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2003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2003高考语文试题

tamoadmin 2024-05-23 人已围观

简介1.如何初中语文近义词辨析选择题2.01年至09年高考历届语文(全国2卷)的作文题目3.2003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范文4.高中语文选择题5.文言文徙子表示升职还是降职6.求2000年~2003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7.2014年成人高考作文8.谁知道2003年的高考题为啥那么难?科技文阅读每年高考必考,高考中语文要想取得好成绩,科技文阅读必须得高分。科技文阅 读主要考查考生以下能力:1、理解文中重要

1.如何初中语文近义词辨析选择题

2.01年至09年高考历届语文(全国2卷)的作文题目

3.2003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范文

4.高中语文选择题

5.文言文徙子表示升职还是降职

6.求2000年~2003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

7.2014年成人高考作文

8.谁知道2003年的高考题为啥那么难?

2003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2003高考语文试题

科技文阅读每年高考必考,高考中语文要想取得好成绩,科技文阅读必须得高分。科技文阅

读主要考查考生以下能力:1、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意义2筛选整合文中信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阅读文章,确切理解文章内容是解题的基础和根本。事实上,每年的科技文阅读题总有人因为对文章阅读理解的不透彻,对信息把握的不准确而出错。在这里介绍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信息的方法——句子结构分析法。

一般来说,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文章不太长,八九百字的光景,句子也不算太多,二十个左右

。科技文是说明性质的文章,内容上一般总要说明一件物品,或是介绍一个过程,或是陈述一项发现,或是传播一种思想,或是教给一门知识等。科技文的主要信息可分成说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做)、为什么几个方面。从写作的角度看,高考中的科技文章,基本上只有三五个段落,分三个结构层次。开篇引入话题,向读者明晰叙述对象,解决“说什么”的问题。接着,进入文章的主体部分,突破“是什么、怎么样(做)、为什么”等问题。结尾部分收束全文,或总结,或评价,或展望,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要想真正迅速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有效提取信息,必须切实读懂文章的每一个句子,理清

行文结构脉络,整体把握文意。要读懂一个句子准确严密的内涵,唯有通过抓主干成分,析限定成分才能见效。按照这种方法阅读一篇科技文并不需要很多时间,因为它讲求的是阅读效率和效果。一切走马观花,急于事功,或者脱离文章,只看题目就做题的做法都是舍本逐末的,也是不成功的。这里要介绍的句子结构分析法,恰是突破了以下四个方面:1、抓主语明叙述对象2、抓谓语知核心内容3、抓状语辨具体条件4、抓定语悟精细内涵。对文章之中相对较长且较有难度的句子细致进行结构分析,清楚地领会句子主干及各限定成分的准确内涵,其实是理解文章最有效也最迅速的方法。

实践证明,抓主语和抓谓语的过程相对容易做到,关键是要做好抓状语和抓定语的操作。抓

状语,重心落在分析副词、关联词语和介词短语上,也就是盯住文中值得十分注意的一些标志性词语。1、表推测的或表肯定的副词:也许、或许、可能、大约、不一定、不可能,一定、必定等。2、表程度的副词:更、更加、尤其。3、表示逻辑关系的关联词 ①并列:也、和、与、及、跟、同样、不是……而是……等。②递进:不仅……而且……、既……又……、不仅……反而……等。③转折:而、却、但是、虽然……但是……等。④因果: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缘于、由于等。⑤条件:唯有、只有、只要、尽管、首先要等。⑥假设:假使、如果、要是、万一、如若等。4、作状语的介词短语 ①时间状语:在……时、当……时、某时、某年等。②目的状语:为了、为的是、以……为宗旨、目的是等。③方式状语:用……、拿……等。④地点状语:在……、从……等。能抓住每一句中的出现的标志性词语,就能提高理解辨析能力,准确严密的理解文章的内容,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此外,像冒号、分号这样的标点符号都要注意。冒号有总提下文的作用,分号表示并列的列举。留意标点有助于把握段落以及全文的结构层次。

下面以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科技文阅读为例,讲述句子结构分析法的运用。这篇科技文陈述的是引起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极其危害与防治的话题。段落只有四个,层次很清晰。文章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向读者介绍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对这一内容的把握,就要注意标点和标志性词语,不难把握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是哪几种灾难性后果,但是,一定要注意每句的表意重心。

比如对“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一句的理解,重心就在于

“非洲受影响最广”上,而不能理解为“使非洲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第一段最有难度,同时也是有考题的一句是“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特别是对“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的理解,就必须相当注意对“台风”前面的限定成分的理解。一个是“昔日”强调时间,与现在的情形相对;一个是“绕道而行”, 给“台风”限定了范围。如果考生不注意这两点,就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正如第十题的B项,把这一句理解成了“台风将远离日本”,全然不顾“台风”前面所有的限定成分,当然不合实际情况,是错误的,其实岛国日本是永远远离不了台风的,这种常识高中生应该有。

又如考题七考查对第二段出现的概念“温室效应”的理解。文章原句是“温室效应,在物理

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根据句子结构分析法,先应该抓主干,即“温室效应是保温效应”。还应该明确到“保温效应”与选项中所说的“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有着本质的不同。其次是分析限定成分,重点是宾语“保温效应”前面的一个复杂定语,其核心内容是说明产生“保温效应”的原因。具体要注意①温室效应产生的地点“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②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必须注意到“密闭空间”与“地表”和“大气层”的不同,还必须注意到B、C两项强调二氧化碳,而从第二段第三行中,可以看出,二氧化碳只是主要的温室气体,而不是温室效应中的唯一因素。D项也不对。

通过上述两例,我们应该认识到加强重点句子的结构分析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意义。它基本

决定了解题的成败。当然,阅读理解文章的方法很多,像上下文因义互解法等都是很好的,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好的阅读理解方法综合运用,一定会在阅读理解文章上做到更好,从而很好地应付高考科技文阅读。

下面的链接有很多文章,可以自己看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如何初中语文近义词辨析选择题

2003年高考试题(北京卷)

语文 英语

听力题

数学(文科) 数学(理科)

理科综合

(同全国卷) 文科综合

(同全国卷)

2003年高考(上海卷)

语文 英语 数学(文科) 数学(理科) 文科综合 理科综合

物理 化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生物

2003年高考(天津卷)

语文

(同全国卷) 英语

(同全国卷) 数学(文科) 数学(理科) 文科综合 理科综合

2003年高考(辽宁卷)

语文

(同全国卷) 英语

(同全国卷) 数学 文理综合

2003年高考(江苏卷)

语文(同全国卷) 英语(同全国卷) 数学 政治 历史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2003年高考(广东卷)

语文

(同全国卷) 英语

(同全国卷) 数学 文理综合

其余各省市均使用全国卷!!!

