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高考化学有关计算的题目,高考化学有关计算

tamoadmin 2024-05-27 人已围观

简介1.高中化学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快高考了,非常紧急2.高中化学……相对密度是怎么计算?怎么表示?还有提供多点的关于有机物燃烧,计算有机物分子式的方法3.有关同位素的化学计算的例题4.求高中化学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要详细过程和答案,不要网页)5.化学能量计算6.如何做化学计算题?7.高考化学常考的知识点有哪些?得到沉淀15.6g为氢氧化铝,不过此问题要考虑氢氧化钠过量还是少量。由题可知铝离子

1.高中化学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快高考了,非常紧急

2.高中化学……相对密度是怎么计算?怎么表示?还有提供多点的关于有机物燃烧,计算有机物分子式的方法

3.有关同位素的化学计算的例题

4.求高中化学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要详细过程和答案,不要网页)

5.化学能量计算

6.如何做化学计算题?

7.高考化学常考的知识点有哪些?

高考化学有关计算的题目,高考化学有关计算

得到沉淀15.6g为氢氧化铝,不过此问题要考虑氢氧化钠过量还是少量。由题可知铝离子的物质量为0.3mol,如果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铝,则生成23.4克沉淀,如果再加氢氧化钠沉淀就会溶解。所以有两种情况

1.少量的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铝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铝15.6克=0.2mol,有关系式法知0.2mol氢氧化铝

中有0.6mol氢氧根,所以有0.6mol氢氧化钠,体积为0.1L则氢氧化钠的浓度为6mol/L

2过量的氢氧化钠将0.3mol氯化铝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铝,生成23.4克沉淀,继续加亲氧化钠沉淀溶解(氢氧化铝变为偏铝酸根)直到沉淀为15.6克氢氧化钠才完全反应。首先将0.3mol氯化铝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铝需0.9mol氢氧根即0.9mol氢氧化钠,将7.8克=0.1mol氢氧化铝溶解需0.1mol氢氧化钠所以一共需1.mol氢氧化铝,所以氢氧化钠的浓度为10mol/L。。

这道题主要靠的是铝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量的问题,要熟悉铝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有疑问请追问。如果答案无误请采纳,谢谢

高中化学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快高考了,非常紧急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化学计算题是中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比较头痛的一类题目,也是他们在测验和考试中最难得分的一类题目,能选用最合适的方法准确而快速地解决计算题,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选用合适的方法解计算题,不但可以缩短解题的时间,还有助于减小计算过程中的运算量,尽可能地降低运算过程中出错的机会.例如下题,有两种不同的解法,相比之下,不难看出选取合适方法的重要性:

[例1]30mL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与5.12克铜片反应,当铜片全部反应完毕后,共收集到气体2.24升(S.T.P),则该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

A.9mol/L B.8mol/L C.5mol/L D.10mol/L

解法一:因为题目中无指明硝酸是浓或稀,所以产物不能确定,根据铜与硝酸反应的两个方程式:

(1)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可以设参与反应(1)的Cu为xmol,则反应生成的NO气体为2/3xmol,反应消耗的硝酸为8/3xmol,再设参与反应(2)的Cu为ymol,则反应生成的NO2气体为2ymol,反应消耗的硝酸为4ymol,从而可以列出方程组:

(x+y)*64=5.12,[(2/3)x+2y]*22.4=2.24,求得x=0.045mol,y=0.035mol,则所耗硝酸为8/3x+4y=0.26mol,其浓度为(0.26/0.03)mol/L,在8-9之间,只能选A.

解法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于铜片只与硝酸完全反应生成Cu2+,则产物应为硝酸铜,且其物质的量与原来的铜片一样,均为5.12/64=0.08摩,从产物的化学式Cu(NO3)2可以看出,参与复分解反应提供NO3-的HNO3有2*0.08=0.16摩;而反应的气态产物,无论是NO还是NO2,每一个分子都含有一个N原子,则气体分子总数就相当于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HNO3的摩尔数,所以每消耗一摩HNO3都产生22.4L气体(可以是NO或NO2甚至是两者的混合物),现有气体2.24L,即有0.1摩HNO3参与了氧化还原反应,故所耗硝酸为0.16+0.1=0.26摩,其浓度为(0.26/0.03)mol/L,在8-9之间,只能选A.

