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高三化学课件_高考化学课件

tamoadmin 2024-06-14 人已围观

简介1.求高中化学的知识网络2.高三化学教案优秀范文5篇3.2020高中化学离子晶体教案4.氯化钾和碘化钠溶于水会不会产生氯化钠碘化钾?或者说是蒸干混合溶液是否会有氯化钠过碘化钾晶体?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乙醇》的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教材

1.求高中化学的知识网络

2.高三化学教案优秀范文5篇

3.2020高中化学离子晶体教案

4.氯化钾和碘化钠溶于水会不会产生氯化钠碘化钾?或者说是蒸干混合溶液是否会有氯化钠过碘化钾晶体?

高三化学课件_高考化学课件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乙醇》的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中的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本节是以学生初中所学的有机化合物常识为基础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介绍了有机物甲烷、乙烯、苯等烃的基础上引入的。通过本节的探究学习,既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也为以后学习更复杂衍生物如苯酚、乙醛、乙酸打下基础。乙醇这节课将学习到官能团决定同一类物质的性质,进一步巩固深化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高中有机化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高考重要考点。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能解释与乙醇有关的生活现象。

 ②知道乙醇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能辨认乙醇的官能团。

 ③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让学生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学习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尝试科学探究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来探究乙醇与钠反应的产物以及乙醇的结构式。

 ②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形成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酒的发明的介绍,感受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增强爱国情怀。

 ②调查酗酒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强社会责任感。

 ③体验合作、探究学习带来的乐趣。

 3、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乙醇的结构推断和化学性质

 乙醇的化学性质是整个醇类化学性质的“龙头”,掌握了乙醇的化学性质,可以类推其他醇类的性质,并为后面学习苯酚、乙醛等的性质做好铺垫。

 难点: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的关系

 乙醇在反应中断裂和生成的化学键分别在哪个部位以及为什么这样断键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通过学生已有的有机化学知识,利用实验产物,可推知化学键断裂和生成部位,并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更形象直观地看出这些部位,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学完烃的基本知识,对有机物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掌握了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对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乙醇的一些性质和用途,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有一些了解,所以对于进一步学习乙醇的组成和性质,有着较强的求知欲。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渴望独立地去完成科学探究的过程。初中化学只介绍了乙醇的用途,但没有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让学生系统地认识到乙醇的性质、组成和用途。指导学生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这样一个有机物的学习模型。特别要让学生体会到“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这样将为进一步学习烃的衍生物打下方法论基础。

 三、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1、创设共同探索情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边教边实验法。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探究性实验中,保持一种积极、主动参与的状态,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

 2、将微观问题宏观化、直观化。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乙醇的微观结构直观、动态地展示给学生,同样,借助多媒体手段动态演示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催化氧化等反应历程。

 3、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学法

 1、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用途的知识主线。

 2、官能团对于有机物的性质起着主要作用,学好烃的衍生物就要抓住官能团的结构特征。

 3、抓好反应类型,掌握反应规律。

 四、说教学过程

 1、导课:

 首先我利用一幅优美的,在上古诗对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引出了乙醇这种物质,中国是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国家之一,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引入新课。

 切入主题后,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乙醇的知识,并且结合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再加上给学生演示的酒精的样品,进行观察,请学生说一说对酒精的了解。估计学生能说到酒精的化学名称、分子式、某些物理性质,还有可燃性这样一个化学性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进一步完善对乙醇物理性质的教学。

 对乙醇的物理性质教学当中,特别对乙醇的溶解性要结合实例进行强调。比如说它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例如生活中的碘酒啊,用酒精来泡中药,溶解有机物等等这些实例来让学生能够了解酒精的溶解性。

 2、重点、难点突破

 紧接着设疑:因为学生知道乙醇的分子式是两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那么这样的一个分子它可能有哪几种结构呢?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

 根据乙醇的分子式C2H6O及各原子的价键关系写出乙醇的可能结构并搭出球棍模型。

 请学生按照这样一个分子式,来写出它有可能的分子结构并且请同学上黑板来演示,并能搭出它相映的球棍模型。那么在引导这个问题的时候,把乙醇的分子和乙烷的分子做对比,

 多出一个氧原子。请学生思考这个氧原子究竟应该插入到乙烷的哪个键当中,这样就化解了难度,学生很容易能够搭出乙醇有可能具有的两种分子模型,那么搭出模型以后,就进一步的想知道乙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重难点,必须要通过实验来解决,通过实验来探究乙醇分子的真正结构,所以我们给出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促学]