01年至09年高考历届语文(全国2卷)的作文题目

近义词辨析是语文高考的内容之一,包括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如何准确辨析选择近义词?以下六种方法可供参考.  一、看与前后词语是否搭配

有些实词在句中做谓语或宾语,辨析选择时,就要看该词与句中前后词语是否搭配.

例①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阅读优秀作品,________ 其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不仅可以 ______ 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还可以激发 ______ 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a.品味 体味 珍爱 b.品评 体验 珍惜

c.品评 体验 珍爱 d.品味 体味 珍惜

(2004 年春季高考题 )

此题第三空该选哪一个?“珍爱”与“珍惜”都是动词,“珍爱”有“珍重、爱护”之意:“珍惜”有“珍重、怜惜”之意.句中“自然”做其宾语,显然只能用“爱护”,不可用“怜惜”,因此,与“自然”搭配的词语应为“珍爱”.

例② 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现已发生了人类因感染禽流感死亡的病例,生物学家就如何避免感染禽流感提出了几点 ___________ .

该空选择词语为“提议”与“建议”,其在句中作“提出”的宾语,如选择“提议”,那就是“提出了几点提议”,很明显不搭配,只有选择“建议”作“提出”的宾语恰当.

二、从词语轻重程度区分

实词语义有轻重差别,适合不同的语境,如果能准确把握词义的轻重程度,结合具体语境,就比较容易选择.

例①鲁迅那一篇篇如匕首投枪般的杂文至今仍显露着 ______ 的思想锋芒.

( 2003 年春季全国高考题)

该句的选择项为“锋利”与“犀利”,这两个词语都有言论、文笔等尖锐的意思.但“锋利”常用于口语,语义较“犀利”轻:“犀利”用于书面语,语义较“锋利”重.从句子来看是政论体,表达着一种明确的观点,选择“犀利”更能达意.

例② 中新网 11 月 6 日电,据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一家亲朝鲜的报纸星期五称,如果美国继续 _______ 重建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基础,朝鲜不会回到六方会谈的谈判桌前.

该句的选择项为“漠视”与“无视”,“漠视”的意思是“冷淡对待,不注意”:“无视”的意思是“不放在眼里”,比“漠视”程度重.此句有美国不把朝鲜放在眼里、轻视之意,因此应选择语义较重的“无视”.

三、分别给两个词语中不同字组词

有的选择项中两个词语分别只有一个字不同,那么我们可以“去同存异”,把不同的字分别给以组词加以区分,会比较容易区分开这两个词语.

例: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以后,就盲目地去模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 _______ 能力.

( 2004 年全国 i 高考试题)

该句的选择项为“鉴赏”与“鉴别”.把两个词语中相同的字“鉴”去掉,分别给“赏”与“别”组词.“赏”可组成“欣赏、观赏”等,“别”可组成“区别、辨别、分别”等,这两个词语的侧重点通过组词就很明显了.而且,“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

包含不健康的内容,需要读者或观众加以辨别,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欣赏,因此该句只可选择“鉴别”.

四、看词语在句中受某种限制

多数虚词在句中或多或少受某种限制,这要结合词语本身和具体语境加以分析辨别,才能准确选择答案.

例:你比他只是 ______ 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 2002 年全国高考试题)

此空选择项为“多少”与“稍微”,“多少”与“稍” 微“都”表示数量不多,程度不深“,但这两个副词在用法上有一些区别.”多少“一般只能与积极意义的形容词或往大里说的形容词连用.”稍微“则不受这种限制,能与表示时间的范围副词”只“连用,”多少“不能与”只“连用,因此此处选择”稍微“.

五、分析句子的语义关系

把握整个句子,认真分析其语义间的关系,准确判断句子之间是否存在如转折、递进、并列、选择等几种关系,便可快速准确选择.

例① 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______ 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______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 2003 年全国高考试题)

该题选择项为“不仅是/而且是”与“不是/而是”.“不仅是/而且是”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是 / 而是”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否定前者,肯定后者.仔细分析该句的前后语意关系,既肯定其“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又肯定其“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此句应选择“不仅是/而且是”.

例② 小屋处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 _____ 清晰的小屋,______ 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该题选择项是“不再是/而是”与“不仅是/而且是”,分析此句语意间的关系,否定的是“清晰的小屋”,肯定的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属于并列关系,很显然此处应选择“不再是/而是”.

2003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范文

01年至09年高考历届语文(全国2卷)的作文题目如下:

2001年高考全国卷2作文题目: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2002年高考全国卷2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硬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2003年高考全国卷2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04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③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

④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5年高考全国卷II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工厂的角落里,几块形状异的锈铁锭不甘寂寞地聊了起来。

甲:我想成为机器人,现代化建设最需要我。

乙:我愿意做成螺丝钉,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

丙:我看机器人和螺丝钉的价值可不同啊!

丁:他们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请以“位置和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6年高考全国卷2作文题目

目前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3.7%,2003年已经有18.3%。

全面了解材料,沿着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

2007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Ⅱ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女生捐了10元钱。问她为什么把春节的压岁钱全都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8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Ⅱ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只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了回来,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9年普通高考全国卷2卷作文题

根据阅读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在一个圣诞节前夕,道尔顿给他的妈妈买了一双袜了做为圣诞节的礼物。当妈妈看到袜子时,就对道尔顿说:“你怎么买了双红色的袜子,让我怎么穿呢?”道尔顿的妈妈不知道,别人眼里的红色,在他眼里却是蓝色,疑惑不解的道尔顿拿着袜子,道尔顿对这件小事没有轻易地放过,他经过认真的分析比较。道尔顿虽然不是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却成了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

材料二:安藤百福是一个贫穷的人,一天,安藤百福偶而经过一家拉面摊,看到穿人们顶着寒风排起了二三十米的长队。这使他对拉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感到这是大众的一个巨大需求。于是安藤百福找来了一台旧制面机,然后买了面粉、食油等,埋头于方便面的开发。功夫不负有心人,于是他成了第一个发明了方便面的人。

