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三卷高考试卷,3卷高考17

tamoadmin 2024-06-20 人已围观

简介1.山西高考是全国卷几卷2.假如全国的高考都使用一张考卷,你认为哪个地区的考生最厉害?3.17高考哪里数学卷最难4.2017年河南语文高考题(2)5.高考考卷划分各地区6.云南高考几卷2023分为Ⅰ卷、Ⅱ卷。从2013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从2016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Ⅲ卷。并且从2016年开始,全国Ⅰ、Ⅱ、Ⅲ卷分别改称为全国乙、甲、丙卷。贵州、甘肃、青海、西藏加入新

1.山西高考是全国卷几卷

2.假如全国的高考都使用一张考卷,你认为哪个地区的考生最厉害?

3.17高考哪里数学卷最难

4.2017年河南语文高考题(2)

5.高考考卷划分各地区

6.云南高考几卷2023

三卷高考试卷,3卷高考17

分为Ⅰ卷、Ⅱ卷。

从2013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从2016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Ⅲ卷。并且从2016年开始,全国Ⅰ、Ⅱ、Ⅲ卷分别改称为全国乙、甲、丙卷。

贵州、甘肃、青海、西藏加入新课标高考。由于这些省份的加入,新课标全国卷开始分成Ⅰ 卷和Ⅱ卷。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语文及综合、湖南综合、江西综合、湖北综合采用全国Ⅰ 卷;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海南语数英、辽宁综合采用全国Ⅱ卷。

扩展资料:

高考的相关要求规定:

1、2014年上半年,教育部将发布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改革实施意见,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2017年,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

2、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规定,2014年在上海市和浙江省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2017年将全面推进。

3、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在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

百度百科-高考试题全国卷

山西高考是全国卷几卷

无法比较,从往年来看,三套试卷在难度上是相当的,并不存在等级、难度上的划分。

而且,不管学生做的是什么难度系数的题、得的分数高低,最后录取的依据是高校在学生所在地区的招生计划,以及学生在所在地区的排名。高考所谓的相对公平更多是体现在学生是和所在地区的所有考生一起竞争,竞争范围远远大于学校年级排名,基数更大,公平性相对更高。

扩展资料:

全国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全国卷分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和全国丙卷。从2013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从2016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Ⅲ卷。并且从2016年开始,全国Ⅰ、Ⅱ、Ⅲ卷分别改称为全国乙、甲、丙卷。小语种(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高考统一使用全国卷,各省均无自主命题权,且不分甲、乙、丙卷。

百度百科-全国卷

假如全国的高考都使用一张考卷,你认为哪个地区的考生最厉害?

山西省高考卷子是3卷。

高考是中国学生人生中的重要关口,也是中国教育制度的重要一环。每年全国各省市都会组织高考,同时也会制定不同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而在山西省,高考卷子被分为3卷。

一、山西省高考卷子概述:

1、山西省高考卷子分为文科、理科和综合实践3个卷子,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等多个科目。

2、其中文科和理科分别包括7门科目,综合实践则包括2门科目。除了语文和英语为必考科目外,其他科目均有选考和必考之分。

二、山西省高考卷子的命题特点:

1、面向学生基础能力考戚友滚查:山西省高考卷子注重对学生成绩的综合评价,强调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

2、知识点的覆盖面广:山西省高考卷子的题目高余设计从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上侧重,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也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和理解。

3、试题难度分层次:山西省高考卷子试题的难度分为简单、中等和难,使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试题,从而提高答题效率和质量。

三、山西省高考卷子的拓展知识:

1、除了上述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省在2019年高考以后开始执行文理分科改革,由原来的文/理科目告埋分别设置考试科目,变为由考生自主选择7个考试科目,其中语文和数学为必考科目。

2、这项改革旨在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专业,为未来的发展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

3、总之,山西省高考卷子是由文科、理科和综合实践3个卷子组成,注重对学生成绩的综合评价和基础能力的考查,试题设计既注重了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也考虑到了试题难度分层次。

4、同时,在改革和创新的推动下,山西省高考卷子也不断调整,不断完善,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17高考哪里数学卷最难

