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占多少分,高考地理山区

tamoadmin 2024-07-18 人已围观

简介1.俄罗斯叶尼塞河为什么没能形成河口三角洲? 请以高考地理的规格回答,2.山西高考什么时候3.地理问题:关于种植粮食和种植蔬菜的面积问题4.在线等,一道高一地理题5.如何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6.地理答题方法与答题模式7.高考地理关于交通的模拟题和答案8.2023河南高考考几天文科生学习的科目以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为主,以物理、化学、生物为辅。内陆大部分省市的高中教育中,文科

1.俄罗斯叶尼塞河为什么没能形成河口三角洲? 请以高考地理的规格回答,

2.山西高考什么时候

3.地理问题:关于种植粮食和种植蔬菜的面积问题

4.在线等,一道高一地理题

5.如何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

6.地理答题方法与答题模式

7.高考地理关于交通的模拟题和答案

8.2023河南高考考几天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占多少分,高考地理山区

文科生学习的科目以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为主,以物理、化学、生物为辅。

内陆大部分省市的高中教育中,文科生以文科综合(历史、政治、地理)为高考考查科目,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仅作为高中毕业考试科目,不纳入高考。仅沿海少部分城市中实行文理综合的全面教学。

在中国***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高考改革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措施之一正式提出部署。预计2018年,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届时各省市区将正式取消文理分科。

扩展资料:

高考加分:

1、取消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

2015年1月1日起,取消以下高考加分项目,此后获得相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考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或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2018年3月2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2、保留和完善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

根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保留“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加分项目。

各省(区、市)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不得擅自扩大全国性加分项目适用范围。

3、大幅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

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相关政策按照上述取消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的规定执行。各省(区、市)要进一步大幅减少其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

4、规范和完善确有必要保留的地方性加分项目

根据国发〔2014〕35号文件要求,确有必要保留的地方性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由省级人民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有关地方要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根据实际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

百度百科-文科生

百度百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俄罗斯叶尼塞河为什么没能形成河口三角洲? 请以高考地理的规格回答,

学习地理有用 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人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不开环境。地理学科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教我们怎样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因而也是我们学习生存的科学,是我们生活的工具,是每一个公民必须的素质。

地理学科的内涵非常广泛,它不仅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学知识,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各门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它那特有的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地理思维方法还对我们学习其它学科大有帮助,使我们在这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浅。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宇宙的奥妙,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异常,的开发,工业的合理布局,农业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长,环境的有效保护等等,都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航空航天、南极探险、边贸洽谈、中东战乱、三峡工程、经济发展、“五一”旅游、拉闸限电……无一不与地理有关。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

山西高考什么时候

叶尼塞河是俄罗斯流量最大的河流,是流入北冰洋的三大西伯利亚河流(其他两个是鄂毕河和勒拿河)之一。

上游湍急,多急流、洪水,各大支流多为山地河流,干流自东向西在宽阔草原盆地中流动。中下游因地形平坦,冻土广布,多沼泽湿地。低纬流向高纬,有凌汛。

流量大、沉积少,流域地貌多为山区是难以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原因。

地理问题:关于种植粮食和种植蔬菜的面积问题

山西省高考是每年的6月7日至9日举行,是中国大陆高中毕业生进行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的重要考试时间之一。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山西高考的相关情况。

山西省高考时间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相同的,通常每年定在6月7日至9日之间。其中第一天为语文考试,第二天为数学考试,第三天则是英语考试。此外,针对不同专业和志愿,山西省高校还会在高考结束后陆续开展各类专业课和面试等环节。

由于山西省地域较广,地理位置独特,山区、沙漠区、平原区交错,各地的高考难度差别较大。因此,山西省高考的难度与其他省份相比并没有绝对的优势或劣势,要根据各地分布情况具体分析。总体来说,山西省高考各科目的难易度基本与其他省份持平。

山西省高考考生报名及缴费一般在4月份左右开始,考生需及时关注相关通知,确保按时报名和缴费。考生在报名时,需要提供本人的有效件、户口簿和学籍档案等相关材料,以确保学校和招生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到自己的基本信息。

最后,山西省各高校录取进程一般会在高考结束后开始进行,录取方式包括统一录取和自主招生两种。此外,针对不同专业和志愿,山西省高校可能会进行更多的学科考试或面试等环节,以便更好地挖掘和选拔优秀的考生。

总体而言,山西省高考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是相同的,6月7日至9日三天。由于地域较广,各地高考难度有差别。考生需提前关注报名缴费,认真备考,并及时了解各高校的录取政策,以便为自己的未来发展谋求更好的机会。

在线等,一道高一地理题

其实你的解释已经很好了,不过你没看清楚题的问——题中问郊区农民不选择种什么,即不种什么?