材料三:一个美国农民穷的没饭吃,只好去给当地的一个富翁打杂。一天他不小心把旁边的煤油灯打翻了。把一件昂贵的礼服弄脏了,女主人知道后非常生气,扣掉了这个农民两个月的工钱。从此这个农民把这件衣服挂在窗户上,第二天,他发现被煤油弄脏的污点奇迹般的消失了,于是他刻苦专研,成了第一个发明洗涤剂的人。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中语文选择题

上大教授李白坚的上海卷高考作文

纯----同而不和 杂----和而不同

上海大学教授 李白坚

现在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时代。科学上,百家争鸣;艺术上,百花齐放;吃的,是红、黄、蓝、白、黑,五色杂陈;穿的,是西装、牛仔、露脐,时尚杂现;住的,是高楼、洋房、别墅,异彩杂呈;连娱乐,也是攀岩、蹦极、露营,纷至沓来。贵族玩的高尔夫,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怎一个"杂"字了得!

我倒是经历过不"杂"而极"纯"的年代---人们几乎快要遗忘了的文革十年。那时,一切都是"纯"得"纤尘不染"。整个社会都要求纯,提倡纯,什么都要一致、一律、一元、一统。

穿的一律:全体都是式样相同、颜色相似的中山装和军便装;

吃的一致:由于生产力低下,每个人的粮食、油盐、豆制品,甚至年货,都是连品种带数量一模一样配给的;住的一样:房屋的结构、颜色、过道、房间,都出奇地相似,连抽水马桶、电灯罩、电灯开关也是一个模子;审美娱乐一统:全国人民十年中共享样板戏大餐;最糟糕或者说最可怕的是思想也要求一元:几亿人口,不允许有独立的思考。一切问题的正确和错误,也只能有一个结论。哪位有自己的思想,而且还要发表出来和别人交流,那就完了。不是被割喉杀害,就是被整得神经病兮兮!

孔夫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文革时代,实在是太追求"同"了,所以也就"不和"了。大家都穿中山装,你穿了格子衬衫、牛仔裤,完全是个异类,能容你吗?

大家讲的是皇帝穿了件漂亮的新衣,惟独你说皇帝赤膊,完全是个异端,能由你吗?

太追求同一了!致使人与人之间多嫉妒、少宽容,多斗争、少和睦。

太追求同一了!致使人们习惯于多因循、少创造,多保守、少进取。

改革开放以后,国门大开,宣传求异求新,鼓吹思维逆向,抨击从众心理,反对思维定势。于是人人创意,个个进取。"杂"的思想、"杂"的改革、"杂"的开拓、"杂"的创造,欢聚一堂,交相辉映,形成了一个百花争艳的大好局面!

这个"杂"字,表现的就是不同,就是新鲜!有趣的是,在这种"不同"的状况下,人们反倒"和"而不"斗"了。

你做服装生了财,我就另辟新路搞玩具,交错了相同的利益竞争,利润既丰厚,关系也和睦;你研究文学出了名,我就舍弃了"巴(金)老(舍)曹(禺)"去搞第三产业,开垦肥沃处女地,自有丰收果实来!

"不同"而"和"的结果,不"纯"而"杂"的结果,就是大家就都成了谦谦君子!

今天,我们对"杂"的意义应该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学得"杂"一点:因为只有"杂",才能出现各门学科之间的交融和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维裂变;交友"杂"一点,多交朋友,"转益多师",宽容待人,也就会有更多的朋友和情趣;生活"杂"一点,何妨跨越一个新的领域,学习一些新的玩意,就不会"窝里斗",愁眉苦脸,也不会"内耗"频仍,"形容枯槁"了。

对!杂,原来就是大自然的本色。杂,也应该是人类回归自然的精神追求!

文言文徙子表示升职还是降职

经典题析]

例l (2004年全国高考卷甲)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梦魇 春风和煦 不可或缺 有志者事竞成

B.置喙 如日中天 轻歌曼舞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忤逆 毛骨耸然 拭目以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什物 荆棘丛生 天随人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答案 B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能力层级为A级。

A项中“有志者事竞成”的“竟”有误,应写作“竟”,错因属形近致误。“竟”意为“终于”,“有志者事竟成”意为“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C项中“毛骨耸然”的“耸”有误,应写作“悚”,错因属同音致误。“悚”意为“害怕”,“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B、D两项的词语中均没有错别字。

因为题干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为B或D。需要指出的是,该题为单项选择题,竟然出现了两个答案,这不能不说是今年高考命题中的又一大疏漏。

例2 (2004全国高考卷乙)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班配 藏污纳垢 草菅人命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B.凌厉 怙恶不悛 不落巢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懵懂 挺而走险 流言蜚语 如临深渊,如履薄水

D.怄气 徒有虚名 鬼斧神工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答案 D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能力层级为A级。

A项中“班配”的“班”有误,应写用“般”,错因属同音致误。“般配”意为“结亲的双方相称”,也指“人的身份跟衣着、住所等相称”。

B项中“不落巢臼”的“巢”有误,应写作“窠”,错因属形近致误。“窠臼”意为“现成格式,老套子”。

C项中“挺而走险”的“挺”有误,应写作“铤”,错因属形近致误。“铤”意为“快走的样子”,做“走”的修饰成分,“铤而走险”意为“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D项中四个词语均没有错别字。

因为题干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D。

[例3] (2004年高考北京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组是 ( )

A. 临摹 变换莫测 脉络 融会贯通

D.竣工 仗义直言 姆指 荒廖绝伦

C.影牒 旁征博引 辞书 沓无音讯

D.裨益 湮没无闻 坐落 娇揉造作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能力层级为A级。

A项中“变换莫测”的“换”应为“幻”,:B项中“仗义直言”的“直”应为“执”;“姆指”的“姆”应为“拇”;“荒廖绝伦”的“廖”应为“谬”。C项中“影牒”的“牒”应为“碟”;“沓无音讯”的“沓”应为“杳”。

[例4] (2004年高考广东卷)下列词语中没有行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惊蛰 闻过饰非 按图索骥 事实胜于雄辩

