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高考填志愿家长不懂怎么办,高考填志愿时家长

tamoadmin 2024-06-04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志愿填报中家长应该扮演什么角色2.填志愿时,为什么家长和孩子总有分歧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有的父母之所以总逼着孩子选省内的大学,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不想孩子离自己过远,家长们担心孩子去省外的大学读书会不安全,孩子选择在省内读大学,平时回家也比较方便。针对于这个问题,小匠老师下面来分享几点个人看法。第一: 有些父母总逼着孩子选省内的大学,其实是有原因的(1)担心孩子的安危有的父母之所以不建议孩

1.高考志愿填报中家长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2.填志愿时,为什么家长和孩子总有分歧

高考填志愿家长不懂怎么办,高考填志愿时家长

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有的父母之所以总逼着孩子选省内的大学,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不想孩子离自己过远,家长们担心孩子去省外的大学读书会不安全,孩子选择在省内读大学,平时回家也比较方便。针对于这个问题,小匠老师下面来分享几点个人看法。

第一: 有些父母总逼着孩子选省内的大学,其实是有原因的

(1)担心孩子的安危

有的父母之所以不建议孩子报读省外的大学,比如有的考生在广东省,若是自己想要报考东北地区的高校,父母不一定会与支持,作为家长,不希望孩子去很远的地方读大学,因为他们担心孩子的安危,孩子选择在省内读大学,家长们也更加放心。

(2)回家方便

有的父母之所以不支持孩子选择到外省去上大学,另外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孩子们如果在省内读大学,那么平时回家才比较方便,不用坐很长时间的车,在自家门口读大学比去外省读大学要更加方便,有的考生选择去省外的大学读书,可能要乘坐十几个小时的车才能够到学校,因此很不方便。

(3)省内也有好大学

有的父母之所以不建议孩子报读省外的大学,是因为在自己的省内就有许多不错的高校,比如有的考生在湖南省,而湖南省就有许多知名高校,比如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这些高校的实力都很不错,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去报读省外的大学了,有的家长认为省外的大学比不上省内的大学,因此就不会支持孩子选择省外的大学。

第二:填报高考志愿需要参考父母的意见,但考生必须自己做主

考生们在进行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可以适当听取父母所给出的意见,但是并不能全盘接收,考生自己应该要有主见,要选择自己的心仪大学,另外在大学专业的选择上,也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以兴趣为导向来选择大学专业,而不要父母让自己选什么专业,自己就报考哪一门专业,考生们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只要选择自己的心仪大学和感兴趣的专业,才能够避免自己将来后悔。

高考志愿填报的事情虽然是群策群力的事情,但家长们也不应该强迫孩子去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大学或者是专业,所以说这是为了孩子着想,但家长这样做往往是害了孩子,家长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利,让孩子自己来填报高考志愿,而不能强迫孩子来进行填报,毕竟是孩子读大学,不是家长读大学。

那么针对于这一个问题,大家有何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高考志愿填报中家长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2022年高考成绩马上出来了,志愿填报是个长期准备的过程,家长在孩子填报时应注意什么事项那,我跟大家好好说一说高考志愿填报时家长如何帮孩子填得好、报得巧。

高考志愿填报家长应注意什么

1.不要越俎代庖

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到底是家长为主,还是学生为主呢?相信很多家长知道,一切都该以孩子为中心。但在实际填报中,习惯帮孩子做决定的家长,往往不知不觉中又引导孩子遵从他们的意见,成为志愿填报隐形的主宰者。

这种现象出现,很大原因在于: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涉世未深,而自己经验丰富,知道哪些学校实力好,哪些专业未来更吃香,所以,对于高考志愿填报也当仁不让。这里,家长普遍忽略了:

2.不要盲目随从

在准备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家长和考生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网上查询信息,咨询身边的亲朋好,这是好事。但是如果你不会利用,好事就可能会变成坏事。