解释:

1、主要从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值来看,依次为花卉、蔬菜、乳蓄业和禽蛋、粮食;即同样一块地种花卉赚钱最多,利润也就最高,粮食利润最少,那农民自然知道种什么,不种什么。当然饲养鸡鸭与乳蓄业差不多,给城市供应蛋和肉的,利润也不错。

2、城市周围土地租金贵,所以成本高,当然发展利润最高的,花卉、蔬菜等

3、蔬菜一般1个月左右就可以长一茬,如主要卖小。当然要涨到大那就是稍长些。但是粮食一般要长3——4个月才可以收割。所以蔬菜周期短,种的频次高,价格又不比粮食便宜,所以利润高。南方蔬菜一般都几元钱一斤啊

4、粮食种植面积大只是一个方面,解释的不精准,应该说单位土地利润低更好。用效益解释最好。

那你可能要问既然利润高,为什么城市郊区种蔬菜,而更远的地方就不种蔬菜呢?

因为有运费的问题,离城市远运费就高,所以城郊种蔬菜有个极限范围。即扣除交通费用后利润和中粮食差不多时,就不再种蔬菜了。

附农业区位知识点

(1)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①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其农业成本越高,因此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

②单位面积产值:从单位面积的产值来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和粮棉;

③生产需水量的多少:花卉生产需水量大,应靠近河、湖分布;

④所需土地面积的大小:粮棉生产所需土地面积大,花卉等生产所需土地面积小;

⑤产品对交通运输需求的迫切性:乳牛、花卉等对运输需求的迫切性强,应靠近城市或交通干线分布。

其实以上知识点只记住1、2、3、5即可,4的话用处不大,可以不要这一知识点,因为在有些山区粮食的面积也不大,因为没有大块的土地。

如何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

解析: 第1题,山东半岛和济南南侧的山地丘陵,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这里地势高,所以气温低于周边地区,成为闭合的等温线。

第2题,从图形上可以看出,7月份的等温线和纬度关系不大;人为因素影响气温只存在于局部地区。黄土高原和山东山地丘陵的气温明显偏低,是地势地形影响的结果;山东半岛东端的等温线和海岸大致平行,是海陆热力状况差异的作用。

第3题,甲地和黄河口的冬季和夏季气温都相近,故气温年较差小。石家庄附近冬季和夏季温差大,而黄海沿岸的冬季和夏季温差小,故气温年较差大。因为甲乙同样是山地,冬夏季都是低温中心,它们分别和丁、丙的气温年较差都较小。从图形上的等温线也可以证实这一点。

答案: 1.B 2.B 3.B

地理答题方法与答题模式

地理学科属于一门综合性的科目,兼具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内容包含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在教学中运用区域地理材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应变能力.在讲述华北地区环境问题时,结合淮北地理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以及整改的措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同时对于家乡发展旅游业和特色果树种植有了清晰的认识,提高了他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突出了地理的学科特色,重视在新课程实施中对学生综合能力、地理素养的培养.因此,利用区域地图为载体,要求考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对题目负载信息的提取、认定、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以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是地理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考生在高考中要顺利、有效、正确地解答区域类综合题,教师必须做好针对性的复习,重视对学生进行该类题目解题策略的培养.在学习中,只有把学到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才能达到课标对地理学科的教学要求“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形成地理素养”,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因此,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教师一面要鼓励学生多读报,多关心国家的时事政治之外,也要将知识向生活中延伸.如在复习交通运输这部分内容时渗透近年来我国的一些重要铁路工程,如分析青藏铁路建成后对西藏经济的促进作用;南昆铁路的修建的经济意义和对我国边境贸易、联系珠三角等方面作用;在复习农业问题时结合世界粮食问题等.表达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学生对任何题目的思维状况和思维能力如何,最终都要用文字来反映,而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判断也只能借助单一的文字来完成.近年来,学习地理的综合题基本上都是以简述题的形式出现,而地理简述题能够很好地拓展了学生答题的空间,能够加大学生自己组织答案的自由度,可见学习地理试题对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了.所以, “进行文字准确、条例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也是地理学科的一项重要能力,而实际上学生普遍存在对文字表述能力不重视,往往出现答案思维方向正确,但无法用文字准确、完整、规范地表达出来,或表述缺乏层次性、逻辑性,要点不突出,不能科学准确地应用地理术语等情况.在复习中,教师要耐心、持之以恒地督促学生注重基本原理的表述、文字的锤炼、答题的层次,以帮助学生突破文字表述的鸿沟,提高得分率.