B.睿智 丰功伟绩 湮没无闻 不费吹灰之力

C.涵养 挺而走险 兵荒马乱 吉人白有天相

D.斡旋 喧宾夺主 强驽之末 风马牛不相及

[答案] B

[解析l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能力层次为A级。

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项,几个词语都没有错别字,其中有干扰的是“不费吹灰之力”,“费”容易误写为“废”。 其他组的词语中都包含有一个错别字,如:A项“闻过饰非”中的“闻”应为“文”,“文”有“掩饰”的意思,与“饰”的意思相同;C项“挺而走险”中的“挺”应为“铤”,“铤”快走的样子,不能写成“挺”,“涵养”的“涵”也可写作“含”,且后者更多见,也可能有考生认为“涵”字错了:D项“强驽之末”中的“驽”应为“弩”“弩”是古时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字的形旁应为“弓”,“斡旋”这个词属于书面语,“斡”字的写法对部分考生来说可能较陌生。

[例5] (2003年高考试题)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答案] A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能力层级为A级。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其中各词语都没有错别字,有一定干扰的是“部署”容易误写成“步署”,“备受青睐”容易误写成“倍受青睐”,“恰如其分”容易误写成“恰如其份”,“可望而不可即”当然是正确的写法,不过现在也有另一种较常见的写法是“可望而不可及”(《现代汉语词典》:“‘即’也作及”)。所以“即”反而有可能被认为是错别字。这一题的其他几组中都包含一个错别字,其中C组“冒天下之大不违”的“违’’应写作“韪”;D组中“通谍”正确的写法是“通牒”:这两组考生做出正确判断问题不大。至于B组“伶牙利齿”,正确的和规范的写法应该是“伶牙俐齿”,虽然有个别词典可能也收有“灵牙利齿”或“伶牙利齿”(作为并存的写法),但是根据权威和规范的现代汉语字典和词典[如《观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现代汉语规范字典》(李行健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汉语形义分析字典》(曹先擢、苏培成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汉语成语小词典》(北京大学中文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等,都规定连用或同时出现时应写作“伶俐”,而且也都没有“灵牙利齿”或“伶牙利齿”的写法。所以根据规范的现代汉语的用法“伶牙利齿”中的“利”应看作错别字。这一题的情况提醒考生,今后判断现代汉语中词语的写法是否正确还是要以权威和规范的字典和词典为准。当然本题还需要注意的是有错别字的这三组中其他的几个词语也都有容易写错的字,列在里面无非是起干扰的作用,有些基础不够扎实的考生可能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些词语上,但实际上这些词语似非而是,其中并没有错别字。

[例6] (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组是 ( )

A.留恋 流连忘返 厉害 利害得失

B. 质疑 不容置疑 符合 随声附合

C.变换 变幻莫测 旁证 旁征博引

D.株连 珠联璧合 大意 微言大义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能力层级为A级。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项。其中“随声附合”应为“随声附和”。因为“随声附和”是“跟着人家,依从应和”的意思,其中的“和”是“唱和”的“和”,与同组的“符合”的意思不同,所以把“附和”写成“附合”不但意思不对,事实上也根本没有这样一个词语。这一题的其他几组中尽管也都包含音同或音近而字形不同的词语,但都没有错别字。

★阳光演练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防碍 藕断丝连 妥帖 高潮迭起

B.耽搁 巧装打扮 负荷 万古长青

C.抵毁 重山峻岭 创伤 涸辙之鲋

D.战栗 鞭辟入里 文采 冥顽不灵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馈赠 文采蜚然 荟萃 风声鹤戾

B.喧泄 幡然悔悟 编纂 披星带月

C.嗔怪 户枢不蠹 决窍 唾手可得

D.蜂拥 气宇轩昂 翔实 揠苗助长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抓阄 阉割 沧海一粟 火中取栗

B.赝品 钉灸 义愤添膺 炙手可热

C.宫阕 乐阙 座无虚席 坐以待毙

D.藉贯 慰籍 作茧自缚 做贼心虚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跋扈 惘然若失 了了无几 一言以蔽之

B.椭圆 淹没无闻 沽名钓誉 万变不离其宗

C.睿智 沧海一粟 风烛残年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D.昏厥 老太龙钟 转瞬即逝 学富五车,材高八斗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忧悒 振龙发聩 并行不悖 一言以敝之

B.起迄 仗义执言 共商国是 久旱逢甘霖

C.聒噪 风声鹤戾 墨守成规 有志者事竟成

D.彷徨 暴殄天物 色厉内荏 是可忍孰不可忍

6.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中国人历来讲究礼上往来,于是每逢年节便有“礼”往来穿梭,甚至发生“礼”游一圈终又回到起点的怪事。

B.辛勤的汗水、不懈的努力、数十年如一日的耕耘,铺就了李欣通往成功的道路,如同水道渠成,瓜熟蒂落。

C.在哲学漫漫的长途上,康德仿佛是一片宁静的湖,因为浩瀚,所以既使有翻卷不已的波澜也被人们忽略了。

D.没有了愚公移山的大气、精卫填海的执著、夸父逐日的热烈和嫦娥奔月的飘逸,故少儿时所读的神话不再。

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疏浚 耳濡目染 清风劲节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B.蝉联 满腹经纶 洗耳躬听 一览众山小

C.脉膊 坐收渔利 各行其是 迅雷不及掩耳

D.掂量 宵衣旰食 稳操胜券 识时务者为俊杰

8.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梗直 如梗在喉 机杼 纾难 各抒己见

B.迷惑 迷天大谎 贪婪 自焚 琳琅满目

C.手杖 明火执仗 庖丁 咆哮 如法炮制

D.愤懑 愤起直追 驻守 蛀虫 中流砥柱

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简捷 简洁生动 颜色 察言观色 根深才能叶茂

B.徇情 殉情枉法 势必 事必躬亲 八字没一撇

C.降服 降龙伏虎 行销 形销骨立 出头椽子先烂

D.权益 权宜之计 桃园 世外桃源 百密总有一疏

10.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慰藉 虚无缥缈 鹿绒 出奇致胜

B.滥觞 励精图治 蠕动 望文生义

C.葱茏 相濡以沫 布署 惊滔骇浪

D.繁琐 指手划脚 融会 昭然若解

11.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帮交 斡旋 慰藉 泪涟涟 睦邻友好 察言观色

B.针砭 赝品 杂糅 家具店 以老卖老 文过饰非

C.撕打 裨将 肤浅 闹意气 淡妆浓抹 舔犊情深

D.通牒 杂烩 诀别 绊脚石 殃及池鱼 不假思索

1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防范 防患未然 超渡 度过难关

B.阑干 星斗栏杆 仪表 一表非凡

C.长谈 老生常谈 恫吓 廉正无私

D.通信 通讯卫星 靓妆 多多关照

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煽情 水蒸汽 心心相印 治标不治本

B.装璜 乌龙球 突如其来 一言以蔽之

C.链接 可怜相 额手称庆 万变不离其宗

D.演绎 制高点 众志成城 君子一言,四马难追

1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勘察 淡装浓抹 诡秘 耳濡目染

B.蔓延 老生常谈 遴选 彰善惩恶

C.暮霭 甘之如怡 睿智 金壁辉煌

D.飨客 色厉内荏 悖逆 同仇敌慨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辨证 揣摩 暮鼓晨钟 格物致知