从以上两种方法可以看出,本题是选择题,只要求出结果便可,不论方式及解题规范,而此题的关键之处在于能否熟练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第二种方法运用了守恒法,所以运算量要少得多,也不需要先将化学方程式列出,配平,从而大大缩短了解题时间,更避免了因不知按哪一个方程式来求硝酸所导致的恐慌.

一.要抓住题目中的明确提示,例如差值,守恒关系,反应规律,选项的数字特点,结构 特点,以及相互关系,并结合通式,化学方程式,定义式,关系式等,确定应选的方法.

二.使用各种解题方法时,一定要将相关的量的关系搞清楚,尤其是差量,守恒,关系式等不要弄错,也不能凭空捏造,以免适得其反,弄巧反拙.

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后盾,解题时应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入手,在分析题目条件上找方法,一时未能找到巧解方法,先从最基本方法求解,按步就班,再从中发掘速算方法.

四.在解题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多种解题方法结合一齐同时运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例11] 有一块铁铝合金,溶于足量盐酸中,再用足量KOH溶液处理,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灼烧使之完全变成红色粉末,经称量,发现该红色粉末和原合金质量恰好相等,则合金中铝的含量为

A.70% B.52.4% C.47.6% D.30%

本题是求混合金属的组成,只有一个"红色粉末与原合金质量相等"的条件,用普通方法不能迅速解题.根据化学方程式,因为铝经两步处理后已在过滤时除去,可用铁守恒建立关系式:Fe--FeCl2--Fe(OH)2--Fe(OH)3--(1/2)Fe2O3,再由质量相等的条件,得合金中铝+铁的质量=氧化铁的质量=铁+氧的质量,从而可知,铝的含量相当于氧化铁中氧的含量,根据质量分数的公式,可求出其含量为:[(3*16)/(2*56+3*16)]*100%=30%.解题中同时运用了关系式法,公式法,守恒法等.

综上所述,"时间就是分数,效率就是成绩",要想解题过程迅速准确,必须针对题目的特点,选取最有效的解题方法,甚至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以达到减少运算量,增强运算准确率的效果,从而取得更多的主动权,才能在测试中获取更佳的成绩.

高中化学……相对密度是怎么计算?怎么表示?还有提供多点的关于有机物燃烧,计算有机物分子式的方法

等体积,浓度稀释一半,平衡前C(SO3)=0.005, C(SO4)=0.0005,C(Ba)=0.0105,

C(Cl)=0.01(平衡后不会改变);设溶解平衡后,C(SO3)=x, C(SO4)=y, C(Ba)=z,

则,电荷平衡:2x+2y+0.01=2z;两溶解平衡:

yz=1.1*10^-10;

xz=8.4*10^-7

有关同位素的化学计算的例题

相对密度即密度之比。在同温同压下,就是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例如O2相对于同温同压下H2的相对密度为16。

有机化学计算专题

说明

在有机化学中,定量计算的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根据有关物质的量值,判断有机分子中官能团的数目;或利用有机分子中官能团的数目,计算分子量或其它有关的量值;通过定量计算判断有机物的分子组成。

有机定量计算问题与无机化学的计算基本是相同的,同样涉及不纯物的计算,涉及过量物的分析与判断。可灵活运用守恒、差量、关系式等基本计算方法和技巧。同时,有机化学计算也必须重视类的划分,因为定量计算是数不胜数的,而计算的类型却是屈指可数的,对于每一种类型都有相应的解题途径,但不一定是惟一的。

知识要点讲解

一、有机物燃烧通式及规律的应用

解该类题目的依据是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燃烧通式

CxHy+(x+ )O2 xCO2+ H2O

CxHyOz+(x+ - )O2 xCO2+ H2O

1.通过有机物燃烧产物确定分子式

有机物燃烧产物通常是CO2和H2O,由CO2和H2O的量可确定C、H原子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质量守恒或分子量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及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当求出有机物中各原子的物质的量后,即确定了有机物的分子式。