前些年高考全国就是使用一张卷子的,在1980—1999年的时候,当时考的最好的省份就是江苏,湖北,浙江等省份,每年的状元都差不多是从这三个省份里出来的。最差的是偏远地区的西藏,新疆,青海等地区。

全国一张卷子的 历史 在1999年以后,随着上海市的自主命题的出现,就结束了。

现在我国高考试卷总共分为四类:

自主命题试卷:北京市、江苏省、海南省(半自主)、浙江省、天津、上海等六地

全国1卷:河南、河北、山西、江西、广东、福建、山东、湖南、湖北、安徽等十地

全国2卷:内蒙古、黑龙江、甘肃、青海、重庆、新疆、宁夏、吉林、陕西、辽宁等十地

全国3卷:四川、云南、广西、西藏等四地

全国985录取率最低的5个省份分别是:山西,贵州,江苏,河南,安徽。

河南的高考人数最高。

高考相对来说是个不错的改变命运的途径,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公平的途径,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不少地区从2019年已经开始实施“3+3”相信越来越多的考生可以通过高考来改变命运。

所以说,根据985的录取率和考生人数来说,如果全国用一张高考试卷,我认为是河南的考生更厉害!

总结下来,我国的考试总共分为4类,自主命题考试,全国一卷,全国二卷,全国三卷。其中江苏高考总分是480分,海南省总分是900分,其他省份750分,然后可以看看理工类2018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各省投档分数线以及本一线。

从上面来看自主命题试卷的省份除了江苏省和海南省之外,一本线最高的是558分的浙江省,清华北大的投档线也最高,是700分,也就说明浙江的考生考的成绩普遍高。

另外江苏湖北两个省份的考生也很厉害,貌似在以前有一段时间的高考,全国是使用统一的试卷,在当时考的最好的省份就是江苏,湖北,浙江,而且状元也基本上都是从这几个地方出来,但在后来,随着上海市的自主命题出现,就结束了全国使用同一张卷子的 历史 。

所以你认为应该是哪个省份的考生最厉害呢?

先说结论,全国高考统一使用一张考卷,按全国排名高低录取,那结果一定是北京,上海的考生考的最好。

二十年前参加过河南的高考,当时也在心里骂过高考制度的不公平,觉得如果全国统一,自己考个清华北大都不是问题,觉得国家对河南考生太不公平了,提起这个话题内心都愤愤不平。后来考出了河南,工作后又到过很多地方考察,觉得目前的高考制度算是国家能想出来的最好的安排了吧,不实行全国统一高考,不是在保护北京上海,而是在保护落后地区。现在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统一之后上海北京会考的更好。

从 历史 来看,最初的科举考试是全国统一的,并没有地域限制,但是考着考着江浙经济发达地区的学子就占据了绝对优势,北方学子极少考的上,以至于国家为了安抚,搞出来了一个南北榜。

从现实来看,经济发达地区更容易吸引优质的教育资源。北京上海等地更容易吸引优秀的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而且统一高考之后,就没了人员流动,异地高考的限制,那么对优秀生源的争夺可能从初中就开始了,全国优秀的初高中生,都将会被吸引到北京上海的学校里。

统一高考之后,大家的目标就只有一个了,考上最好的大学。那大家也就没必要去搞素质教育了,既然分数为王,那大家就都搞应试教育呗!衡水中学搞的那一套又不复杂,有样学样呗,你河北的学生学不死,北京上海的学生也能往死里学,结果就是大家学习的方法都是一样的,而且北京上海的老师还比你优秀,凭啥就学不过你?

学生的学习除了在学校获取知识以外,家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北京上海的学生家长,大多数参加过高考,高学历的比例全国最高,人家更懂得如何应对高考,如何指导孩子学习,农村孩子的家长有这条件吗?

最后更严重的是,统一高考之后,在北京上海的带动下,学生上学的成本会更高,会出现一般人根本上不起的超级中学,这些学校将集中全国最优秀的教育资源,但同时收费也将十分高昂,普通人根本负担不起。

其实回过头来看看这几年实行平行志愿录取的后果,就可以预见统一高考后是什么样子了。以前没有实行平行志愿,一些学校还能录取到高考状元,现在基本都被清华北大垄断了吧!

