了本省的录取线报考本省的大学,报了就一定可以上吗?2.在高考填志愿时,为何父母总逼着孩子选省内的大学?高考填志愿,到底选本省的大学还是选外省的大学!对于男生来说,父母倒是不担心,选哪里都可以。而女孩子,一般父母都逼着她们选择本省的大学,这样的做法对吗?为何当父母的都逼着女儿高考填志愿选本省的大学?前年小水在福建的时候,每次去省图书馆都能遇见小区的门卫大爷,他的孙女当年参加高考,高考成绩大

1.高考过了本省的录取线报考本省的大学,报了就一定可以上吗?

2.在高考填志愿时,为何父母总逼着孩子选省内的大学?

高考志愿本省好还是外省好_高考志愿本省

高考填志愿,到底选本省的大学还是选外省的大学!对于男生来说,父母倒是不担心,选哪里都可以。而女孩子,一般父母都逼着她们选择本省的大学,这样的做法对吗?

为何当父母的都逼着女儿高考填志愿选本省的大学?

前年小水在福建的时候,每次去省图书馆都能遇见小区的门卫大爷,他的孙女当年参加高考,高考成绩大概是580多分。按照这个分数在福建省内可以随便选择一个非常好的大学。福建省内的985高校厦门大学当年的录取最低分也只有562分,当时完全可以冲刺一下。福州大学也是211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虽然不是211大学,但是在福建省内也是非常知名的大学,毕业后在省内也吃得开。

所以当时按照那个女孩父母的想法是在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之间选一个,第一志愿选厦门大学,第二志愿选福州大学,以此类推。然而女孩的想法却并不是这样想,和父母斗争了很久,非要去外地读大学。就算不在北京也得是在上海,最起码要看看外面的世界。

父母觉得男孩子走多远也无所谓,可以历练一下,使之成长;而女孩子比较娇弱,父母放心不下,因此最好是在本省读。他们拿出的例子就是同事的一个女儿跑到了吉林读大学,冬天不敢出门,大一寒没到就绕着要回来,手脚都冻的特别厉害,主要是一不习惯那里的生活,二没有基本的生活经验,冻的那叫一个惨。

女孩无动于衷,固执的选择了北京的一所大学。当时门外大爷提起这个事情满脸愁容,因为只要是在外地读大学,等不到寒暑是没办法见到心爱的孙女的。而作为女孩的父母还因为这个时候和女生大吵了一架,但还是因为爱女心切,妥协了。妥协的条件是她在外地读大学以后,找工作一定要在福州找,最起码也得是本省。

高考填志愿选省内的还是省外的大学好?父母给的选择就是对的吗?

国内的高校成千上万,只要你参加高考,学有所成,一定能找到你想读的大学。关于高考填志愿选省内的还是省外的大学,父母也有自己的考量,考生也有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对于女生来说,父母对她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今独生子女比较多,父母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自己的女儿身上,他们当然害怕远在他乡的时候女儿受苦受累。在省内读书的话,离家近,说不准周末想家就能回来。想女儿的时候就能去学校看望。父母也有一层担心就是,万一在外地找了个对象,从此远嫁他乡,这辈子都不太好见面了。当然,这是后话。

然而,父母的选择就一定是对的吗?其实,不然。

小水建议父母应该和自己的孩子多沟通一下,看看到底适合在外省读书还是留在本省。充分考虑孩子的想法之后,再做决定。特别是有些考生只顾着学习,生活无法自理,小水觉得她们倒是可以选择一个陌生的城市,学会生活,学会独立。

而去外地读书也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历练?在一个地方待上四年,体会当地有别于故乡的人文风景,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到时候学成归来,在自己的家乡做一份事业,守着自己的父母,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高考过了本省的录取线报考本省的大学,报了就一定可以上吗?

征集志愿是面向本省。在每批次第一志愿录取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试院向社会公布院校招生缺额的。

1、征集志愿

在每批次第一轮投档录取结束后,总会出现一些上线考生未被录取和一些在本批次招生的高校未完成招生的情况。

于是,各省(区、市)级招生考试机构通过一定渠道向社会公布高校招生缺额,并组织该批次未被录取的考生按照缺额再次填报本批次院校的志愿就是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再一次为考生录取提供了机会,同时使高校的招生得以顺利完成。

2、现缺额的原因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生源不足高校在第一轮投档时,生源不足导致缺额,不能完成招生。