例1.某有机物8.80g,完全燃烧后得到CO2 22.0g、H2O 10.8g。该有机物的蒸气密度是相同状况下H2密度的44倍,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A.C5H6O B.C5H12 C.C5H12O2 D.C5H12O

解析

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即求出1mol有机物中含有C原子、H原子及其它原子的物质的量

有机物分子量为2×44=88

8.8克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为

=0.1mol

n(H2O)= =0.6mol n(CO2)= =0.5mol

判断是否含有氧原子:8.80-12×0.5-2×0.6=1.6(g)

含氧原子n(O)= =0.1mol

有机物∶C∶H∶O

=0.1mol∶0.5mol∶1.2mol∶0.1mol

=1mol∶5mol∶12mol∶1mol

所以,有机物分子式为C5H12O

方法2.计算有机物分子量为88,由选项可知,分子量为88的有机物为C5H12O

正确答案为选项D

2.根据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差确定分子式

例2.在同温同压下,10ml某种气态烃在50ml O2中完全燃烧,得到液态水和35ml的混合气体,则该烃的分子式为( )

A.C4H6 B.C2H6 C.C3H8 D.C3H6

解析:

根据10ml烃在50mlO2中完全燃烧,所以O2是适量或过量的。

设该烃的分子式为CxHy

CxHy+(x+ )O2 xCO2+ H2O(液) △V

1 (x+ ) x (1+ )

10 50 60-35=25

y=6

同时:

10(x+ )≤50

将y=6带入即得x≤3.5。

所以该烃是C2H6或C3H6。

小结:

气态烃燃烧前后气体体积变化规律

Ⅰ.当生成水是气态时

CxHy+(x+ )O2→xCO2+ H2O(气) △V

1 (x+ ) x (1- )

△V=V前-V后=1-y/4

Ⅱ.当生成水是液态时

CxHy+(x+ )O2 xCO2+ H2O(液) △V

1 (x+ ) x (1+ )

△V=V前-V后=1+ △V>0 体积永远减小

由上知:气态烃燃烧前后气体体积变化与C原子数无关,只与H原子和温度有关。

例3.燃烧1mol CxHy时,消耗O2 5mol,则x和y之和是

A.5 B.7 C.9 D.11

解析:

本题是考查烃燃烧耗氧量计算问题。可以写出烃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CxHy+(x+ )O2→xCO2+ H2O

依题意:x+ =5

讨论:当x=1时,y=16,不合理

当x=2时,y=12,不合理

当x=3时,y=8,合理,为C3H8,则:

x和y之和为11,本题正确答案为(D)。

3.利用中间值(平均值)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

例4.完全燃烧标准状况下某烷烃和气态烯烃的混合物2.24L,生成CO2 6.6g,水的质量为4.05g。

求(1)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2)混合气体的成分和体积分数

解析:

气体混合物共0.1mol,CO2为0.15mol,H2O为0.225mol,平均分子组成为C1..5H4..5所以平均摩尔质量为12×1.5+1×4.5=22.5g/mol。混合物中两气体摩尔质量一个大于22.5,另一个小于22.5,小于22.5的只有CH4,则烯烃为C3H6、C4H8,不会是C2H4,因为混合物平均含H原子数是4.5,CH4中H原子数小于4.5,所以另一气态烯烃含H原子数大于4.5,则为C3H6或C4H8,所以混合气体可能是 与 对这两组进行检验。

分别由平均含C原子数和H原子数计算两种烃的体积比。若为 由平均C原子数计算

若为 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混合气体为CH4和C3H6。

CH4%= ×100%=75% C3H6%为25%

4.耗氧量大小的比较

有机物燃烧的实质是C、H原子结合O生成CO2和H2O的过程,耗O2量取决于有机物含有C、H原子个数。

1mol C原子耗 1 mol O2;4 mol H原子耗 1mol O2

例5.(1).等质量的下列有机物耗氧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①C2H6 ②C2H4 ③C3H8 ④聚乙烯 ⑤C4H6

(2).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耗氧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①C2H6 ②C3H4 ③C2H5OH ④ C2H6O2 ⑤C3H8O3