 探究一: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乙醇、煤油和水,另外请同学分别利用同样米粒大小的金属钠加进去,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由于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学生会把实验现象记录的相对比较完整。在现象的基础上诱导学生进一步的来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讨论的深度需要老师引导。通过交流讨论我们看到煤油和钠不反应,那就说明煤油当中主要成分是各类的烃,烃分子中的C—H键上的氢是不能被钠原子所取代的。再看乙醇和水却都能与钠反应产生气体,那么乙醇和水必然具有共同的组成结构,那就是都有氢氧键,而且氢氧键上的氢原子都能被钠原子取代,这样实际上就能够看出乙醇的结构应该是我们刚才探讨的其中的A式。到这儿,这两点的讨论一般学生能够得出来。但是对乙醇和水与钠反应,它们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为什么不一样呢?那么这样的一个讨论深度,就要由老师引导学生去思考,乙醇结构中乙基和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对氢氧键的影响看来还是不一样的,所以反应速率以及剧烈程度明显不同。那么由这个讨论实际上是为我们后面的学习有机物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导致性质差异这个特点,会给他们造成思想上一个预示。

 通过交流与讨论,学生认识了乙醇分子的微观结构,此时可以趁热打铁,进行乙醇结构的教学。结构教学当中我们需要介绍结构式、化学式、简式以及乙醇分子内的两个基团的名称。

 根据刚才的实验,知道乙醇和钠能发生化学反应,这样就顺利过度到乙醇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当中。启发学生书写出正确的方程式,而由同学们一开始回忆的乙醇具有可燃性,这是我们在初中教学中就知道的,这样引导学生把乙醇的燃烧反应方程式直接书写出来,那么这个反应到底是属于哪个反应类型呢?学生会自然的说出是氧化反应,从而进入氧化反应的教学中。

 在乙醇氧化反应教学当中,我们不仅要知道乙醇可以燃烧,教师也可以进行演示实验,或举例如实验时用的酒精灯,酒精的燃烧等等。

 在氧化反应当中,我们关键还是要突破乙醇催化氧化的教学。首先催化氧化可以教师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将铜丝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慢慢的移向内焰,上下做几次,那么同学们可以直接观察铜丝变化的现象,由铜丝在外焰上灼烧变黑到内焰又变红这样一个特殊的变化现象,让学生们去思考,到底内焰和外焰的区别在哪里?学生会想到,可能内焰和外焰可能酒精蒸汽的浓度不一样,这就意味着酒精蒸汽可能和铜直接有一些必然的联系或着说有一些反应,那么这样再请同学们进一步自己来探究实验。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的.第二个探究实验:在试管中加入3到5ml的无水乙醇,将铜丝烧热至红热状态,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观察铜丝的颜色、闻乙醇气味的变化。同学们可以把实验的现象记录下来。那么从铜丝在火焰上烧热由红变黑,然后再反复插入到无水乙醇中,又由黑变红这样两个不同的现象,再结合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样三个现象,我们共同去探讨。

 交流讨论:为什么从红变黑了,同学们会推出来铜可以氧化为氧化铜,那么为什么又由红变黑呢,这说明氧化铜和乙醇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铜,那么氧化铜变成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被还原的过程,有被还原的物质必然就有被氧化的物质,那是什么被氧化了?——乙醇被氧化了,氧化生成什么了?有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那就是乙醛。在这可以先出现乙醛的分子式。因此这两步反应是前后连锁的两步反应,那么我们可以请同学把它叠加成为一个总反应。这说明:乙醇是可以被氧化生成新物质——乙醛和水的,而在这个过程当中,铜所起的真正作用是催化剂的作用,这也就是乙醇催化氧化——第二种氧化方式。为了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乙醇的催化氧化,从微观的角度进行进一步加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反应原理。乙醇为什么会变成乙醛,它是乙醇分子中氢氧键的断裂,同时这个氢氧键影响了它邻位的C—H键,使这个C—H键也活泼了,也断裂了,那么断下来的两个氢与氧结合生成水,乙醇的C—O单键就变成了C=O双键,这样生成了新物质——乙醛。电脑动画展示乙醇变为乙醛的结构式变化。为进一步强化这个反应原理的学习,可以通过一些相应的方程式的迁移练习,譬如让学生写出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方程式。

 以上通过乙醇结构的研究、与钠的反应以及氧化反应机理的研究,学生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乙醇分子中氢氧键存在的中重要性,也就是羟基存在的重要性,可以自然进行构建导学,完善我们本节课内容的一个概念体系。羟基到官能团,官能团到烃的衍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另外,由于本节我们还学习了有机物的氧化反应,所以在这儿还可以强调有机氧化反应是怎么一回事,顺代也提出有机的还原反应又是怎样一回事,进行概念体系的完善。通过这样一种构建导学,我们可以加强学生反应的知识的拓宽,让学生意识到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乙醇和生活、工业、农业生产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一步的广泛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我们通过这样两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迁移。

 第一个例子:为什么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得出这样三个结论:节省石油资源;乙醇掺入汽油能让燃料变得更“绿”;消耗陈化粮,促进我国的粮食转化。

 第二个例子:是生活中常见的,人都会喝酒的,酒量有大有小。有的人喝酒满脸通红,那么酒精在人体当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原理呢?可以联系乙醇的性质,把乙醇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展示给同学们,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所学的结构和性质来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思考题。及时反馈课堂效率。