比如:看人家孩子报什么,也就跟着报什么。但是孩子的成绩不一样,志趣不一样,人家填报的学校、专业能被录取,而盲目跟着人家走,不一定就能被录取。

3.不要目光狭隘

高考志愿填报中,有不少的家长犯了“目光狭隘”的禁忌,导致孩子错失了很多机会。

比如:多渠道升学机会。除了高考统考之外,我国还有自主招生、综合评价、保送生、艺考生、农村专项计划等等多渠道的升学机会。可惜,目前仍有大批家长将上名校的机会紧紧锁在“高考统考”上。

高考志愿填报时家长需要做什么

第一步,熟悉政策,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考生密切相关,重要政策当年是否有变化。

第二步,收集信息,信息和渠道的来源至关重要。权威渠道大致有: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当地考试院及高校官网,高考高招类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

第三步,准确定位,填报志愿前家长和考生可以根据平时成绩或模考成绩来定位,看看考生所在班、学校、区,甚至省市所处位置。

第四步,知己知彼,明确孩子的定位后,就要开始去收集了解各个招生院校的基本情况。

第五步,初选志愿。这个必须要有考生的参与。家长要对孩子有充分的了解,跟孩子沟通。这里主要会出现两种情况。

填志愿时,为什么家长和孩子总有分歧

亲子人生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家长和孩子一起设计人生。从亲子人生设计的角度来看,高考志愿填报的实质就是一次重要的人生抉择。同时,这个过程也是一次重要的亲子沟通过程。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亲子沟通得越充分越好,志愿的填报就越顺畅越有价值;反之,不仅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还会给孩子的大学生活埋下“祸根”。

反思家长行为

这个故事来自一个真实案例:父亲是一位成功的男人,事业辉煌、人脉深厚,但他不是一个优秀的家长。4年前,儿子高考志愿填报时,老爸一手遮天——只有我说了算!儿子在高压下屈从了父亲的意见,可是大学4年,本来学习成绩优秀的他,到毕业时好几科不及格,结果只能拿到毕业证,学位证拿不到了。

好在父亲关系广,托人在北京某部委下属的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待遇不错,可孩子觉得跟自己的专业不对口,而且不是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之所在。儿子有自己的一整套安排,可是,父亲不同意,因为父亲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创造了最好的条件,不用孩子多操心,未来像被装进保险箱。结果,孩子这次言辞激烈,以致离家出走,一走就是5天,逃到一个千里之外的海滨城市。父亲是通过手机定位才得到儿子的所在位置,并动用了各种关系,布置了一群人在那个城市守候着……

我既为这个孩子担心,怕他有什么过激的行为,又为这个父亲心酸,费心费力,儿子好像还没有长大!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这位父亲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在高考志愿填报时的专制作风下,造成父子反目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现在一些父母的期望和做法,完全不顾孩子的个性、兴趣和能力,就如同砌砖一样,希望为孩子砌出一条安全有保障的砖墙,让孩子沿着墙走。殊不知这种刻意的保护,也让孩子失去了自我、没有自信、不会思考。父母给了他们什么?给了自己什么?也许该停下脚步来想一想了。

有很多专家指导高考志愿更多地偏重于志愿填报技巧,这些技巧对大家的实际填报工作有很大帮助;而“从亲子人生设计角度把握高考志愿”,不是侧重填报技巧本身,而是侧重于亲子沟通的过程。 “从亲子人生设计角度把握高考志愿”,是重在宏观地把握、重在从整个职业生涯的角度来把握高考志愿,而非陷入一些细枝末节之中。

当家长拿着填得密密麻麻的高考志愿表来找笔者咨询时,笔者首先要问的一句话就是——你填报志愿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主线是什么?很多家长回答不上来,或者只是说要拉开梯度等技巧方面的东西。这个专业填的是新闻,那个专业填的是应用数学,这个大学填的是石油化工类的,那个大学填的是建筑工程类的……很多家长似乎忘记了志愿表上所填的每一个志愿都有可能最终是录取的结果,都是孩子4年大学,甚至今后人生受到重大影响的关键所在!