B.禀承 噩梦 无事生非 固步自封

C.含盖 担搁 浮想联篇 若即若离

D.告罄 撤消 顾名思义 兵慌马乱

1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精粹 讳莫如深 额手称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D.杀戮 食不裹腹 风尘仆仆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C.陷阱 自命清高 时过境迁 义武之道一张—弛

D.凌乱 同仇敌忾 欢呼鹊跃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稽查 声名狼藉 矫饰 味同嚼腊

D.泥淖 阴谋诡计 抹煞 别出心裁

C.脉搏 融会贯通 淹灭 相形见绌

D.怀疑 怙恶不逡 皈依 委屈求全

1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潺头 壁垒森严 稗官野史 顾左右而言他

D.凯旋 寥若晨星 百喙莫辩 是可忍孰不可忍

C.迄今 慷慨激昂 无庸置疑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D.煽情 暝思苦索 脍炙人口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19.下列词语小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犄角 无懈可击 无耻滥言 井水不犯河水

B.札记 大伤原气 缘木求鱼 驴唇不对马嘴

C.矫饰 爱不释手 有恃无恐 难登大雅之堂

D.曝光 关怀备至 嬉笑怒骂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2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抉择 信札 附庸风雅 小负重望

B.辍学 腈纶 乱目相看 窥豹一班

C.好像 题词 防患未然 一筹莫展

D.矜持 赋予 竭泽而鱼 暴殄天物

2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脉胳 真知灼见 气宇轩昂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B.附合 其貌不扬 间不容发 一夫挡关,万夫莫开

C.妨碍 谈笑风声 不加思索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装潢 素昧平生 别出机杼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2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斡旋 蝇营狗苟 不容置喙 口慧而实不至

B. 剽窃 未雨绸缪 故技重演 英雄所见略同

C.贸然 向隅而泣 炙手可热 在地愿为连理枝

D.联袂 毋用置疑 摩肩接踵 达则兼济天下

23.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搭讪 恍然大悟 凄凉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D.隐匿 不共戴天 抚恤 置之死地而后生

C.座落 漫山遍野 亵渎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羡慕 娇生贯养 浮躁 醉翁之意不在酒

2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厮打 傍人门户 洞烛其奸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B.精典 别出心裁 革故鼎新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C.收讫 甘之如饴 秘而不宣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D.嫁接 迫不急待 彼彼皆是 管中窥豹 略见一斑

2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善哉善哉,该出手时就出手,须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

B.工欲擅其事,必先利其器,拥有了最先进的理念、赖以发展的人才技术和下游支持体系,奇瑞正如一只初生的小牛犊,向着心目中理想的偶像进发!

C.随着战争进程的一波三折,有关各方的外交调门也是起伏不定,亲疏离合变换莫测,让人如堕五里雾中。

D.要尽可能有效地解决国家赔偿法“口惠而实不至”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能够独立地审查政府行为并独立地判处赔偿的机制。

26.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 )

A.具备 万事俱备 风声 谈笑风生

B.求实 实事求是 世故 人情事故

C.陈规 墨守成规 精心 漫不经心

D.直接 直截了当 剧增 与日俱增

27.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组是 ( )

A.翔实 词不达意 冷寞 一愁莫展

B.痉孪 不经之谈 偏辟 励精图治

C.风靡 蘖根祸种 攀缘 始作俑者

D.倾轧 气冲宵汉 弘扬 扑溯迷离

28.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拖沓 娇生贯养 伶俐 倜傥不羁

B.造次 索然寡味 迁徙 惨绝人圜

C.描摹 幅员辽阔 惶恐 法网恢恢

D.窥测 慷慨激昂 装祯 提要钩玄

29.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亵黩 头晕目眩 沉湎 以儆效尤

B.戌边 别无长物 殉情 摩肩接踵

C.缉私 功亏一匮 萦怀 嘻笑怒骂

D.矫健 冥顽不灵 璀璨 不循私情

30.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三天的时间里,把栏目标志、片头改过来又改回去,这在央视的历史上是决无仅有的。

B.音乐界、教育界一些知名人士大声急呼:让好儿歌尽快走向我们的少年儿童。

C.如果那里的劳动力素质普通偏低,引进几个人才也是杯水车薪,无计于事。

D.这一带山清水秀,没有任何污染,是人们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

★阳光点拨

1.D(A项,防—妨;B项,装—妆;C项,重—崇)

2.D(A项,蜚—斐,戾—唳;B项,喧—宣,带—戴;C项,决—诀,唾—垂)

3.A(B项,添——填;C项,阕—阙,阙—阕;D项,藉—籍,籍—藉)

4.C(A项,了了—寥寥;B项,淹—湮;D项,材—才)

5.D(A项,敝—蔽;B项,迄—讫;C项,戾—唳)

6.D(A项,上—尚;B项,道—到;C项,既—即)

7.D(A项,渡—度;B项,躬—恭;C项,膊—搏)

8.C(A项,如梗—如鲠;B项,迷天—弥天;D项,愤起—奋起)

9.B(徇情枉法)

10.B(A项,致—制;C项,布—部,滔—涛;D项,解—揭)

11.D(A项, 帮—邦;B项,以—倚;C项,撕—厮)

12.C(A项,渡—度;B项,栏杆—阑干,一表—仪表;D项,通讯—通信)

13.C(A项,汽—气;B项,璜—潢;D项,四—驷)

14.B(A项,装—妆;C项,怡—饴,壁—碧;D项,慨—忾)

15.A(B项,禀—秉;C项,含—涵,担—耽,篇—翩;D项,慌—荒)

16.C(A项,淹—掩;B裹—果;D项,鹊—雀)