 3、课堂练习

 1、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图:化学反应中乙醇发断键位置:

 (1)与活泼金属反应键断裂。

 (2)在Cu或Ag催化下和O2反应键断裂。

 2、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应用中不正确的是()

 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较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

 B、由于乙醇可以溶解很多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以用乙醇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C、由于乙醇可以以任意比溶解在水中,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

 D、由于乙醇容易挥发,所以才有俗语“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说法。

 在新课结束之前,可以结合板书指导学生用结构、性质、用途的这样一个思路,先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然后我们再来帮助他梳理、落实课堂知识,并给学生留下作业:

 1、书面作业

 2、乙醇工业制备的了解(可以通过上网去查询);酗酒的危害性。通过这两项作业,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也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求高中化学的知识网络

课件 2013年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课件(新课标) 3-13 下载

学案 2013年高考化学二轮基础回顾学案(含答案) 3-13 下载

练习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化学习题(安徽版、浙江版、全国版) 3-13 下载

试题 2013年高考化学二轮小专题25分钟热点自我检测(解析版) 3-01 下载

练习 201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及课件 2-28 下载

试题 2013届高三化学名校试题汇编 2-27 下载

练习 201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配套作业(解析版) 2-14 下载

试题 河北省2013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备课资料 1-23 下载

学案 江苏省201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精品学案 1-21 下载

试题 2013届高考化学考前三个月专题课件及训练 1-21 下载

课件 201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技能 规范 回扣课件 1-21 下载

试题 201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增分练 1-21 下载

练习 201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集锦巩固练习 1-13 下载

试题 201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知能演练高分跨栏 1-13 下载

练习 高考化学新人教版二轮复习试题 1-10 下载

试题+课件 2013届高中新课标化学二轮总复习备课(湖南用) 1-05 下载

教案 江苏省苏教版201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 12-31 下载

试题 江苏省苏教版201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课时作业

高三化学教案优秀范文5篇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专题复习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概念

练习1:判断下列那些为氧化还原反应,并说出理由

IBr + H2O = HBr + HIO

KOH+Cl2=KCl +KClO+H2O

NaH+H2O =NaOH+H2

CaO2+H2O =Ca(OH)2 +H2O2

5C2H5OH +2KMnO4+3H2SO4 →5CH3CHO +K2SO4+2MnSO4 +8H2O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 。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发生规律和有关概念可用如下式子表示:

练习:练习1中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请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相对强弱的判断方法

(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进行判断

[说明]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容易,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难,氧化性越弱;反之,越不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难,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容易,氧化性越强。如Cu2++2e→Cu远比Na+ +e→Na容易,即氧化性Cu2+>Na+,还原性Na> Cu

(2)根据非金属活动顺序进行判断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规律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发生规律可用如下式子表示:

氧化性:反应物中的强氧化剂,生成物中的弱氧化剂

还原性:反应物中的强还原剂,生成物中的弱述原剂

例:已知①2FeCl3+2KI=2FeCl2+I2+2KCl

②2FeCl2+C12=2FeCl3

由①知,氧化性Fe3+>I2,由②知,氧化性C12>Fe3+,综合①②结论,可知氧化性Cl2>Fe3+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反应条件的不同进行判断

如:Mn02十4HCl(浓)?MnCl2+C12↑+2H20

2KMn04十16HCl(浓)=2MnCl2+5C12↑+8H2O

后者比前者容易(不需要加热),可判断氧化性 KMn04>Mn02

(5)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的不同进行判断

Cu十C12?CuCl2

2Cu+S ? Cu2S

C12可把Cu氧化到Cu(+2价),而S只能把Cu氧化到 Cu(+1价),这说明氧化性Cl2>S

(6)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①对同一周期金属而言,从左到右其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如Na、Mg、A1金属性依次减弱,其还原性也依次减弱。

②对同主族的金属和非金属可按上述方法分析。

3、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姓。如:浓H2SO4的S只具有氧化性,H2S中的S只具有还原性,单质S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氧化产物)+弱还原剂(还原产物),即氧化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强,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强。如由反应2FeCl3+2KI=2FeC3+2KCl+I2可知, FeCl3的氧化性比I2强,KI的还原性比FeCl2强。

一般来说,含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氯的含氧酸除外),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浓H2SO4,S02(H2S03),S;还原性: H2S>S>SO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从左到右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阳离子(铁指Fe2+)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3)反应先后规律

同一氧化剂与含多种还原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氧化的是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同一还原剂与含多种氧化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还原的是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如:将Cl2通人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Br和NaI的混合液中,C12首先与NaI反应;将过量铁粉加入到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Fe2+、和Cu2+的混合溶液中,Fe首先与Fe3+反应。FeBr2 中通入Cl2 ,HBr和H2SO3 中通入Cl2

(4)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一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错现象。