新课程标准下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综合性学习的载体,更体现了地理课程的区域性.地理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掌握“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所以地理教学中利用区域地理中的材料和知识作为地理综合学习的载体,把地理知识与当地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而提升地理素养和人地和谐观念.

区域地理教学是用区域地理知识培养教育中学生的教学活动

.它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性学习的载体,教学过程中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多内容、多层次的实践活动

,让中学生直接感知家乡的地理环境,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也为学生提供将书本知识用于实践的机会和条件,真正实现《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功能,并在实践与探究中“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所以区域地理教学应该能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区域地理进入课堂会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欲发起的原动力,是思维培养和理论提高的最好“诱饵”.并且,培养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也是中学地理对课堂改革的基本要求.另外,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爱追问,如果在这个时候适当加入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的生动、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在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之时,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地理课的质量.

例如,在讲述不同地形类型的不同利用——山地的利用时,可以结合当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情况,因为我们区山区面积广大,占全区的95%以上,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山地的利用特点(优点和缺点),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小结.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于课本知识有了深入的理解和牢固的掌握,而且将身边的事物和理论相连接,同时活跃了整个课堂的气氛,特别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教学效果.初中的孩子在理性认识上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时存在困难,而教材所选择的事例往往离学生比较疏远.这就需要教师重新搜集资料,而在我们周围就有许多学生非常熟悉的、实实在在的地理材料,把它们作为事例讲解,学生就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到垂直地带性分布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海拔高度对自然环境及其成分的影响,我就以我们相山为例,给出大家熟悉的景观,从现象讲到本质,这样就有使学生很好的理解了此内容,并且对本地的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层次认识的基础上具备了理论依据.

区域地理的教学和材料运用,都是从身边的事物入手,然后分析总结出相应的地理规律,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观察是思维最重要的能源,只有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才能获得更多具体的感性材料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抽象的地理现象和原理.在讲解“华北地区的气候”时,给学生讲解了该区域的气候特征后,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种植了哪些农作物,种、收的时间为何时,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一年四季中河流的水文特征怎样,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最后通过学生汇总,知识点基本全面,因为是自己动手获得的知识,所以印象深刻,教学效果良好.另外,通过区域地理知识在教学中的运用,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家乡伴随自己成长而发生的变化,这些学生切身感受到的生动的事实,远胜于一般地理教学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展示或录像等音像展现的还面.这就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人民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因后果,并明了家乡的发展方向.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继而热爱自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区域地理材料综合地进行教学,可以使地理课堂更加贴近生活,变得丰满而具有趣味性.它对于活跃地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都是有益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更加透彻的认识自己的家乡,增强对家乡的热爱,继而唤起学生对祖国和世界环境的热爱,从内心深处产生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考地理关于交通的模拟题和答案

以下是地理答题的几个主要步骤,注意不仅仅看完,更要仔细琢磨其中的方法。也可将其迁移到其他学科。望纳~谢谢~

1.解读材料,科学审题

读题干—读图名—读图例、注记、经纬度—分析地图—题干与图表结合分析—分析设问。一般包括材料、数字、图表等。

②审问题,包括问题的设问角度、限制性条件、所属的知识范围等。

③题目不同,审题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有些题目较简单,可从关键词上突破题意;有些题目的材料较为复杂,需要从材料的内容上来把握题意;有时只有将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判断;还有些题目需从问题入手,进行逆向推断。高考题目的总要求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在审题时应以题意为中心,联想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和区域案例,要全面、准确阅读所给材料,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

2.信息获取与机智解读

提取信息要全: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形、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

解读信息要准:要注意区域图的准确定位,如经纬度定位、海陆轮廓定位、地理事物特征定位;从题干、图表中提取解题信息;找出题干和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辨析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判断与推理,挖掘隐含信息。