17.C(A项,腊—蜡;B项,心—新;D项,逡—悛,屈—曲)

18.B(A项,潺—孱;C项,即—既;D项,暝—冥)

19.C(A项,滥—澜;B项,原—元;D项,杆—竿)

20.C(A项,重—众;B项,班—斑;D项,鱼-渔)

21.D(A项,胳-络;B项,合-和,挡-当;C项,声-生,加-假)

22.C(A项,慧-惠;B项,技-伎;D项,用-庸)

23.B(A项,溪-蹊;C项,座-坐;D项,贯-惯)

24.A(B项,精-经,心-新;C项,即-既;D项,急-及,彼彼-比比)

25.D(A项,图-屠;B项,擅-善;C项,换-幻)

26.B(事故-世故)

27.C(A项,寞-漠,愁-筹;B项,孪-挛,辟-僻;C项,蘖-孽;D项,宵

-霄,溯-朔)

28.C(A项,贯-惯;B项,圜-寰;D项,祯-帧)

29.C(A项,黩-渎;B项,戌-戍;C项,匮-篑,嘻-嬉;D项,循-徇)

30.D(A项,决-绝;B项,急-疾;C项,计-济)

求2000年~2003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

1. 求解文言文 中 表示 官职升迁 之类的 字或词 的总结 尽可能全一点哦

1. 贬:降职。

《旧唐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0343835书·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2. 谪:被罚流放贬职,相当于贬。

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3. 徙:调职,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后汉书·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注在调职的意义上,“迁”表示升官,“左迁”则表示降职。

“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在《史记》《汉书》中,这两字的区别尤为明显。

4. 知:主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知政矣。”

5. 判:高职位或出任地方官。《宋史·韩琦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6. 任:担负、担任。《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7. 授:授给,给予。《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8. 辟(bì):征召。《晋书·谢安传》:“处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9. 举:推荐,推举。多用于布衣做官。

李密《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10.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用法较复杂,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常用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升迁,《史记·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后汉书·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

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11. 除:任命,授职。

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降级授职叫“左除”。

《新唐书·王薛马韦》:“坐漏禁近语,左除:同州刺史。”12. 提:提拔。

《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名行:名望和德行)13. 坐:因犯……罪或错误。

《汉书》:“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14. 出:指出京受任。

《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15. 拜:授予官职,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16. 擢:选拔,提拔。

李密《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17. 超擢:越级破格提升。

梁启超《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18. 黜:废免,革职免官。

《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黜”与“贬谪”意义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

19. 罢:解除官职,罢免。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20. 去:卸职。《后汉书·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21.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后汉书·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22. 赏:指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梁启超《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23. 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才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24. 放:①贬谪放逐。《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②也指京官调任外地。梁启超《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25. 复:恢复官职。高启《书博鸡者事》:“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26. 致仕:辞官归居。《公羊传·宣公元年》:“古之道不从人心,退而致仕。”

27. 起复:恢复原职务。《旧唐书·王琚传》:“二十二年,起复右庶子,兼州刺史。”

28. 进:进用,一般用于较高职务追加。《新唐书》:“进太子少保。”

29. 封:帝王以爵位、土地、名号等赐人。苏洵《六国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谋臣。”

30. 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31. 免:免职,罢免。

《汉书·文帝纪》:“遂免丞相勃,谴就国。”32. 夺:罢免官职。

高启《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协服,夺其官。”33. 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

李鸿章《与兄李瀚章书》:“今中朝倚眷复隆,弟力加怂恿,四月再请开缺。” 还有:“以荫补+官名”指“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官名”; 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褫:撤职查办; 量移, 调的比原职稍好; 领:以本官兼较低职; 权:临时代职; 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 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 护:原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信印。

2. 文言文中表示调动官职的词有哪些

古代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的文言词语归纳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4.荐: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5.举: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6.授:授予官职。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9.复:恢复原职务。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征召,特指君招臣。

11.仕:做官。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

14.任:担负、担任。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

1.改:改任官职。

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3.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7.补:补任空缺官职。

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

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4.超迁:越级升迁。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

6.超擢:破格提拔。

7.陟:提升官职。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升:提升。

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如《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

四、表“贬官、免官”的词语。

1.贬:①降低官职,降级。②降职并外放。

2.窜:放逐、贬官。

3.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4.谪: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6.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7.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有时也指平调。

8.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9.黜、绌:废掉官职。

如《司马迁〈屈原列传〉》:屈平既绌。

10.免:罢免官职。

11.夺:削去,罢免。

五、表“辞官”的词语。

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

2.解官:辞去官职。

3.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4.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5.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6.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7.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

8.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3. 文言文表官职升迁任命的词有哪些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①《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②《宋史·辛弃疾传》: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南史·虞愿传》: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如《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①《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②《汉书·平帝纪》: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③《谭嗣同》: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5.举: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①《左传·宣三十年》: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②《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6.授:授予官职。

如①《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②《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如①《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

②《战国策》:起樗里子于国。9.复:恢复原职务。

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征召,特指君招臣。如①《后汉书·王涣列传》:岁余,征拜侍御史。

②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③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11.仕:做官。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如《晋书·许迈传》: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14.任:担负、担任。如《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1.改:改任官职。

如《宋史·范仲淹传》:(范仲淹)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如①《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调为陇西都尉。②《史记·淮阴侯列传》:徙齐王信为楚王。

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④《史记·高祖本纪》:徙韩王信太原。

⑤《隋史·徐文宝传》:文宝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⑥《宋史·理宗纪》: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人补转官资有差。

⑦《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3.迁:调动改派。

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又如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史记·太史公自序》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如范晔《后汉书·赵咨传》:累迁敦煌太守。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如梁启超《谭嗣同》: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7.补:补任空缺官职。

如①《汉书·萧望之传》: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②《汉书·萧望之传》: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③《汉书·王尊传》: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如①《新唐书李德裕传》:以荫补校书郎。②《梅圣俞诗集序》: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

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史记·淮阴后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如《宋史·辛弃疾传》: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4.超迁:越级升迁。如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说之,超迁。

一岁中至太中大夫。②《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如①《南史·何远传》: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

②《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6.超擢:破格提拔。

如梁启超《谭嗣同》: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7.陟:提升官职。

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8.升:提升。

如梁启超《谭嗣同》:旋升宁夏道。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如①《汉书·赵充国传》:拔之为后将军。②《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如《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