KClO3+6HCl =KCl+3Cl2+3H2O 而不是KClO3+2HCl=KCl+3Cl2+3H2O

(5)歧化反应规律

发生在同一物质分子内、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叫做歧化反应。其反应规律是:所得产物中,该元素一部分价态升高,一部分价态降低,即“中间价→高价+低价”。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

Cl2十2NaOH=NaCl十NaClO十H20

5、有关计算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相等。这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基本依据。

举例:

1、在100mLFeBr2 中通入Cl2 2.24L(STP),充分反应后,有 的Br-被氧化,则原FeBr2 的浓度是多少mol·L-1 (分别用电子得失相等和电解质溶液电荷守恒来解题)

2、物质的量相等的HBr和H2SO3 溶液中,中通入0.1mol Cl2 ,结果有 的Br-被氧化,求HBr的物质的量?

有机物化合价升降的计算

(1)得氧或失氢被氧化,每得1个O原子或失去2个H原子,化合价升高2。

(2)失氧或得氢被还原,每失去1个O原子或得2个H原子,化合价降低2。

例:CH3CH20H CH3CHO CH3COOH

过程(1)是失氢,氧化过程,化合价升高1×2

过程(2)是得氧,氧化过程,化合价升高2×1

过程(3)是加氢,还原过程,化合价升高1×24

练习3

1.已知I-、Fe2+、SO2、Cl-、H2O2都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Cl-<Fe2+<H2O2<I-<SO2。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2Fe3+ + SO2 +2 H2O = 2Fe2+ + SO42- + 4H+

B.I2 + SO2 + 2H2O = H2SO4 + 2HI

C.H2O2 + H2SO4 = SO2 + O2 + 2H2O

D.2Fe2+ + I2 = 2Fe3+ + 2I-

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CO + O2 点燃 2CO2 B.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C.2KClO3 加热 2KCl + 3O2↑ D.2Fe(OH)3 加热 Fe2O3 +3H2O

3.关于C + CO2 点燃 2CO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化合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CO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单质C中C的化合价升高,被还原,是氧化剂

D.CO2中C的化合价降低,被氧化,CO2是还原剂

4.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2+与单质R不反应;

X2++ Z=X + Z2+;Y + Z2+=Y2+ +Z。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符合( )。

A. R2+>X2+>Z2+>Y2+ B. X2+>R2+>Y2+>Z2+

C. Y2+>Z2+>R2+>X2+ D. Z2+>X2+>R2+>Y2+

5.化合物BrFx与水按物质的量之比3∶5 发生反应,其产物为溴酸、氢氟酸、单质溴和氧气。

(1)BrFx中,x=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此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各是什么?

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这里更多!

2020高中化学离子晶体教案

1.高三化学教案优秀范文

一、教材分析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是以化学基本概念为基础,与实验紧密联系,强调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本节教学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乃至今后继续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材内容具有概念比较多,且抽象又难于理解的特点。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认识引入物质的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二、学情分析

 对于“物质的量”这个新的“量”和“摩尔”这个新的“单位”,学生是很陌生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米、千克等。可采用类比方法,类比方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的某些属性上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也相同的一种科学方法。如物质的量与其他学生熟悉的量类比、摩尔与其他国际单位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等,运用类比思想阐释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能够提高这两个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兼容性,有利于对这两个陌生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

 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

 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的思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和巩固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探究的意识。

 (3)体验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2)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的概念;

 (2)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3)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涵义;

 (4)通过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计算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的概念。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黑板

 六、教学方法

 采用创设情境方式,通过故事(一粒米的称量)和生活实例,以聚微成宏的科学思维方式,引出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搭建起宏观与微观的桥梁。通过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常用单位(箱、包、打等)与抽象概念类比、国际单位之间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教学,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感受概念的生成过程,初步形成物质的量的概念并理解其重要性。

2.高三化学教案优秀范文

 一、学习目标

 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三、设计思路

 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媒体]

 2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H2+Cl22HCl

 Cl2+H2OHCl+HClO

 Ca(ClO)2+CO2+H2O=CaCl2+2HClO

 2HClOO2↑+2HCl

 [练习]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

 [叙述]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思考与讨论]学生解决下列问题:

 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

 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

 4.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

 [叙述]讲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板书]

 [叙述]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的系数是与反应过程中得失电子的数目相关的。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叫做还原剂,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表现还原性。可以这样记忆: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具有还原性,被氧化。

 [思考与讨论]辨析在2Na+Cl2=2NaCl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什么?

 怎样判断元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呢?