解析

(1)因为每12克碳消耗32克氧气,每4克氢消耗32克氧气,所以相同质量的烃,含氢的质量分数越高,耗氧量越大。设题中每摩有机物中含碳元素的物质的量为1摩,则有机物的表达式依次为CH3、CH2、

CH8/3、CH2、CH1.5,所以,氢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顺序是①>③>④=②>⑤

解析

(2)

①C2H6~3.5O2

②C3H4~4O2

③C2H5OH~C2H4?H2O~3O2

④C2H6O2~C2H2?2H2O~2.5O2

⑤C3H8O3~C3H2?3H2O~3.5O2

所以,等物质的量的有机物耗氧量由大到小顺序为②>①=⑤>③>④

例6.下列各组混合物,不管以任何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固定,经过燃烧后产生CO2的量为一恒定值的是

A.醛和甲酸甲酯 B.乙醇和乙酸

C.丙烯和丙烷 D.乙炔和苯蒸气

解析:根据题意总质量固定,若以任何比例混合,燃烧后产生CO2的量为一恒定值,则说明两物质的含碳质量分数相同。若两物质的最简式相同则含碳质量分数相同。甲醛和甲酸甲酯最简式为CH2O,乙块和苯蒸气最简式为CH,故答案为A、D。

练习与思考一

1.在常温条件下,只含C、H、O的某些有机物在足量O2中充分燃烧,恢复到室温后,其燃烧所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与燃烧后所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①写出符合上述条件的有机物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符合条件的有机物中,若其分子中含一个碳原子,则该物质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若其分子中含两个碳原子,写出对应的两种物质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消耗O2和生成CO2的体积比是1∶4,则[(CxOy)m(H2O)n](m、n均为正整数)中x∶y=_________________。其中式量最小的有机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两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当混合物的总质量相等时,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的质量都相等,符合这一条件的有机物的组合是

A.HCHO CH3COOH B.C6H6 C6H5OH

C.CH3OH HOCH2CH2OH D.CH4 C10H8O2

练习与思考一答案

1.①Cn(H2O)m ②HCHO;CH3COOH、HCOOCH3

2.2∶3 (提示:由CxHy+O2 4CO2及C、O守恒可得x=4,y=6); H2C2O4

3.A、D

二、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运用

该类题目的特点是:运用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导出规律,再由规律解题,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

例7.在a L冰醋酸、甲醛、葡萄糖、甲酸甲酯、果糖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解析:

考查这五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其最简式均为CH2O,而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无论有多少种,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是不变的。故形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40%

例8.由饱和一元酸与饱和一元醇形成的酯同饱和一元醛组成的混合物共xg,测得其中含氧yg,则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A.(x-y) B.1-y/x C.6/7(x-y) D.6/7(1-y/x)

解析:

饱和一元酸与饱和一元醇生成的酯,其通式为CnH2nO2,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nH2nO,两者的混合物xg中含氧yg,则含碳与氢的质量分数为(1- ),又:酯与醛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所以,混合物中含碳的质量分数为: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练习与思考二

1.由乙炔和乙醛组成的混合气体,经测定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72%,则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32.00% B.22.65% C.19.56% D.2.14%

2.环氧乙烷、丙酮、戊醛所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6%,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33% B.30% C.27% D.23%

练习与思考二答案

1.C 2.D

三、根据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计算与推断

例9.(2001化学试测题)有三种只含C、H、O的有机化合物A1、A2、A3,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室温时A1为气态,A2、A3为液态。分子中C和H的质量分数之和是73.3%,在催化剂(Cu、Ag)等存在下,A1不起反应,A2、A3分别氧化得到B2、B3,B2可以被硝酸银的氨水溶液氧化得到C2,而B3则不能。上述关系也可以表示如下图:

请用计算、推理,填写下列空白:

(1)A2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3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3和C2反应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题目所给的信息有三点,一是化合物A1、A2、A3中只含C、H、O;二是C和H的质量分数之和是73.3%;三是从图示的信息中可以看出,A1为叔醇或醚,A2为伯醇,A3为仲醇。