运用信息要活: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信息对问题进行分析,思维要畅通、敏捷。

3.解答技巧,实现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间的内在转化

将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建立联系,运用地理思维将知识重新组合、迁移转化。一般解答思路为: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准确定位→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及其地域联系)。其作用是通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条承接式思维链条,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时由于题目条件隐蔽,层层设障,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在此基础上要理清头绪,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并找出优势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善于迁移知识,活学活用。课本上的案例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典范,因此,注意案例的迁移,做到活学活用,才能赢得高考。如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可联系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农业;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可迁移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措施;美国“硅谷”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可迁移到印度的班加罗尔、北京中关村、新加坡电子工业。内蒙古畜牧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取的措施,就可“迁移”阿根廷发展畜牧业所取的措施: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4.解答问题,草拟答案

①遵循已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探究思路,根据试题的设问指向阐释事物、探讨问题,做出正确解答。如以区域为信息载体的题目要牢牢把握区域环境特征,与区域环境特征相背离的词语要慎用。②解答问题一定要有大局观,要清楚从哪些方面、哪些层次作答,而且根据要点与原理的逻辑关系,确定哪个要点需重点分析,哪个简略阐述即可。③答题中要注意辩证分析问题,如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问题(开源、节流)、评价与影响(利与弊)、区位因素(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地理规律(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等。

5.书写答案

答案的表述要规范、合理,要正确使用地理术语(特别是关键词),要讲究层次性、逻辑性,卷面要整洁、清晰。

另外:考试经验教训总结

期中考试之后考生一定要认真进行总结,这是十分必要的,期末考试和一模、二模之后也要认真进行考试总结。通常在总结过程中,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将总结重点放在教训上:会做的为什么做错了?应当拿到的分数为什么丢了?为什么有些试题找不到解题的切口……看来总结教训对提高考试成绩是十分有益的,因此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总结过程中往往被忽略的、被忽视的是正面的经验:这道题我为什么回答是正确的?那道题我是如何思考的?如何找到解题的切口的?会做的题我是如何把握住的……其实总结经验比总结教训更重要。

一套高考试卷、一张高考试卷,考生会做的占绝大多数,考生会做而且做对的、得分的也是绝大多数,从得分的角度讲,优秀考生八成以上试题都会做,而且可以做对、可以得分,中等考生也可以得到七成的分数,超过五成的考生人数会更多。因此总结得分的经验实在是太重要了。

把会的、会做的、做对的进行总结是一个再落实、再巩固的过程,是一个上升到成熟、理性的过程。在历年的高考复习过程中,年年都会出现做过的、会做的、曾经做对的题,到了高考时又做错了,这是个很大的遗憾,我们的高考复习不能像“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一定要做到“丰产丰收”,也就是将经验总结到手,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2023河南高考考几天

#高三# 导语地理学习要注重基础,掌握学习的方法,还要多做练习题哦,下面 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地理关于城市和交通的模拟题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14年12月28日亚航QZ8501(印尼泗水—新加坡)航班失事。结合下图,完成第1~2题。

 1.(2015四川宜宾一诊,1,交通区位)近年来国际交往与联系日益密切,许多地区选择优先发展民航运输业的原因是()

 A.受气象影响小B.技术难度低

 C.速度快D.运输成本低

 2.(2015四川宜宾一诊,2,区域特征)爪哇岛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A.森林茂密,物种繁多

 B.地势周高中低

 C.河流众多,多大河

 D.土壤贫瘠

 答案:1.C2.A

 解析:第1题,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但技术难度高,受气象条件制约明显,运费最贵,运输成本高。故C正确。第2题,根据经纬网,6°S地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结合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该岛屿地形多山地、丘陵,故森林茂密,物种丰富。A正确。据地形图可读出图示中间高,四周低,故B错;图示为岛屿,面积有限,呈长条状且中间地势高,故河流虽然多,但较短促,缺乏大河,故C错;爪哇岛多火山,有肥沃的火山灰覆盖,故D错。

 沪昆客运专线是我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的高铁。读图,完成第1~2题。

 1.(2015江西新八校第一次联考,1,交通区位)隧道比重路段是()

 A.a—bB.b—c

 C.c—dD.d—e

 2.(2015江西新八校第一次联考,2,交通运输影响)下列关于沪昆客运专线建成后的影响,最可能的是()

 A.促进贵州煤炭大量外运

 B.提高了我国西南地区水电的输送能力

 C.缩短了西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的时空距离

 D.云南省人口大幅增加

 答案:1.A2.C

 道路密度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道路网的总里程与该区域面积的比值。平均车行速度是指某地区各种汽车的平均行车速度。读某特大城市道路密度和平均车行速度等值线图,完成第6~8题。