三个原则:让志愿提前与未来相遇

从亲子人生设计角度来看,把握高考志愿需要注意三个原则。

一、尊重孩子的特点与意愿

根据笔者的咨询经验,高三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的考虑,有1/5的学生是比较明确的,还有1/5是非常模糊甚至从未考虑过的,剩下3/5的学生是有一个模糊的大方向的。对于后面这4/5的学生,如果有条件最好进行专业的测评或咨询。

志愿、愿望是一个人发展的动力,这个需要倍加重视。很多家长辛辛苦苦准备了厚厚一沓资料,孩子一看就全部推翻,这就是因为事先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结果做了很多无用功。

  二、整合家长的资源与意愿

家长一定要树立一个教育投资的理念,高考志愿的填报过程就是一次教育投资方向确定的过程。因此,你的投资要想有很好的回报,就要用好你自己的各种资源。资源分两种,一种是外部资源,如:人际资源、专业、行业、大学信息资源以及就业资源等等;另一种是内部资源,如:家长的意愿、智慧、信心、沟通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等等。

那么家长的意愿重不重要呢?重要,但要以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前提,更多的工作是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外部信息。那么,当家长的意愿与孩子意愿不一致的时候怎么办呢?我曾经给一对母子做咨询,以下是咨询的主要过程:

程功的母亲一见我就悄悄地说:“张老师,您一会儿可得劝劝我儿子,让他听我的,千万要报铁路学院。”

程功从小酷爱体育,虽然不是学校的体育健将,但他是个“体育迷”,晚间电视的体育节目绝不放过,体育杂志家里到处都是。由于程功成绩不好,也很有自知之明,早早瞄准了北京某私立大学的“体育管理”专业,为他将来的“体育记者”的梦想作准备。

没想到当他兴冲冲地将选择告诉母亲时,遇到的是“一盆冷水”,是“绝对不行”的回答。因为有亲戚在铁路系统工作,母亲想让程功报考铁路学院。“体育,铁路公安,太风马牛不相及了吧,我想从事体育工作!”程功原本提起的“为了实现体育传媒理想而学习”的那股劲儿,就像被刺破了的气球一样,彻底泄了气。

“其实我最想当的是体育记者,但我的成绩太差,因此选私立大学体育管理是我给自己保个底。老妈一听体育专业,就想着是要去打球赛,反复说也不明白,真有点不可理喻。”程功在咨询时抱怨道。

“那你母亲建议的铁道学院你一点都不考虑吗?”虽然我没有答应程功的母亲成为她的“说客”,但将她的信息在恰当的时候用恰当的方式传递给程功。“铁道学院也有中文系、管理系啊。你看这是铁道学院的专业介绍……”我手边就有一本招生介绍的小册子,我翻给他看。“你看,这是培养媒体类人才的。”我说。

“是吗?铁道学院出来还能从事媒体工作吗?我妈怎么从来没有跟我提过?”一听说与媒体有关,程功有了一些兴趣。

“要是在铁道学院能学新闻专业,将来工作又好找的话,当然也可以考虑了。”程功说,“张老师,其实我知道我老妈是嫌学校出来不好找工作,而且这个体育管理也不是我最想上的体育新闻专业,老妈的想法我也考虑过,但一见到她绝对权威非此不可的态度,我就不想跟她交流。”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往往都很通情达理,关键是要掌握沟通的方式,有一个平等交流的心态。

三、提前与未来相遇

人生设计在西方被称作生涯规划,它有一整套的科学理论与方法,有一个生涯规划模型,而里面最关键的有4个词:知己、知彼、定位、行动。

“知己”,就是要进行自我探索,从而更加了解自己,自我探索的内容主要是价值观、兴趣、技能等。自我探索的方法包括标准化测评和非标准化测评。

“知彼”,就是要进行信息收集,从而了解外部工作世界。在高考志愿中主要是收集专业将来的就业方向,提前与未来相遇。

“定位”,就是要设立职业发展目标和步骤,包括确定职业发展阶段,清晰自己的梦想,确定目标和步骤,科学地进行目标设定。

“行动”,包括具体措施、反馈、调整等。

“提前与未来相遇”具体怎么做呢?4个字可以概括:以终为始。将孩子真正的梦想与现实的工作职位联系起来,然后倒推到上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然后志愿如何填写就简单多了。