 [板书]

 还原剂氧化剂

 有还原性有氧化性

 被氧化被还原

 [思考与讨论]

 1.元素处于不同的化合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表现哪些性质?并以氯元素的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质进行分析。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何呢?用图形方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分析一下前面的几个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找出每个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高三化学教案优秀范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领悟理论知识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认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

 本节教材体现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并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合成氨的生产条件。第二部分是拓宽思路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探讨合成氨的发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使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所应采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据实验数据讨论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在两个讨论的基础上,教材又结合合成氨生产中动力、材料、设备、催化剂的活性等实际情况,较具体地分析了合成氨时压强、温度、催化剂等的选择情况。此外,还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学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讨论合成氨的发展前景,拓宽学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更多地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训练科学方法。

 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的教学:

 1.提出问题:针对合成氨的反应,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提高的产量,这是一个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2.复习提问: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结果。

 3.组织讨论:

 ①为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增大,应采取的方法。

 ②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在实际生产中,仅仅考虑单位时间里的产量问题(化学反应速率问题)还不行,还需要考虑如何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问题(化学平衡的移动问题)。

 ③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

 4.阅读图表实验数据印证理论:学生通过阅读表2-4的实验数据可知,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得出的结论与科学实验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综合上面的讨论情况,同时综合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具体地研究合成氨条件的选择问题。此外,要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

4.高三化学教案优秀范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自学、探究、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

 学习过程

 温习旧知

 问题1、什么叫反应热?

 问题2、为什么化学反应会伴随能量变化?

 问题3、什么叫热化学方程式?

 问题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问题5、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化学方程式

 热方程式

 相似点

 不同点

 学习新知

 一、盖斯定律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叫盖斯定律?

 问题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吗?与什么有关?

 练习

 已知:H2(g)=2H(g);△H1=+431.8kJ/mol

 1/2O2(g)=O(g);△H2=+244.3kJ/mol

 2H(g)+O(g)=H2O(g);△H3=-917.9kJ/mol

 H2O(g)=H2O(l);△H4=-44.0kJ/mol

 写出1molH2(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

 二、反应热的计算

 例1、25℃、101Kpa,将1.0g钠与足量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18.87kJ热量,求生成1moL氯化钠的反应热?

 例2、乙醇的燃烧热:△H=-1366.8kJ/mol,在25℃、101Kpa,1kg乙醇充分燃烧放出多少热量?

 例3、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1)CH3COOH(l)+2O2=2CO2(g)+2H2O(l);△H1=-870.3kJ/mol

 (2)C(s)+O2(g)=CO2(g);ΔH2=-393.5kJ/mol

 (3)H2(g)+O2(g)=H2O(l);△H3=-285.8kJ/mol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2C(s)+2H2(g)+O2(g)=CH3COOH(l);ΔH=?

 思考与交流通过上面的例题,你认为反应热的计算应注意哪些问题?

 课堂练习

 1、在101kPa时,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890kJ的

 热量,CH4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L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2、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2800kJ/mol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它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同。计算100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5.高三化学教案优秀范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了解)

 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了解)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它的认识过程(理解)

 研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能力、技能:进行有关的探究和实验,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光合作用的光反映、暗反应过程以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难点:光反映和暗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用具:实验材料;ppt课件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意义:生成氧气,进而紧接形成地球的臭氧层;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能源;促进碳的循环。

 (二)光合色素实验:探究光合色素的的种类

 讲述光合色素的种类、吸收光谱

 (三)叶绿体的结构通过和问题的引导,讲述叶绿体的结构及其适应光合作用的特点。对恩格尔曼的两个实验进行讨论,并进行表达交流

 (四)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利用学生初中学过的关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利用填空的方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定义。

 引导学生对几个主要的探索历程资料进行阅读,并找出相关阶段的研究成果或观点。特别讲述用同位素追踪氧元素走向和碳元素走向的实验

 (五)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以光合色素捕获的光能的用处入手,并辅以板话,能量的是水脱氢,并放出氧气和产生[h];并且使adp生成atp。强调了光反应需要的条件是光、光合色素、酶。

 暗反应:目的是二氧化碳获得h,被还原成为葡萄糖。二氧化碳与c5化合物结合(二氧化碳的固定),成城2分子c3;一部分c3获得了[h]被还原为葡萄糖;一部分c3形成c5继续参与循环。

 归纳光合作用的本质:把利用光能,产生[h],把二氧化碳还原为葡萄糖,并把光能储存在更加稳定的糖类中。

 以表格的形式再次巩固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各种变化。以及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

 (六)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以及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设计情景,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利用哈密瓜之类的例子,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七)化能作用自养生物;异氧呼吸的概念,并且通过例子来讲述叶绿体的苦恼。

氯化钾和碘化钠溶于水会不会产生氯化钠碘化钾?或者说是蒸干混合溶液是否会有氯化钠过碘化钾晶体?