 等道路密度线图(km/km2)

 等车行速度线图(km/h)

 6.(2015江西景德镇一模,6,等值线)甲地的值可能为()

 A.3.1B.4C.4.7D.5

 7.(2015江西景德镇一模,7,交通运输的影响)若该城市位于印度半岛西侧,且城市布局合理,甲处最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是()

 A.湖泊

 B.草地

 C.化工厂

 D.批发市场

 8.(2015江西景德镇一模,8,交通运输的影响)下列措施,能有效提高大城市中心区行车速度的是()

 A.禁止外地机动车辆入城

 B.控制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C.把市区工厂全部迁往郊外

 D.积极发展公用交通和轨道交通

 答案:6.C7.D8.D

 解析:第6题,根据等值线判读的“大大小小”规律,由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可知,甲地道路密度数值应该大于4,小于5,故答案为C。第7题,根据等值线判读的“大大小小”规律,由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可知:甲地道路密度大,平均车行速度慢,不可能是湖泊和草地,有可能是批发市场。印度半岛西侧属于南亚季风区,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甲地位于城市东北,若城市布局合理,不可能是化工厂,因为化工厂有大气污染,应位于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故答案为D。第8题,积极发展公用交通和轨道交通是提高大城市中心区行车速度的有效方法。禁止外地机动车辆入城、控制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把市区工厂全部迁往郊外都是治标不治本、片面极端的做法。正确答案选D。

 2014年12月26日,兰新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这是中国首条穿越高海拔、高寒、干旱地区的高速铁路,它对航空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读图完成第1~3题。

 不同距离条件下高速铁路与航空运输

 两种运输方式的竞争关系模式图

 兰新铁路与兰新高铁示意图

 1.(2015海南海口二模,1,交通运输方式)有关两种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输距离小于600km时,高铁不占绝对优势

 B.随着运距的增大,高铁和航空的优势都减小

 C.运输距离大于1400km时,高铁和航空均有优势

 D.运输距离在1000km左右,高铁和航空竞争最激烈

 2.(2015海南海口二模,2,交通区位)兰新高铁与兰新铁路线路不完全重合,最可能的原因是()

 A.雪山连绵,地形阻隔

 B.沿河谷修筑,降低成本

 C.加强区际联系,方便人们出行

 D.加速青海省矿产的开发

 3.(2015海南海口二模,3,交通区位)与兰新高铁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修建的兰新铁路最终未能通过西宁。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地形

 C.D.科技

 答案:1.D2.C3.D

 蒙华铁路拟建成国内规模运煤专线,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东乌铁路浩勒报吉站,终点到达江西省吉安,线路全长1815千米。下图为蒙华铁路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7题。

 5.(2015山西太原五中二模,5,交通区位)与东部修建同规格的铁路相比,蒙华铁路单位建设成本较高,其原因主要是沿线()

 A.人口稠密,搬迁人口多

 B.丘陵、山区相对较多

 C.河湖多,桥隧工程量大

 D.经过农业区,占用耕地多

 6.(2015山西太原五中二模,6,交通运输的影响)蒙华铁路的通车,有利于内蒙古煤炭的外运。煤炭大量调出易导致当地地理环境的变化是()

 A.提升产业层次B.加重大气污染

 C.加剧地面沉降D.改善能源结构

 7.(2015山西太原五中二模,7,交通区位)沪汉蓉铁路与蒙华铁路沿线地区相比()

 A.沪汉蓉铁路沿河流分布、地势平坦、地价较低

 B.沪汉蓉铁路经过地区气候特征差别更大

 C.蒙华铁路沿线地区自然环境差别更大

 D.沪汉蓉铁路沿线地区自然带种类更多

 答案:5.C6.D7.C

 读“中俄石油管道分布图”,完成第23~24题。

 23.(2015江苏如皋二中二模,23,交通运输方式)中俄原油管道运输的优点是()

 A.运输的连续性强,运量大

 B.受自然因素影响小,占地少

 C.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运输方式

 D.安全性能高,是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

 24.(2015江苏如皋二中二模,24,交通运输的影响)关于中俄原油管道运行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改善了俄罗斯能源紧张的状况

 B.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能源短缺问题

 C.有利于东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

 D.促进俄罗斯将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答案:23.AB24.CD

 解析:第23题,最快捷的运输方式是航空运输,运输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是海运。管道运输具有运输的连续性强、运量大、运费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占地少等优点。A、B正确。第24题,中俄原油管道运行能改善我国能源紧张的状况,使我国能源来源多元化,利于国家能源供应安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A、B错。