第二类超退高校第一轮投档时生源充足,但出现因不服从专业调剂,身体条件、单科成绩等不符合有关要求而被退档的考生人数多于其调档比例的超额数,致使高校不能完成招生。

比如一所大学招生为100人,调档比例为110%,进档的考生则有110人。在录取过程中,未满足录取条件的考生有15人,这就使该大学仅录取到95人,未完成招生。

第三类追加高校生源充足,但后期在该省(区、市)追加招生。

3、征集志愿的院校特征

参加征集志愿的高校均为招生未录取满额的高校,因为每年高考录取的情况不同,参加征集志愿的高校和专业的名单也不尽相同。

办学位置偏远的、一些考生不熟悉的高校容易出现在征集志愿的名单之中。我国地域辽阔,两千多所高等院校遍布各省(区、市),考生不可能全部了解,特别是对偏远地区的一些高校甚至没有听过。

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这些高校的报考人数低于招生数,在正常录取过程中未能录取满额而参加征集志愿。

招生较少的院校容易出现在志愿征集名单之列。院校招生数量少,考生不敢报考。高考志愿填报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招生数量较少的情况下。

录取分数线出现大幅波动,甚至没有考生报考的情况也屡有发生,部分国内知名高校有时也会出现补录的情况。

在高考填志愿时,为何父母总逼着孩子选省内的大学?

高考过了本省的录取线,只能保证你在报考了本省同档最低大学的同时服从调剂的前提下能上,并不能保证你报本省的大学都能上。

服从调剂是指高考分数达到所填报学校的投档线,但未达到所报专业录取分数线,同时该校仍有专业未录满可以录取你,这样你服从专业调剂了便会被未录满的专业录取,若不服从调剂该学校便不能录取你,于是就会被退档。简而言之,服从调剂就是从所填报院校中满足的专业随机挑选一个专业。

志愿填报

一般情况下,学生填报时,第一志愿会填的比较高,属于那种碰碰运气,只有些许可能报上去的。大胆的试一试的。第二志愿填的符合自己能力的,第三志愿就是保底的,肯定能上的。

考生填报志愿,要严格按照各省市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填写志愿表,志愿表中志愿学校和专业的“批次位置”一定要与“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批次位置相一致。

考生填涂《志愿信息卡》和《志愿表》要认真细致,《志愿信息卡》由计算机录入后打印出考生志愿核对表,考生校正签字。录取时将以《志愿信息卡》的志愿顺序为依据投递档案。

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有的父母之所以总逼着孩子选省内的大学,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不想孩子离自己过远,家长们担心孩子去省外的大学读书会不安全,孩子选择在省内读大学,平时回家也比较方便。针对于这个问题,小匠老师下面来分享几点个人看法。

第一: 有些父母总逼着孩子选省内的大学,其实是有原因的

(1)担心孩子的安危

有的父母之所以不建议孩子报读省外的大学,比如有的考生在广东省,若是自己想要报考东北地区的高校,父母不一定会与支持,作为家长,不希望孩子去很远的地方读大学,因为他们担心孩子的安危,孩子选择在省内读大学,家长们也更加放心。

(2)回家方便

有的父母之所以不支持孩子选择到外省去上大学,另外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孩子们如果在省内读大学,那么平时回家才比较方便,不用坐很长时间的车,在自家门口读大学比去外省读大学要更加方便,有的考生选择去省外的大学读书,可能要乘坐十几个小时的车才能够到学校,因此很不方便。

(3)省内也有好大学

有的父母之所以不建议孩子报读省外的大学,是因为在自己的省内就有许多不错的高校,比如有的考生在湖南省,而湖南省就有许多知名高校,比如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这些高校的实力都很不错,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去报读省外的大学了,有的家长认为省外的大学比不上省内的大学,因此就不会支持孩子选择省外的大学。

第二:填报高考志愿需要参考父母的意见,但考生必须自己做主

考生们在进行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可以适当听取父母所给出的意见,但是并不能全盘接收,考生自己应该要有主见,要选择自己的心仪大学,另外在大学专业的选择上,也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以兴趣为导向来选择大学专业,而不要父母让自己选什么专业,自己就报考哪一门专业,考生们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只要选择自己的心仪大学和感兴趣的专业,才能够避免自己将来后悔。

高考志愿填报的事情虽然是群策群力的事情,但家长们也不应该强迫孩子去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大学或者是专业,所以说这是为了孩子着想,但家长这样做往往是害了孩子,家长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利,让孩子自己来填报高考志愿,而不能强迫孩子来进行填报,毕竟是孩子读大学,不是家长读大学。

那么针对于这一个问题,大家有何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文章标签: # 大学 # 志愿 #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