 离子晶体一般硬而脆,具有较高的熔沸点,熔融或溶解时可以导电。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化学离子晶体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2020高中化学离子晶体教案一

 《离子晶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关于离子晶体,教材以离子键的知识为基础,以学生比较熟悉的NaCl晶体为例子,介绍了离子晶体的结构模型,并对一些性质作了解释。教材还通过举例归纳一些离子晶体的溶解性,使教材与初中内容衔接,帮助学生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该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教材除了选择学生易接受的知识和使用通俗的语言外,还选配了较多的插图,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提高兴趣。

 学生分析:学生在高一曾学习了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离子键、共价键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离子晶体,不但可使学生对有关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也可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但由于该内容抽象,离子晶体的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学生不易理解,均摊法求晶体的化学式也是对学生来说也是一大难点。

 设计思路:

 1、为了加强直观教学,尽可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3D动画把离子晶体的空间结构充分展示给学生,关于均摊法求化学式也就由难变易,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2、这节课我大胆改革,是一节学生自主学习课,全部的课程内容都在课件中体现,无须教师讲解,学生只要操作电脑就可以把本节内容学习,并配有课堂练习、趣味化学等,使学生的学习不局限在书本上,教师只起到引导、适时点拔的作用。(该课件在哈市课件大赛上获一等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模型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

 理解离子晶体的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学会确定离子晶体化学式的 方法 。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模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索、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体验发现的乐趣。 教学重点 离子晶体的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 均摊法求离子晶体的化学式 教学策略 诱导、分析、推理、归纳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3D多媒体课件,安装在每个同学的电脑上,以便于学生自主操作。 教 学 过 程 预 设 教 师 活 动 预 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教

 过

 程

 引入:电脑展示几副晶体的,请同学说出这几种晶体的名称,并追问:你还能举出哪些固体是晶体?

 小结:

 1、晶体的定义

 晶体的分类及依据:根据构成晶体的粒子种类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分为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等。

 提问并小结:

 粒子种类:分子、原子、离子等

 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瓦耳斯力

 过度:不同的离子,半径不同,空间排列方式也不相同,性质也会有差异

 离子晶体

 定义: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面成的晶体

 离子晶体的结构分析:(以NaCl、CsCl为例)

 = 1 GB3 ① NaCl晶体:

 课件展示:指导学生点击“NaCl晶体结构模型”

 学生观察:在NaCl晶体中,每个Na+周围吸引着几个带相反电荷的Cl-?每个Cl-周围吸引着几个带相反电荷的Na+?

 分析:每个Na+周围吸引着6个Cl-,每个Cl-周围同时吸引着6个Na+

 追问:Na+周围紧邻且等距离的Na+是几个?

 Cl-周围紧邻且等距离的Cl-是几个?

 学生点击课件,观察分析

 结论:在Na+周围紧邻且等距离的Na+是12个,在Cl-周围紧邻且等距离的Cl-也是12个

 过渡:CsCl晶体与NaCl晶体结构相同吗?

 = 2 GB3 ② CsCl晶体

 课件展示:CsCl晶体结构模型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相同的两个问题,并得出

 结论:

 每个Cs+周围吸引着8个Cl-,每个Cl-周围吸引着8个Cs+;

 Cl-周围紧邻且等距离的Cl-是6个

 在Cs+周围紧邻且等距离的Cs+是6个

 师 总结 讲解:

 离子晶体的构成微粒:阴阳离子

 NaCl与CsCl是化学式而非分子式

 过渡: 其它 离子晶体的化学 式是如何确定的呢?

 用均摊法确定晶体的化学式

 = 1 roman i 处于顶点的粒子

 = 2 roman ii 处于的棱上的粒子

 = 3 roman iii 处于面上的粒子

2020高中化学离子晶体教案二

 高考资源网复习巩固

 1.什么是离子键?作用力的实质是什么?

 2.什么是晶格能?影响因素有哪些?

 3.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晶体的熔沸点、硬度的关系怎样?

 [练习]

 1.指出下列物质中的化学键类型。

 KBr CCl4 N2 CaO NaOH

 2.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离子化合物?哪些是只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哪些是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KCl HCl Na2SO4 HNO3 NH4Cl O2 Na2O2

 过渡大多数离子化合物在常温下以晶体的形式存在。

 板书

 离子晶体

 1. 定义: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

 思考离子晶体能否导电,主要的物理共性有哪些?

 2. 特点:(1)、晶体不导电,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导电,不存在单个分子

 (2)、硬度较高,密度较大, 难压缩,难挥发,熔沸点较高

 思考判断下列每组物质的熔沸点的高低,影响离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1)NaF NaCl NaBr NaI

 (2)MgO Na2O

 3. 离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影响因素:离子所带的电荷(Q)和离子半径(r)

 Q越大、r越小,则晶格能(U)越大,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硬度越大.

 思考:哪些物质属于离子晶体?