即使全国一张卷,录取分数线也无法全面反映出哪个省份高考更厉害,因为,决定录取分数线的还有一个重大因素,那就是——每个学校在各省的招生名额。打个比方,若A省与B省参考人数相当,而一本计划招生名额分配A省的是2万名,B省的是1.5万名,那么一本录取线,B省大概率高于A省,这个录取线能反应出两省的高考实力吗?

除非是同一试卷,全国统一排名录取,才能比出个上下高低之分。但这显然难以实现。因为要做到公平,还得各省互换老师监考,即使这样也不一定避免腐败。

个人认为,硬要在各省中等教育实力上分出个强弱来,可以参考各大名校自主招生在各省的数据,从各地招的高中毕业生生源质量如何,培养潜力大小,这些名校是有底的。或者参考下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竞赛的情况。

我是一个来自湖北农村的,我想谈谈我的看法,我是在2010年陪一个朋友去上海住在一个他上海的亲戚家里,早上六点半的时候,我醒来,听到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在妈妈的监督下背诵一篇英文,我当时很惊讶,这么小就学习英语吗?我们老家小学根本就没有英语课,而且这个年龄的孩子都在无忧无虑的玩,除了在学校,有老师监督,回家父母根本就不会管孩子学习上的事情,个人觉得读书还是要有一个好的环境和氛围。所以我觉得,国家真的统一试卷,北京上海肯定比其他的省市要好。个别例外的不算。

每个省都有超级学霸,当然个别学霸代表不了一个省的整体实力。整体实力的话还得看每年的高考大户了,像统一使用全国一卷的河北、湖北、山东等省份的考生都是比较厉害的。

河北省有一所高考机器——衡水中学,每年都像清华北大等各大名校输送人才。2018年河北省高考理科700分以上人数就达到122人。600分以上的考生更是多达3万人左右!2019年少了很多,有27人!600分以上的也有很多。紧跟其次的还有湖北、山东等省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厉害的。

当然,除了这几个省之外,还有沿海地区的江苏也是比较厉害的,为什么说江苏也厉害呢?因为江苏的考题都是比较难的,但是就是这么难的高考题,江苏的考生也依然保持在全国考前的高考录取率。由此可见江苏考生也是很厉害的!

要说全国统一使用同一套试卷,最吃亏的还是边远落后地区的考生了,比如云南、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地的考生是最吃亏的,因为教育落后。

但好在为了能够让边远地区的学生能有好大学生,各高校都会在各省计划招生名额。比如湖北省,高考成绩好,学校录取的名额少,高分也不一定能上好大学。就以2018年为例,在河北省高考本科一批录取当中,700分不仅上不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也上不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可见竞争是如此的激烈!如果这些分数在云南或西藏、新疆等地那稳稳的清华北大了。

结语:就算全国统一使用一套考卷,计划招生和录取制度不改变,同样不能体现出高考人才选拔制度的绝对公平。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见,你觉得高考全国使用同一套试卷好还是不好?欢迎各位留言吐槽!

你再百度一下,以前有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上海的上海中学代表中国队参加比赛,这是有据可查的,同时又从侧面反映出来一个问题那就是上海的学生本身就比其他地方的考生更有能力如果真的要让上海考生用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话那真的是外地学生的灾难,很多在上海打工的外地人都知道自己的孩子在上海借读到初中后回到原籍参加中考的孩子回到家乡个个大三门在学校里都是前几名,这说明上海的教育水平肯定要比外地优秀

1977/1978年高等学校恢复招生考试,我们国家走过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全国一张卷,应该说那时候国家教育水平相对不高,采用全国一张卷是非常好的一种形式 有利于各省市自治区提高教育水平,有利于家长学生看清教育的大方向,有利于高等学校录取学生 ,有利于中学教学和教师水平的提高。