四、表“贬官、免。

4. 古代诗中升职与降职分别用什么词语

古时,官职的任免升降,都有专用术语,古代诗中升职多用如下这些词: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2、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3、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4、授,授予官职。

5、擢:选拔,提拔。

6、举,对无官人士的提拔。

7、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古代诗中降职多用如下这些词:

1、左迁,为降职调动。

2、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3、黜,废黜,贬退。

4、罢,罢免、停职。

5、免,免除官职。

6、夺,罢官免职。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左除,降级受职。

9、放,放逐,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

扩展资料

古代官员官职任免机制-“三省六部”制

三省分别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为当朝的最高政务机构,三省都向宰相汇报工作,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吏部主要负责科举制度中的考核、官吏的任免与升迁等工作,常常与礼部合作,礼部多负责官员的选拔科举筹办。

除升职、降职外,还有很多平级调动、以及临时代理这个职位。也有别的称呼叫法,举例如下:

1、关于调动职务的多用移、调、徒和补。

2、关于临时代理这个职位的:领、摄、权、行和署。

搜狗百科-古代官职

搜狗百科-官职

5. “除”在古文中指授予官职,是升官,还是贬

除:任命,授予官职。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除:任命,授职.

授:授给、给予官职.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仕:做官.

仕宦:做官,任官职.

仕进:进身为官.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

绌、黜:废掉官职.

免:罢免.

夺:削除.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

擢:在原官上提拔.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迁:一般指提升.

陟:进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贬:①降职.②降职并外放.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窜:放逐,贬官.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

调:变换官职.

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补充空缺官职.

改:改任官职.

出:京官外调.

6. 在古汉语中,哪些词表示被贬职,哪些词表示升职

一、用于升职 拜:授予官职。

例: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李密《陈情表》高中语文第三册)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高中语文第六册)另外,“拜”也可引申为“接受官职”的意思。例:于是辞相印不拜。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除:本义为台阶,引申为任命授职之意,往往用于除去旧官而授予新职。例:①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李密《陈情表》)②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守。(199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任:本义为信任,引申为委任之意。

例:①受任于败军之际。(诸葛亮《出师表》)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魏征《谏太宗十思书》,高中语文第二册)③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199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用:任用,使用有才能的人。

例: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高中语文第一册)②皇上欲大用康先生。

(梁启超《谭嗣同》) 擢:选拔、提升官职。往往指提拔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例:至微至陋,过蒙拔擢。(李密《陈情表》)有时也指越级提升。

例: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有时“擢授”并用,为授职、任命之意。

例: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晋书·左思传》) 封:秦汉时期,帝王授给臣子土地或封号,叫做封。

例:①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司马迁《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高中语文第六册)②刘良佐者,故弘光四镇之一,封广昌伯。

(邵长蘅《阎典史传》) 二、用于调职 迁:本义为从低处迁移到高处,引申为调动官职。例:迁左丞,行凉州事。

(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也指升官。例:①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如振落叶耳。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②再迁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张衡传》)③文帝即位,累迁至吏部侍郎。

(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徙:本义为迁徙的动作,引申为调动官职。例:①及孝景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200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②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范晔《后汉书 · 张衡传》) 调:调动、迁调之意。

例: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199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有时也指升官。

例:婿以不调。(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有时还指降职。

例: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班固《汉书·爰盎传》) 出:出任,一般指京官外调。

例: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白居易《琵琶行》,高中语文第三册)有时也指由家居而出任官员。

例: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放:被委派的意思,多指京官外调。

例: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夏道。(梁启超《谭嗣同》)有时也指罢官放逐。

例: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高中语文第六册) 三、用于贬职 谪:古代官吏因罪而被降职并远调。

例: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②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洵阳城。

(白居易《琵琶行》)有时“迁谪”并用,与“谪”同义。例: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白居易《琵琶行》) 迁:因罪而被贬职并远调或放逐。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范仲淹《岳阳楼记》)有时指罢官放逐。例:顷襄王怒而迁之。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有时“左迁”并用,古代把升官叫做“右迁”,把降职叫做“左迁”。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白居易《琵琶行》) 黜:废黜、贬退之意。例:①屈平既绌(通“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纵亲。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②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者事》) 罢:本义为放逐有罪之人,引申为罢免、撤职之意。

例:①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方苞《狱中杂记》)②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琯王藏等。

(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免:罢免官职。例:①免官削爵。

(班固《汉书 ·贡禹传》)②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199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此外,还有一些较特殊的称谓。

例如: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这一句中的“补”本指旧时官服,这里作动词用,表升职之意。

再如: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这一句中的“赠”是古代“封典”的一种,封典是皇帝给予官员本身及其妻室、父母和祖先的荣典。

始于晋代,其制历代各不相同。清制,以封典给官员本身称为“授”,父母、妻室称为“封”,已死的称为“赠”。

谢谢,望采纳。

7. 在古文中表官职的升降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⑴举(举荐) 辟(招用)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⑵征(征召。特指君招臣)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⑶拜(授予官职)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⑷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⑸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

⑹陟(提升,提拔)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⑺升(提升)旋升宁夏道。(梁启超《谭嗣同》)

⑻谪(贬官,降职并外放)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⑼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⑽黜(罢免官职)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者事》)

⑾夺(削去、罢免)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⑿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⒀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⒁调(调动、调迁)调为陇西都府。(班固《汉书 袁盎传》)

⒂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

⒃放(京官调任地方官)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梁启超《谭嗣同》)

⒄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⒅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2014年成人高考作文

1990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

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

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

34.在文中a、b两处应分别有表现小姑娘此时表情或动作的描述性文字,请填入题后的方格内。

要求:①符合两个小姑娘此时的心态及上下文所提供的情境;②语句通顺,上下连贯;③不少于5个字,不超过15个字。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加以想象,为这对小姑娘作肖像描写。

要求:①符合人物的年龄和性格;②显示出她们的同和异;

③不少于100字。

36.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请你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展开议论。不少于600字。

望采纳!~~~

谁知道2003年的高考题为啥那么难?