(转自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广东考试服务网——志愿填报分析系统

许多“高考过来人”表示,除非高考分数很不错,否则在填报志愿时总是会有不太满意的地方。“我高考时的分数可以勉强上一所综合实力更强的大学,但是只能选择不太好的专业,所以我放弃了那所学校,选了现在的学校和专业。”小林今年大三,她告诉记者,这样的决定是她自己在对比过城市、大学、专业之后做出的,父母也愿意遵循她的意愿,所以填报志愿时并未和父母意见不合。

已经本科毕业的小陈向记者回忆,她当年高考后填志愿则没这么顺利。2012年小陈参加高考,成绩不错,可以上一所省内的985大学,但是选专业时,她却“胳膊拧不过大腿”,听从父母的意见填报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我当时很想进入我们学校的金融专业学习,不过那是学校最好的专业,往年分数也比较高,爸妈怕我上不了,而且他们认为相对金融专业,计算机专业以后更好就业,就一定要让我学计算机。”

小陈表示,其实以她的分数,是可以搏一下金融专业的,而且,她并不喜欢计算机,在四年的大学时间里,多数时间她都觉得无趣又吃力,综合成绩并不是很好。如今研究生在读的她,坦言以后找工作相对会更容易,但并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开心地工作。

实际上,更多的大学生面临的问题不是学得开心与否,而是就业情况。2013年参加高考的小胡成绩被她形容为“有点尴尬”,上更好的大学比较悬,但上下一档的大学又有点“亏”,为了求稳,小胡选择了往年分数线远低于自己成绩的一所大学,并且报读自己喜欢的英语专业。

如今大学毕业的小胡对于当年的这一决定显得很后悔:“父母没给我什么意见,只说让我自己决定,选喜欢的就好。可那时候我考虑得不够长远,没想到以后的就业问题。我虽然喜欢英语,但当时没有了解到,大部分的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情况都不是非常满意。”

以兴趣为前提,结合就业情况少走弯路

由此看来,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似乎不管由父母决定或者孩子决定,都有可能出现不满意的结果。家庭期刊集团编审、广东省幸福家庭促进会秘书长郑晨对此表示,所学专业并不能够决定孩子以后的人生,选专业和学校固然重要,但起决定性的还是孩子自己的发展。

他认为,高考的学生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但是由于高中生对社会缺乏长远性和发展性的认识,对于兴趣和工作的认知容易混淆,需要父母对其进行指导。

“父母还是要首先尊重孩子的兴趣,再结合就业情况、长远发展等来帮助孩子选专业。”郑晨指出,报志愿时父母若把握不好角色,今后可能会被孩子抱怨。若不顾孩子本人的兴趣,那么读书期间有可能出现自暴自弃不学习的情况;若只考虑兴趣,忽视了专业以后的发展,当小孩出现就业问题时,则可能抱怨父母没有做好指导。

当小孩的意愿和父母产生分歧时,如何解决?郑晨表示,为了小孩的长远发展,要让他们分清什么是兴趣什么是事业,尽管有的人以兴趣为事业发展得很好,但对于多数人来说,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市场需求来选择专业会少走很多弯路。“我见过一些孩子根据自己兴趣选了专业,但是读了之后发现和想象中不一样,之后又通过努力,转了专业。”

同时,郑晨表示,学什么专业并不能决定人生,许多学理科的学生对文学类很向往,通过自学或者读研,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家长总觉得没有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好像学习的东西就浪费了,但就个人发展来说,是否从事本专业并不一定起决定性意义。”

文章标签: # 孩子 # 家长 # 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