第2个阶段,随着经济腾飞和 社会 进步,国家的教育水平有了飞速发展,不论中学还是大学规模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质量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于各省市自治区,不仅经济上你追我赶,而且在教育方面也是力争上游,奋勇争先。这时容许一部分省市自主 命题 ,进行教育改革,教育 探索 的尝试非常好,一方面有利于引领全国教育发展,另一方面实现全国教育的百花齐放。 到现在为止。仍然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天津5个省市,自主命题。比如上海,用自己的教材,所以从根本上在为教育改革进行全方位 探索 ,是全国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先行者。从20 17年开始上海进行高考综合试点改革, 探索 出了3+3的考试模式, 探索 出了志愿组的投档模式,而且现在已经陆续推广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第3阶段,在全国高考改革全面推开以后,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应该继续根据本地区情况,采用现在的全国123卷。少数省市,作为教育改革的试验区,应该允许单独命题,这样有利于国家高等教育创建双一流,有利于中等教育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有利于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由于各个省市自治区经济 社会 发展差异很大,教育发展水平,教育投入,差异也很大,不能笼统的说哪个省在高考中水平最高。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全国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教育发展大踏步前进,让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共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这是必然!哪个区域胜出不好说!关键在于考察什么?总说能力培养,怎么来衡量学生的能力?每个过来人都知道,我们学了很多没有用的东西!我们搞市场经济,产品需要细分市场,教育也一样,千篇一律的小学教育如果还有些道理的话,初中就应该有所分化,高中文理分班不一定,但高校应该按照学科特点考察学生,有主有副,让更多的高校成为职业教育的前沿阵地!

如果全国统一卷,分数高低应该大概有以下几种因素决定:师资力量;生源智商(基因很重要)水平;家长对教育软硬件投入水平;当地政府对教育软硬件投入水平。分析一下,哪些省市集结了全国顶尖师范学校毕业的老师?哪些省市的有优秀的基因的孩子更多?哪些省市的家长对孩子教育付出和对孩子的指导更有远见?很显然,北上广深等吸引大批顶尖优秀老师在此发展;北上广深等有大批本科以上优秀人才在此扎根生活养儿育女,这些孩子无疑从遗传学上基因肯定超过一般水平 ,这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指导也更有远见,北上广深等政府对教育的软硬件投入就更不用说了,一比较其他地方要羡慕的眼珠子掉下来的。

2017年河南语文高考题(2)

top 1

浙江卷

点评

今年的浙江的数学试题选择题难度不大,填空题继续采用多空设问的形式,在其中穿插数学文化知识等考点,紧扣考纲,其中17题考查函数与绝对值问题,有一定难度。22题还是以数列作为压轴题,分布设问,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拿分,有较好的区分度。与去年相比,题型变化不大,还是要注重通法通性的训练。

top 2

江苏卷

点评

今年的江苏的数学试题仍秉承“原创为主,试题紧扣教材,学生做起来有一种亲近感,具有“上手容易”的特点,有利于考生发挥真实的水平。部分题目综合性稍大了一些,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还是常见的。

top 3

上海卷

点评

上海卷今年数学试卷不分文理,考查学生数学素养及应用能力成为试卷的亮点,体现“教考一致”的导向作用。上海卷压轴题目较难,解析几何题目计算量很大,增加了学生得分难度;21题函数大题考察函数性质与充要条件,难度依然较大,要求要求思维能力。

top 4

全国Ⅱ卷

使用省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海南

点评:

今年考试的出题风格与之前几年相比变化不大,既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加入了一些创新的元素,以此来检验学生能否灵活运用公式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试卷中一些题目题干的叙述方式比较新颖,这也突出体现了考纲中对于“数学文化”的考查要求。

top 5

全国Ⅰ卷

使用省份: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

点评:

2017年全国Ⅰ卷从总体上来看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选择题题目难度明显降低,解答题的灵活性较强、创新程度比较高,整张试卷计算量较大。这种题目风格也比较符合全国卷一贯的特点——既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会加入一些创新元素。同时,提高对考生计算能力的要求是近年来全国卷较为明显的趋势。

高考考卷划分各地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

 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确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 ① ,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 ② ,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 ③ ,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年河南语文高考题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无中生有;B项把国际国内公平问题,粗暴地归纳为?限制排放?不当。C项?为后代设定义务?不当,原文说的是?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2.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不对。

 3.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与原文的?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不符。