1、200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题目以“机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以“机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不限文体,不少于600字。 2、2003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题目:以“荣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以“荣誉”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3、2004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题目:请以“期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期待既有期望、等待的意思,也有企盼的意思。期待既可以是对人的期待,也可以是对事的期待;既可以期待别人,也可以期待自己。 请以“期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4、2005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题目:北京奥组委对于举办2008年奥运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强调要体现中国特色、北京特色、时代特征。请你就其中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建议或设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5、2006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题目: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有人说秋天是金色的季节、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也有人说秋天是萧索的季节、凄凉的季节、思念的季节。请以“秋天来了”为题,写一篇200字的短文。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人事所感动;感动是从善良心灵中涌动出来的一种美好情感。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6、2007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题目:请以“新我与旧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今年中秋节当日,北京各大超市纷纷抛售名牌月饼,节前7元一块的月饼,最低卖到1.5元;98元一盒的月饼,最后以30元两盒的超低价出售。当日,月饼的销售量超过节前的五倍。请就此事,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谈谈你的看法。 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新的自我,一个是旧的自我,有人说,认识新我比认识旧我困难;也有人说,认识旧我比认识新我困难,请以“新我与旧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7、2008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题目:请以“沟通”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次慈善家好不容易帮助某个青年治好了腿疾,没想到这个青年后来成了抢劫犯。这位慈善家深有感慨地说:“我只是想让他尽快走起来,却没有教他应该往哪里走。”请以此事为话题,写一篇200字的议论短文。 沟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行为方式。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需要沟通。沟通可以加强了解,化解矛盾,增进友谊,促进和谐。请以“沟通”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8、2009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题目:请以“国家、历史、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我们每个人都有跟别人约会的经历。假如你在一次跟亲友的约会中,对方迟迟未到,你一定很焦急。请用200字的篇幅,写出你当时等待的心情。 某个历经战火毁坏的国家,其博物馆的大门上高悬着这样一条横幅:“只要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活着,这个国家就活着。”请以“国家、历史、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9、2010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题目:请以“执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有人向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老妇人问道:“尊敬的夫人,您用什么化妆品把自己保养得如此美丽,使您整个人显得这样生动和富有吸引力。”老妇人微微一笑,未作回答。她的一位邻居在一旁答道:“我从未看见她使用过化妆品。她只是用善良柔化自己的声音,用施与护理自己的双手,用公正塑造自己的形象,用真诚美化自己的心灵,用坦然对待一切不喜欢她的人。” 请以“用真诚美化自己的心灵”为题,写一篇200字的议论文。 “执着”在佛教的教义中原指尘世事物的追逐不舍。但是对于尘世中的人来说,执着乃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他们身上往往都凝聚着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精神。 请以“执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10、2011年全国成人高考语文作文题:选择 选择,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面对。我们一次一次做出选择,也就意味着一次一次接受生活的 的邀请,见证重游的丰富与厚重。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1999年: 六、作文(60分)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你想把一件事做成功,就要事先做一定的准备。准备,不是目的,而是通往成功 23、作文(60分) 期待既有期望、等待的意思,也有企盼的意思。期待既可以是对人的期待,也可以是对事的期待;既可以期待别人,也可以期待自己。 请以“期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005年: 22、北京奥组委对于举办2008年奥运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强调要体现中国特色、北京特色、时代特征。请你就其中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建议或设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2006年: 21、有人说秋天是金色的季节、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也有人说秋天是萧索的季节、凄凉的季节、思念的季节。请以“秋天来了”为题,写一篇200字的短文。(20分) 22、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人事所感动;感动是从善良心灵中涌动出来的一种美好情感。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50分)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07年: 21、今年中秋节当日,北京各大超市纷纷抛售名牌月饼,节前7元一块的月饼,最低卖到1.5元;98元一盒的月饼,最后以30元两盒的超低价出售。当日,月饼的销售量超过节前的五倍。请就此事,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谈谈你的看法。(20分) 22、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新的自我,一个是旧的自我,有人说,认识新我比认识旧我困难;也有人说,认识旧我比认识新我困难,请以“新我与旧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50分) 2008年: 21、一次慈善家好不容易帮助某个青年治好了腿疾,没想到这个青年后来成了抢劫犯。这位慈善家深有感慨地说:“我只是想让他尽快走起来,却没有教他应该往哪里走。”请以此事为话题,写一篇200字的议论短文。(20分) 22、沟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行为方式。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需要沟通。沟通可以加强了解,化解矛盾,增进友谊,促进和谐。请以“沟通”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50分)

2003年的高考题难的主要原因是在高考前,高考试卷被盗。有关部门为了防止试卷泄露,导致的不公平,从而启用了备用卷,而备用卷的难度要比正常开考的试卷难度大很多,很多考生受到这个事件的影响。

在2003年高考时,不只是江苏省,而是全国的数学卷都是“史诗级”难度。因为在高考前四川南充的考生张博,在原本能考上普通高校的情况下**了高考试卷,使得全国的高考数学卷都换成了备用卷,因而难度大大提升了。

扩展资料:

高考试卷被盗事件过程

2003年6月5日,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有关高考工作人员对存放高考试卷的县保密室进行检查时,有了意外的发现。他们发现安保森严的保密室内部有被人动过的痕迹,于是现场立即被封锁,刑警迅速赶赴现场。

根据认真调查核实,认定县保密室保密柜被人撬开,语文卷、数学卷、英语卷、文综卷和理综卷各被盗一份。事情立即引起了四川省、教育部、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当天,南部县的网络信号曾一度切断,全县打印店、复印店被重点监控。此时,对于要不要启动备用试卷、高考是否延期举行,北京只能等待南部县的调查结果才能做出决定。

事发后,四川省、教育部、公安部等大量办案人员乘坐专机来到南部,多名省部级领导亲自坐镇。中国最著名的刑侦专家、一流的痕迹专家悉数到场,侦查力度之大极其罕见。

根据调查,事情还是在可控范围之内。当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高考试题有大规模的泄露,于是高考如期举行。但是,事件的调查还在继续。调查组需要摸清全县所有考生的平时模拟成绩,并对南部县进行地毯式搜索。

成绩出来前夕,一名叫做杨博的考生引起了调查组的注意。此生去学校填志愿时,在摁指纹的时候,将502胶水涂在了手上。但这没能逃过调查人员的“法眼”。

经过指纹对比,**试卷的正是杨博。而该生此前就因为考试作弊被学校严重警告。据杨博交待,其成绩不理想,却有远大志向,便有了**试卷的想法。他曾多次踩点,并精心准备,案发当日**进入保密室。

文章标签: # 官职 # 词语 #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