因此,可设A1、A2、A3的分子式为为CxHyOz,且有下列关系:

所以,若分子中只含有一个氧原子,则式量:

M=12X+Y+16= =59.9≈60

则12X+Y=60-16=44,X、Y都是正整数,利用商余法可以确定:X=3, Y=8。即分子式为C3H8O。

若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则式量由以上计算式判断必为120。碳原子数也必然大于等于6,这和题中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不符(A1为气态)。所以分子式就是C3H8O 。

因此,A1为CH3CH2OCH3、A2为CH3CH2CH2OH、A3为CH3CHOHCH3。推断出这些,其它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答案(1)CH3CH2CH2OH (2)CH3COCH3 (3)CH3CH2COOCH(CH3)2

说明

解有些有机推断题的基础是数学推理和计算,但又不是直截了当的计算,而是在常规思维的基础上,结合化学的具体实际,灵活的进行分析讨论。

把学科的知识与数学思维结合起来,有利于思维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从题型上,问答与计算结合,也是高考试题发展变化的趋势,大家要认真体会。

求高中化学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要详细过程和答案,不要网页)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高考

问题描述:

希望有详细的解题过程.例题可以多一点,有代表性.

解析:

你必须了解同位数的定义

同位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数之间的互称

同位即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质子数相同.由于中子数不同又是不同的原子

例.硼元素的平均原子量为10.8.则自然界B(10).B(11)的原子个数比为()

A 1:1 B 1:2 C1:3 D1:4

解法一.设B(10)在自然界的含量为X.则B(11)在自然界的含量为1-X

10*X+11*(1-X)==10.8 .X=20%..1-X==80%

自然界B(10).B(11)的原子个数比为1:4(D)

解法二.用十子交叉法

11-----10.8-10=0.8

----10.8

10------11-10.8=0.2

0.2:0.8=1:4(D)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化学能量计算

现在高考很少直接考氧化还原的计算题,一般都是在选择和填空中有相应计算。

以下仅作参考:

1.对于反应KMnO4+HCl→KCl+MnCl2+Cl2+H2O(未配平),若有0.1mol KMnO4参加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转移电子0.5mol B.生成Cl20.5mol

C.参加反应HCl为16mol D.Cl2是还原产物

解析配平该方程式为: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Mn由+7→+2,得到5电子,则0.1mol KMnO4参加反应消耗HCl为1.6mol,转移的电子为0.5mol,生成的Cl2为0.25mol,故A正确,B、C不正确;Cl2是氧化产物,故D不正确。

答案A

2.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氧气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

A.l∶1∶1 B.2∶2∶1 C.2∶3∶1 D.4∶3∶2

解析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氧气,反应过程中O由-2价转化为0价,而用过氧化氢制氧气,O则由-1价转化为0价。现要制得相同的O2,所以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只有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的一半。

答案B

3.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当生成1 mol 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  )

A.2 mol B.1 mol    C.0.5 mol D.0.25 mol

 解析反应中Zn失电子变为+2价的Zn2+,HNO3得电子变为-3价的NH+4,故根 据得失电子守恒知产物硝酸锌与硝酸铵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故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

答案D

4.氮化铝(AlN,Al和N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7和14)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高温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AlN需转移3 mol 电子

C.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AlN的摩尔质量为41 g

解析反应中氮元素由0价→-3价,碳元素由0价→+2 价,所以N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每生成1 mol AlN转移3 mol 电子,D项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

答案B

5.某反应体系的物质有:NaOH、Au2O3、Na2S4O6、Na2S2O3、Au2O、H2O。

(1)请将Au2O3之外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别填入以下空格内。

Au2O3+ + ―→ + +

(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

(3)将氧化剂与还原剂填入空格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

(4)纺织工业中常用氯气作漂白剂,Na2S2O3可作为漂白后布匹“脱氯剂”,Na2S2O3和Cl2反应的产物是H2SO4、NaCl和HCl,则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解析因为Au2O3为反应物,则Au2O必定为生成物,在Au2O3中Au的化合价为+3价,Au2O中Au的化合价为+1价,即Au在反应中化合价降低,则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必定升高,在Na2S2O3中S的化合价为+2价,Na2S4O6中S的化合价为+2.5价,所以Na2S2O3为反应物,Na2S4O6为生成物,根据化合价的升降总值相等,在Na2S4O6前配2,由S守恒,可知Na2S2O3前配4,Au2O3和Au2O前分别配1,再根据Na+守恒,则生成物中必定为NaOH,且配平系数为4,则H2O为反应物,在其前面配2,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Au2O3+4Na2S2O3+2H2O===Au2O+2Na2S4O6+4NaOH。