 30.(10分)希腊总统2015年2月19日在总统府会见中国海军第十八批护航编队指挥员时说,中远集团正在将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建成地中海地区的港口,这不仅对希腊有利,对本地区所有国家都有利。下图为比雷埃夫斯附近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15江苏南通二模,30,交通区位)比雷埃夫斯港口海岸类型属,其特征有?0?2

 。?0?2

 (2)(2015江苏南通二模,30,交通区位)比雷埃夫斯港口建设的有利条件有。?0?2

 港口建设须防范的地质灾害主要是?0?2

 。?0?2

 (3)(2015江苏南通二模,30,交通运输的影响)港口建设使用中需注意防止、造成海洋污染。?0?2

 答案:(1)基岩海岸地势陡峭(深水逼岸);岸线曲折且形状不规则

 (2)港阔水深;背风地带(港湾深入)风浪小;位于国际重要航线上;腹地广阔地震

 (3)污水排放石油泄漏工程建设(任答两点)

 解析:第(1)题,海岸的类型有基岩海岸、平原海岸和生物海岸。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称为基岩海岸,特征是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深入陆地的港湾众多,岸滩狭窄;大量的沿岸岛屿常在沿岸和港口一带形成水深流急的通道,使许多港口和深水岸段受到一定程度的掩护;岸滩狭窄、坡度陡、水深大,许多岸段5~10m等深线逼近岸边。因此,有许多基岩海岸及其相邻港湾可选作大、中型港址。第(2)题,港口要选择在港阔水深的背风地带。该地处于板块交界处,要防范地震的发生。第(3)题,污水排放、石油泄漏和不合理的工程建设都容易造成海洋污染。

 合安九(合肥—安庆—九江)高铁工期为四年,速度目标值350km/h,建成后,合肥至九江之间用时将由现在的4小时变成1个小时。下图为合安九高铁规划走向图,读图完成第29~30题。

 29.(2015安徽安庆二模,29,交通区位)合安九高铁建设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

 A.地形崎岖,建设隧道多

 B.地质复杂,地震频繁

 C.河湖密布,建桥梁多

 D.建筑密集,外迁量大

 30.(2015安徽安庆二模,30,交通运输的影响)合安九高铁建成后()

 A.带动武汉城市带基础设施的建设

 B.加强皖江城市带与环上鄱阳湖生态区联系

 C.加快了沿线地区大宗货物的运输

 D.极大方便了西南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经济联系

 答案:29.C30.B

 解析:第29题,此高铁线路经过我国长江沿岸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大,河湖众多,C正确。第30题,据图中信息分析,此高铁建成后,可连接合肥、九江、南昌,进而与我国南方其他高铁线路相通,形成交通网。带动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A错;加强皖江城市与鄱阳湖生态区的交通联系,B正确。高铁是客运线路,C错。此高铁并非连接我国西南与珠江三角洲,D错。

2023河南高考考试时间为6月7日至6月9日。

高考作为中国的重要考试之一,对于每一个参加考试的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考生需要在短暂的时间内展现自己多年的学习成果和备考经验。接下来,我将从考试科目、考试形式以及考试注意事项三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2023河南高考。读者通过了解这些信息,可以更好地准备和应对即将到来的考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2023河南高考的考试科目。根据规定,2023年河南高考的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中任意一门)、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

9门科目中,语文和数学为必考科目,其他7门科目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长进行自由选择。考生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科目的考试,并取得合格的成绩才可参加高考录取。

2023年河南高考各科目的考试内容如下:

1.语文:试卷分为A、B两部分,A部分为文言文阅读理解和写作,B部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写作。

2.数学:试卷分为A、B两部分,A部分为数学知识与技能应用,B部分为数学思维与实践应用。

3.外语:试卷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其中,听力和口语部分用电脑考试形式。

4.物理: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多种题型,主要测试学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定律和常见物理现象的能力。

5.化学: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实验题等多种题型,主要测试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的能力。

6.生物: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实验题等多种题型,主要测试学生掌握生物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的能力。

7.历史:试卷分为A、B两部分,A部分为史实分析,B部分为史料分析和论述。

8.地理:试卷分为A、B两部分,A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B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地理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9.政治:试卷分为A、B两部分,A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政治基本知识的掌握,B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政治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2023年河南高考的科目和考试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文章标签: # 地理 # 学生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