 4.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题。B项,?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错误。

 5.答案(1)作为线索贯穿情节始终。全文情节围绕?渴?这一中心,从队员受困受渴,到渴望被救,最后得瓜解渴展开故事。

 (2)塑造人物形象。学科@网通过队员受困受渴这一事件,塑造出不畏艰险,认真负责,热心救人的科研工作者形象。

 (3)揭示主题。围绕受困受渴得瓜解渴这一事件,揭示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人生哲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情节安排的技巧。可以从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三个角度答题

 6.答案(1)以得瓜解渴的?美好的谜?为结尾,使情节翻转,出人意料,增强小说的戏剧张力。

 (2)以这个未解的?美好的谜?为结尾,留有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想象。

 (3)以美好圆满的?美好的谜?为结尾,突出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这一温暖主旨,因为听不懂蒙古族群众的话所以成了谜,深化了各族人民支持祖国科研工作这一主题。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针对小说的结尾设题,先明确结尾的形式,再从结尾的技巧本身的作用、情节上的作用、情感上的作用、主旨上的作用等几个角度答题。

 7.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原文有?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

 8.答案BC

 解析试题分析:

 A.原文为?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D由图表可知,55岁以上人群及?大学及以上?学历关注度下降。E于文无据。

 9.答案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运营模式:频道化运营模式。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有线电视系统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

 10.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本句大意是:(谢弘微)童年时代精神端庄谨慎,时机适当才开口说话。过继后的叔叔谢混很有名气,见到他后认为他很不平凡,对谢思说:?这孩子内心廉正机敏,将成为优秀人材,有这样一个儿子也就足够了?。接着通过找一些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最后反复诵读、推断即可。

 11.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对于文化常识类题目,考生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顺利完成,有时也可以根据文本意思进行推断。B项?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说法错误。

 12.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是分析、概括文意。B项,住在乌衣巷的不是谢弘微而是谢混。

 13.答案(1)弘微性情严肃正直,一举一动一定遵循礼节法度,侍奉继嗣家的亲戚,格外恭敬谨慎。

 (2)曜喜欢评价别人,他每次发表言论,弘微常常用其他的话打乱他的话。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要找出每一句的得分点。第一句中,循:顺着、合乎;事:侍奉;党:亲族、家人;过:超过。第二句中,臧否:褒贬;以:用;乱:打乱。

 14.答案AE

 解析试题分析:A项?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说法错误,此时是心情严肃的。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说法错误。

 15.答案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

 解析试题分析:?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的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

 16.答案(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学*科网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澹澹?竦峙?递?等理解字义去记忆。

 17.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对成语的意思、用法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要了解成语误用的常见类型,如不合语境、褒贬误用、对象误用、望文生义等,最后在语境中辨析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是否存在上述问题。本题①重整旗鼓:重:重战;整:整顿;整治;旗鼓:古代作战时用来发号令的旌旗和战鼓;用以代表军事力量。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也作?重振旗鼓?。与别最后一句话?再创佳绩?相矛盾。②意味深长:意味:情调,趣味。 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符合语境。③层出不穷:层:重复;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符合语境。④守正不阿:正:公正;阿:偏袒。 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不符合语境。⑤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符合语境。⑥万无一失: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常与易丢失或者易出错的事物搭配使用。不符合语境。故选C

 18.

 答案D

 19.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得体能力。B项,根据前文?落款出错,一时又无法弥补 连声道歉?这个语境,?献丑?不符合语境,献丑是谦辞,在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不是道歉语。C项,垂询: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用于此处不得体。D项,内人:用以称自己的妻子。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不得体。故选A。

 20.

 答案就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药物浓度会渐渐上升 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准确和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时注意以下两个方面:①把握语言环境中的要点,做出准确地判断或得体的应答;②表达时语言要简明、得体、连贯。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核语言文字的运用的一道题目,要对文段进行总体的分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前后句的关系。本题考查补写句子。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注意前后文的衔接。本题,①处,根据横线前?药品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治疗疾病?若使用不当?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就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意思的句子;②处,根据横线前?逐渐进入血液?随着时间推移?和横线后?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血液中药物浓度越来越高?意思的句子;③处,根据横线前?然而?和横线后?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审题健康?,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药物浓度不是也高越好?或者是?药物浓度过高?意思的句子。

 21.