答案(1)Na2S2O3 H2O Na2S4O6 Au2O NaOH (2)Au Na2S2O3 (3)S指向Au(4e-)  (4)1∶4

如何做化学计算题?

选A

△H = 反应物断键所吸收的能量 - 生成物成键所放出的能量

先找出反应物,生成物中各有几种化学键,每种化学键共有多少个键断裂

计算如下:

反应物中: 6个 P—P;5个O=O ;生成物中:12个P—O ;4个P=O

△H = 6 x a kJ·mol-1 + 5 x d kJ·mol-1 - (12 x b kJ·mol-1 + 4 x c kJ·mol-1 )

=(6a+5d-12b-4c)kJ·mol-1

高考化学常考的知识点有哪些?

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要领可以归纳为: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量的单位可直接用,上下单位应相同;

遇到有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

遇到多步的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

有关溶液的计算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有关溶液的计算中,要准确分析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它们的最基本的质量关系是: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应注意此关系中,溶质质量不包括在溶液中未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1.溶解度的计算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量的关系,可进行如下的有关计算。

(1)根据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量,求这种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该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里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如果溶剂质量减少(蒸发溶剂)时,能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晶体的质量。

(4)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如果温度变化(降温或升温)时,能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或需加入晶体的质量。

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初中化学中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如下: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可以有: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液的质量分数。

(2)已知溶液的质量和它的质量分数,求溶液里所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将一已知浓度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进行稀释,或加入固体溶质,求稀释后或加入固体后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3.溶液度与溶液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之比,是一个固定的值,也就是说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是恒定的。在计算中首先要明确溶液度与溶液质量分数两个概念的本质区别。其次是要注意条件,必须是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才能进行换算。

溶解度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如下:

溶解度 质量分数

量的关系 表示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间的关系 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

条件 ①与温度有关(气体还跟压强有关)②一定是饱和溶液 ①与温度、压强无关②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但溶解溶质的质量不能超过溶解度

表示方法 用克表示,即单位是克 用%表示,即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运算公式 溶解度=×100 %=×100%

换算公式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

有很多 ,没写完。以后学了 高三就会系统复习。 高考化学常考知识点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 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3-+H+=CO2↑+H2O

三、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 ”“→”“↑”“↓”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四、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注意: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②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常见氧化剂:

①、活泼的非金属,如Cl2、Br2、O2 等;

②、元素(如Mn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2、KMnO4等

③、元素(如S、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等

④、元素(如Mn、Cl、Fe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FeCl3、K2Cr2O7

⑤、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常见还原剂

①、活泼的金属,如Na、Al、Zn、Fe 等;

②、元素(如C、S等)处于低化合价的氧化物,如CO、SO2等

③、元素(如Cl、S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酸,如浓HCl、H2S等

④、元素(如S、Fe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盐,如Na2SO3、FeSO4等

⑤、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 、C、Si等。

五、元素氧化性,还原性变化规律表

(1)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联系放电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还原能力-失电子能力减弱)K+,Ca2+,Na+,Mg2+,Al3+,Zn2+,Fe2+,Sn2+,Pb2+(H+),Cu2+,Hg2+,Ag+(氧化能力-得电子能力增强)(2)非金属活动顺序表

F O Cl Br I S(氧化能力减弱)F- Cl- Br- I- S2-(还原能力增强)

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4、常温下与酸反应煌剧烈程度;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6、其他,例:2Cu+SΔ===Cu2S Cu+Cl2点燃===CuCl2 所以,Cl的非金属性强于S。

“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

(一)“10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0电子的 Ne N3

文章标签: # 质量 # 反应 #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