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语文改错题高考-高考语文改错题常见专题讲解

tamoadmin 2024-08-28 人已围观

简介1.2009四川高考语文改错题2.2023年高考语文难度3.高考语文备考之怎么修改病句练习题4.高考语文会有改病句题目吗5.09年江苏高考语文改错题6.高考语文错2个选择题一般能拿多少分?2009四川高考语文改错题D项错误:1.去年六月份以来和迄今为止重复 2.“二十来个社区、近四百户家庭”和“三千多公里路程”不能构成 并列关系,前两项是走访的对象,后一个是走访的范围,两者不同。A

1.2009四川高考语文改错题

2.2023年高考语文难度

3.高考语文备考之怎么修改病句练习题

4.高考语文会有改病句题目吗

5.09年江苏高考语文改错题

6.高考语文错2个选择题一般能拿多少分?

2009四川高考语文改错题

语文改错题高考-高考语文改错题常见专题讲解

D项错误:1.去年六月份以来和迄今为止重复

2.“二十来个社区、近四百户家庭”和“三千多公里路程”不能构成 并列关系,前两项是走访的对象,后一个是走访的范围,两者不同。

A项:就任于……教授,语句不通顺,应删去“教授”或“就任于”

B项:两个主语,前面所有句子的主语都是研究神七的科技工作者,道最后一句变成了神七本身,前后矛盾。

总之,高考的答案是没错的哈。

2023年高考语文难度

2023年高考语文难度介绍如下:

今年新高考1卷的语文不是很难。

2023语文高考题型主要包括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改错题、语段阅读题、作文题等。对于这些可能出现的考点,我们需要提前做好策略性的复习安排。在古诗文方面,除了熟练背诵诗句以外,还需要注重理解及其内涵。

2023语文高考题型分析

2023高考全国甲卷语文试题预计将会涉及到古诗文、文言文、现代文阅读等内容,难度较高。而高考全国乙卷语文试题以现代文阅读为主,难度相对较低。自主命题则是各省自行拟题,难度和内容都是因省而异,需要考生们做好充分准备。

2023新高考全国卷语文现代文部分分为文学类、实用类、论述类等几种文体,古文题型则包括文言文、古诗词以及默写。基础题部分题型预计有成语、病句及语言运用等。

在高考语文古诗文方面,预计会有“庐山谣”、“水调歌头”等经典唐诗的考点;在文言文方面,可能会考到《论语》、《道德经》等著名的古典文献。

在现代文阅读方面,可能会出现以新闻报道为主的阅读理解题、以名著为主的读后感、议论文等多种语文题型。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近几年高考语文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语文作文的技巧和思路也是我们需要多加注意的点。

高考语文备考之怎么修改病句练习题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年年必考的考点,能力层级为D级。以考六种病句类型为主,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考查方式有客观选择题和主观改错题两种形式。 在六类病句中,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属语法毛病,不合逻辑属逻辑毛病,表意不明属修辞毛病。一般说来,对于句子,语法管通不通,逻辑管对不对,修辞管好不好。句子出现这些毛病,就不通,不对,不好(或不明)。辨析病句,就可以从语法、逻辑、表意三方面去分析。 纵观近几年全国高考语文题,辨析病句年年出题,我们统计了14道题,共37个病句,属语法毛病的20句,占54%。其中搭配不当的7句,成分残缺或赘余的6句,结构混乱的7句。属逻辑毛病的10句,占27%。属表意不明的7句,占19%。 下面对六类病句作简要解说: 一、语序不当 (1)多项定语的次序排列不当。多项定语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c.动词或动词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如: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2)多项状语次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b.表时间或处所的;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d.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如: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主要有:1.主谓搭配不当。如: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不是生产)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如: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3.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如: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如: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1)缺主语。如: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2)缺谓语。如:可见对人民群众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作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度)(3)缺宾语。如: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2.赘余赘余包括堆砌、重复、可有可无、滥加的字等毛病。如: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重复,应删去的想法);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这是滥加的字,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四、结构混乱(杂糅)

高考语文会有改病句题目吗

有。

第一个,解析说的对~这句话在强调这个司法基地是以如何的形式成立的,你要明确“有效联合”的主语,简言之就是什么“有效联合”了,很显然,这是一个“...职能”与“...”有效联合了而成立了的培训机构~那就不难理解了~改后正好妥善强调了...如何成立的,是那两个东西有效联合而成立的,原句你不知道是谁“联合”了那两个东西,说缺主语可能有些牵强,但是原句绝对是不够通顺的,是病句,而且改后明显符合我的上述解释。第二个,看似难理解但你可以这样想,“已经”是在强调什么,强调什么就是修饰什么,修饰什么一定要离被修饰的东西最近,好~看原句,很明显~并不是“已经”“累计”,而是“已经”有了这么多人!不是说有累积这个动作,我从很久以前就在累计这个东西,而是强调已经有这么多人次,所以“已经”放在数量前更准确。这样想就不难理解啦~!第三个,你的想法思路没错,但照你那么改完还是病句!即便是“不是”也得提前到“把”前。下面跟我的思路走,把原句简化了看,“不是”“而是”或者它说的“没有这样,而是那样”都是可以的,但原句错误很简单~你把多余的修饰词拿掉~变成了“摄影师把感情没有倾注笔下”这错误就等于...将“我没有把你教明白”说成了“我把你没有教明白”,是很基本的错误。第四个,这个很简单...你看看主语到底是什么~明明是“学生”受单位欢迎,是“学生”就业率提高,按原句~“学生”修饰了“培养”~结果“培养”成了中心语,“培养”受到欢迎~“培养”就业率提高~这明显是错误的。应该让“学生”成为中心语,而参考答案正是这样做的。

09年江苏高考语文改错题

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解析

“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主谓搭配不当。

应改为:

频率正在提高;强度正在增加。

“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主语宾语搭配不当。

应改为:

如何抑制(控制)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解析

“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主语宾语搭配不当。

应改为:

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

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解析

这个应该没有错误。“信心回升”这个搭配应该是可以的。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解析

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应将“由于”删掉。

“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语序不当,应改为:

心智尚未成熟,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好奇心又强。

高考语文错2个选择题一般能拿多少分?

高考语文错2个选择题一般能拿26分。

单项选择题30分占20%。第一部分是基础题,有四道选择题:语音;2是成语;3句子,4是错句什么的。4排序(每道3分)

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4道选择题:1是词语的意思;2虚词;3连词;4判断正误;也是3分一道。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1、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

2003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导致了一系列遵循新课程标准的新教材的出现,对传统语文教学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在新的形势下,许多旧的语文教学标准被重新定义,一些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出现了。

2、新教材中情感、态度和价值维度的强化

在新课程标准中,语文的性质被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教材中体现为情感专题教学的编排体系。新理念、新教材要求出现新的教材加工方法。

文章标签: # 语文 # 高考 # 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