 4. 物质的类别:强碱、部分金属氧化物、绝大部分盐类属于离子晶体。

 过渡离子晶体也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板书

 二、离子晶体的空间结构

 讲解

 离子晶体有多种晶体结构类型,其中氯化钠型和氯化铯型是两种最常见的离子晶体结构类型。首先看NaCl的晶胞:

 组成具有代表性, 对称性(轴, 面, 中心)也与晶体相同, 所以乙为NaCl的晶胞

 思考:

 1.每个Na+同时吸引 个 Cl-,每个Cl-同时吸引 个Na+,而Na+数目与Cl-数目之为 化学式为

 2.根据氯化钠的结构模型确定晶胞,并分析其构成。每个晶胞中有 Na+,有 个Cl-

 3.在每个Na+周围与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Na+有  个

 4.在每个Na+周围与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l-所围成的空间结构为 体

 5.已知氯化钠的摩尔质量为58.5g.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取6.02×1023mol-1,则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Na+的核间距离最接近下面四个数据中的哪一个.( )

 A.3.0×10-8cm B.3.5×10-8cm C.4.0×10-8cm D.5.0×10-8cm

 组成和对称性均有代表性. 看空心圆点, 除了立方体的顶点的8个, 无其它, 称为简单立方晶胞. 配位数为8

 思考:

 1.每个Cs+同时吸引 个 Cl-,每个Cl-同时吸引 个Cs+,而Cs+数目与Cl-数目之为 化学式为

 2.根据氯化的结构模型确定晶胞,并分析其构成。每个晶胞中有 Cs+,有 个Cl-

 3.在每个Cs+周围与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s+有 个

  2020高中化学离子晶体教案三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晶体的概念,能识别氯化钠、氯化铯、氟化钙的晶胞结构。

 2.学会离子晶体的性质与晶胞结构的关系。

 3.通过探究知道离子晶体的配位数与离子半径比的关系。

 4、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

 教学重点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的特点;离子晶体的配位数及其影响因素;晶格能的定义和应有用。

 教学难点离子晶体配位数的影响因素;晶格能的定义和应有用。

 教案设计

 回忆复习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别有哪些物理特性?

 投影晶体比较

 晶体类型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构成粒子 ? 粒子间相互作用 ? 硬度 ? 熔沸点 ? 导电性 ? 溶解性 ? 典型实例

 问题引入

 1.钠原子与氯原子是如何结合成氯化钠的?你能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吗?

 2.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包括哪些?常温下以什么形态存在?晶体是如何形成的?构成微粒是什么?这些微粒是怎样堆集的?

 展图观察NaCl、CsCl晶体模型。

 板书一、离子晶体

 1、? 定义: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

 (1)结构微粒:阴、阳离子

 (2)相互作用:离子键

 讲解通常情况下,阴、阳离子可以看成是球形对称的,其电荷分布也是球形对称的,只要空间条件允许,一个离子可以同时吸引多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因此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板书离子键无方向性和无饱和性

 展示(3)种类繁多:含离子键的化合物晶体: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绝大多数盐

 (4)理论上,结构粒子可向空间无限扩展

 思考NaCl、CsCl晶体中有无单个个分子,“NaCl”、“CsCl”是否代表分子组成呢?

 讲述在NaCl晶体或CsCl晶体中,都不存在单个的NaCl分子或单个的CsCl分子,但是,在这两种晶体里阴、阳离子的个数比都是1∶1。所以,NaCl和CsCl是表示离子晶体中离子个数比的化学式,而不是表示分子组成的分子式。

 思考在 NaCl晶体中,每个Na+周围有几个Cl-?每个Cl-周围有几个Na+?在CsCl晶体中,每个Cs+周围有几个Cl-?每个Cl-周围有几个Cs+?

 板书二、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配位数

 (1) 定义:是指一个离子周围邻近的异电性离子的数目

 探究NaCl和CsCl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

 离子晶体 阴离子的配位数 阳离子的配位数 NaCl CsCl ?

 思考为什么同是 A B型 离子晶体, CsCl与NaCl的晶体结构和配位数不一样?请从两者的组成中试寻找形成差异的原因。

 板书(2)影响阴、阳离子的配位数的因素|:

 ①正、负离子半径比的大小

 投影

 离子 Na+ Cs+ Cl- 离子半径/pm 95 169 181 ?

 学生活动 NaCl、CsCl中正、负离子的半径比和配位数

 NaCl CsCl r+/r- = r+/r- = C.N.=6 C.N.=8 ?

 自主探究CaF2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

 前面两例中每种晶体的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相同,阴、阳离子个数相同,配位数不相同。如果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的电荷数不相同,阴、阳离子个数不相同,各离子的配位数是否也不相同?下面请看CaF2晶体结构回答问题:

 ?