 答案②不是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③不是有了兴趣和好成绩毕业后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三处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文段中?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一定能很好适应社火需要?推断存在问题,由推断的条件,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断的结果。仿照①的方式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把理由表述出来即可。

猜你喜欢:

1. 高考全国卷一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答案

3.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4. 高考卷语文真题

5. 高考语文课标试卷及答案

6. 历年全国卷语文高考真题答案

云南高考几卷2023

2023年高考考卷划分各地区如下:

新高考全国Ⅰ卷地区:山东、河北、江苏、湖南、湖北、福建、广东、浙江。

新高考全国Ⅱ卷地区:辽宁、重庆、海南。

全国甲卷地区:云南、四川、贵州、广西、西藏。

全国乙卷地区:河南、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江西、吉林、安徽、黑龙江、山西。

新高考自主命题地区:北京、上海、天津。

当前,全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考模式,共分为三大类型。

第一类:采用老高考“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模式

老高考“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模式,各考6个学科,4种试卷,即报考文科的学生考:语文、数学、英语和文科综合,报考理工科的学生考:语文、数学、英语和理科综合。

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三个学科各150分,共450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均为300分。高考总分是750分。

采用这一高考模式的有17个省、市、自治区。分布在西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和广西,以及西部地区、北部地区、东北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宁夏区、陕西、山西、黑龙江、吉林、江西、安徽、河南。

第二类,采用新高考“3+1+2”模式

采用新高考“3+1+2”模式的是“七省一市”,分别是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河北、辽宁、江苏和重庆。

既有西部地区,也包括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南部地区,具有明显的实验性质。高考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必考,其他三门高考科目,分为两个类别。

一种类型是首选物理,再选科目从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等4个学科中选择两个学科,作为选考科目。物理采用原始分制,其他两个学科采用赋分制。

另一种类型是首选历史,再选科目也是从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等4个学科中选择两个学科,作为选考科目。历史采用原始分制,其他两个学科采用赋分制。

采用这种类型的省、市,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三个学科各150分,三门选考科目各100分。高考总分也是750分。

第三类,采用新高考“3+3”模式

采用新高考“3+3”模式的省、市,主要有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山东、海南。

高考模式是语文、数学、英语等三个学科各150分。其他选考科目,从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六个学科中任意选择三个学科作为高考科目,各100分。

其中,浙江省与其他省、市不同的是,选考科目共有七个学科,通称“七选三”,多出的一个学科是技术学科,由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各占50分组成。高考总分也是750分。

2023云南高考用全国甲卷考试,满分750分。

2023年云南高考使用的是全国甲卷,全国甲卷对应的是新课标Ⅲ卷,实行“3+文综”和“3+理综”的考试科目设置。2023年使用全国甲卷的省份:云南、四川、广西、贵州、西藏。

云南省高考总分为750分。语文、数学、外语每科150分满分。文综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理综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文综、理综均300分满分。

云南高考各科目考试时间

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各个省选择高考卷有所不同,这和各个地区的教育资源有关,试卷不一样,当然考试题的难度也不一样。就全国高考用的七套试卷来说,最简单的莫过于全国甲卷了,而恰恰云南用的就是全国甲卷。

高考成绩在全省排名查询方法是什么

查询高考成绩在全省排名可以通过该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一分一段统计表来进行查看。打开教育考试院,在搜索栏中输入成绩分档表。在检索到对应年度的成绩分档表以后进入即可看到具体的一分对应人数以及排名情况。详细的查看方法如下:

1、在电脑的百度上输入某某省教育考试院,找到其官方网站以后点击进入。

2、进入到该网站以后输入成绩分档表,点击查询按钮。

3、在出现的检索结果中可以看到查找到的不同年度成绩分档表,点击进入。

4、页面跳转以后可以看到该成绩分档表的附件,点击进入。

5、页面跳转以后进入到成绩分档表界面,在此即可看到一个分数对应的人数以及排名情况了。

文章标签: # 高考 # 全国 #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