 请根据图中晶胞结构计算:每个Ca2 +周围最邻近的F-有____个,表明Ca2 +的配位数为____。每个F-周围最邻近的Ca2 +有____个,表明F-的配位数是_____。由此可见,在CaF2晶体中,Ca 2 +和F-个数比为______,刚好与Ca2 +和F-的电荷数之比______。整个晶体的结构与前面两例的结构完全不相同。因此可以得出晶体中阴、阳离子电荷比也是决定离子晶体结构的重要因素,称为电荷因素。

 (2)电荷因素:晶体中阴、阳离子电荷比

 此外,决定离子晶体结构的因素还有离子键的纯粹程度,称为键性因素。对此高中不作详细学习。

 (3)键性因素:离子键的纯粹程度

 思考:

 1、根据氯化钠的结构模型确定晶胞,并分析其构成。每个晶胞中有 Na+,有 个Cl-

 2、在每个Na+周围与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Na+有 个

 3、在每个Na+周围与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l-所围成的空间结构为 体

 板书立方晶系的晶胞中, 原子个数比的计算:

 (1)处于体心的原子: 完全属于该晶胞

 (2)处于面心的原子,属于两个晶胞共有,每个晶胞平均占有它的1/2

 (3)处于棱上的原子,属于四个晶胞共有,每个晶胞平均占有它的1/4

 (4)处于顶点的原子,属于八个晶胞共有,每个晶胞平均占有它的1/8

 晶胞中微粒个数= 晶胞中可视的微粒个数×晶胞占有值

 练习CsCl的结构晶胞:

 1、根据氯化铯的结构模型确定晶胞,并分析其构成。每个晶胞中有 Cs+,有 个Cl-

 2、在每个Cs+周围与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s+有 个

 [小结]

 类型 离子晶体 结构 构成晶体的粒子 ? 相互作用

 [反馈练习]

 1.某离子晶体的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

 则该离子晶体的化学式为 ( )。

 A.abc B、abc3

 C.ab2c3 D.ab3c

 ?2.高温下,超氧化钾晶体呈立方体结构。晶体中氧的化合价可看作部分为0价,部分为-2价。下图为超氧化钾晶体的一个晶胞(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晶体中与每个K+距离最近的K+有12个

 B.晶体中每个K+周围有8个O2-,每个O2-周围有8个K+

 C.超氧化钾的化学式为KO2,每个晶胞含有14个K+和13? 个O2-

 D.晶体中,0价氧原子与-2价氧原子的数目比可看作为3:1

 5.某离子晶体部分结构如图

 ?

 (1)晶体中每个Y同时吸引着最近的________个X,

 每个X同时吸引着最近的________个Y,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晶体中每个X周围与它最近且距离相等的X共有________个.

 (3)晶体中距离最近的2个X与一个Y形成的夹角∠XYX的角度________

 (4)设该晶体的摩尔质量为M g mol-1,晶体密度为 ,阿佛加德罗常数为NA,则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X中心间距离为_____cm

 5.答案: (1)从图中可知,Y位于立方体中心,X位于立方体相向的四个项点,故一个Y同时吸引着最近的X有4个,每个X同时吸引着最近的8个Y,由此确定其化学式.:XY2

 (2)由于顶点X是8个立方体共有,每个面是两个立方体共享,故晶体中每个X周围与它最近且距离相等的X应有8×3× =12(个)

 (3)可将图中4个X分别与Y连线,

 形成的构型类同于CH4分子,∠XYX=

 (4)每个小方体中会XY2的物质的量为

 作业1.当人们谈论1991年初春海湾战争中的先进武器时,都免不了要提到隐身战斗机F-117A,目前研制和应用陷隐形材料是铁氧体等磁性物质,右图是某隐形材料晶胞,其化学式表示为( )

 A、XY B、X4Y C、XY2 D、X2Y

 3.如图是氯化铯晶体的晶胞(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已知晶体中2个最近的Cs+离子核间距为a cm,氯化铯的式量为M,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氯化铯晶体的密度为

 A. g/cm3 B. g/cm3

 C.g/cm3 D. g/cm3

 4.已知氯化钠的摩尔质量为58.5 g.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取6.02×1023 mol-1,则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Na+的核间距离最接近下面四个数据中的哪一个.( )

 A、3.0×10-8 cm B、3.5×10-8 cm C、4.0×10-8 cm D、5.0×10-8 cm

 ?第二课时

 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子晶体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B、晶体中若有离子键则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C、离子晶体中一定无非极性共价键

2020高中化学离子晶体教案相关 文章 :

★ 2020高中化学必备关键知识点总结(关于离子电子方面)

★ 2020年高中第二学期化学教学的工作计划5篇

★ 2020高中化学老师的工作计划

★ 2020年高考化学最全重点知识点归纳

★ 2020高中冲刺化学知识点复习

★ 2020高考化学重要知识

★ 2020高中化学教师工作反思范文

★ 2020高考化学必备知识点

★ 2020高三化学老师的教学工作计划

★ 2020高考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

所谓离子键,其实就是正离子和负离子因为电性相吸而结合在一起而已,你可以理解为N多块磁铁互相吸引黏合成一团。

但在溶液中,正离子与负离子会电离,形成自由离子。

氯化钾和碘化钠都易溶于水,氯离子、碘离子、钾离子、钠离子这四种离子互相不会结合沉淀,因此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得到的就是混合溶液而已,你可以称之为氯化钾和碘化钠的混合溶液,也可以称之为氯化钠和碘化钾的混合溶液。

如果直接将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是混合物,不是单独的某种纯净物。

文章标签: # 晶体 # 反应 #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