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高考政治运动_高中政治运动的含义

tamoadmin 2024-06-29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政治#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 来自提分笔记2.2021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背知识点有哪些?3.高中政治中规律包括那些内容4.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归纳?高考政治考点是现在文科复习生们很关注的一个话题。那么2017高考政治主要考什么,考试重点有哪些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上海高中政治考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海高中政治考点  时政 热点 的考查以本为本 政治是一个亲时政热点的

1.高考政治#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 来自提分笔记

2.2021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3.高中政治中规律包括那些内容

4.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运动_高中政治运动的含义

高考政治考点是现在文科复习生们很关注的一个话题。那么2017高考政治主要考什么,考试重点有哪些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上海高中政治考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海高中政治考点

 时政 热点 的考查以本为本

 政治是一个亲时政热点的学科,因此在时政热点的复习上很多考生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此笔者认为这种重时政热点的误区必须纠正。高考政治会考查时政热点这毋庸置疑,但是考查的形式是用学到的知识点去分析相应的时政热点。因此,考试考的不是时政热点是什么,而是已我们的知识分析时政热点为什么,怎么样。对事实的合理的评论比事实本身更重要。

 根据本年度的时政热点,有以下问题希望考生高度重视:

 1.依法治国,?四个全面?即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⑴政治生活角度

 考查政府的依法行政,党依法执政,人大的立法工作,结合人大公民考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征和要求。考查党的执政理念,指导思想。

 ⑵哲学生活角度

 考查历史唯物主义中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原理,考查认识论部分中国法治认识的发展。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2.互联网经济,经济发展新常态。

 ⑴经济生活角度

 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⑵政治生活角度

 考查政府职能的转变,简政放权

 ⑶哲学生活角度

 考查系统优化,质量变,发展原理

 3.雾霾问题,环境保护问题

 ⑴经济生活角度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绿色消费

 ⑵政治生活角度

 政府职能,公民政治参与

 4.?一带一路?,亚投行

 ⑴经济生活角度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⑵政治生活角度

 世界主题,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⑶ 文化 生活角度

 文化传播、多样性,中华文化包容性

 出题方式的设计能力主导  高考政治的考近几年来的出题方式越来越灵活多变,考查也更多的侧重学生能力,越来越强调考生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活学活用解决现实问题。针对出题方式和题型的练习一定要以本省的历年真题和一模二模题作为蓝本,在千锤百炼中培养出对于特定考题形式的定向的条件反射性思维。

 综合全国各个省份考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建议考生一定要强化注重:

 1.计算能力和数据逻辑的分析能力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跟数据联系紧密,因此涉及到相关问题的计算和相关变量关系的函数分析是必考题型。因此,函数图表的分析,数据的归纳分析,相关现实问题的计算建议考生务必练习掌握。

 2.语言阅读,信息归纳和概括 总结 的能力

 高考政治在文化和哲学生活部分经常涉及到很多中国 传统文化 和西方文化的内容。这些部分的考题常常以引用原文的方式设置材料,这些材料对于考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这就需要考生有比较强的阅读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如古诗文、文言文作为题干的哲学原理题,又如国外学者 名言 或某种其他学科的理论作为题干的原理理解题。除了文字材料的理解是重点难点外,漫画题也常常成为很多考生的拦路虎。这类题型的思路万变不离其宗,均是用特别抽象、隐晦难懂的材料考查考生对信息把握以及和相关知识点关联。能否读懂材料是破题关键。

 核心知识的考查重点恒重

 在高考政治众多知识点当中,重点核心知识仍然是考查的重点,在命题形式上会结合时政热点筛选材料,也会以能力考查作为核心出一些形式新颖、灵活多变的题型。就高考政治的几个板块来说,重点知识如下:

 1.经济生活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财政的作用和政府的财政手段

 价格的变动及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高对外经济开放水平

 2.政治生活

 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方式及意义

 政府的职能,政府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利,政府权力行使受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党的执政方式,执政理念

 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世界的主题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文化生活

 文化的作用

 文化的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

 中华文化与包容性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中政治考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因此,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 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 辩论 。

高中政治考点预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可以比较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加以理解)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理解推动社会运动、变化、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

 3、比较并理解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同表现及解决方式

 阶级社会:主要通过阶级斗争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只能通过改革解决。

 4、了解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人民群众

 5、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想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辨证否定观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辨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辨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辨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辨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它要求我们注重发展,注重变化,敢于创新。

 3、为什么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真理的历程

 1、实践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从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角度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实现人生的价值

 1、理解什么是人的价值,掌握评价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标准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2、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思考并深入体会价值观的选择与人的幸福之间的关系?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3、联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等相关知识,明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4、懂得劳动及奉献对人生的意义

 创造价值,体验幸福:在劳动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促进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体验人生幸福。

 5、思考为什么强调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是不可能的。

 6、理解自我砥砺是一种人生的修炼,是抗挫折,抵诱惑的能力

高考政治#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 来自提分笔记

高考科目的组成,“3+3”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6选3 ,注:浙江多加一门技术),“3+1+2”:语数英+物理、历史(2选1),政地化生(4选2),组成“3+1+2”。

体育生最佳选科组合

1、历史+政治+生物

跟物理相比,历史学科的难度相对要低许多。因为体育生不仅要学习文化课程,还需要训练体育特长,在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下,我认为难度稍弱的历史科目可能会更合适体育生。

2、物理+政治+生物

虽然物理难度比历史稍稍大了一些,但体育类专业对物理学科要求明显更多,要求历史学科的专业则相对较少。所以那些逻辑强、思维开阔的体育特长生也可以毫不犹豫选择这种组合。

新高考体育专业对科目的限制

休闲体育:选科要求不限,毕业后可从事体育研究、休闲体育产品、旅游策划与设计类等;

体育教育:选科有基础搭配,分别是:物理+生物+政治、物理+历史+生物、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生物,这四种搭配,都是从3个学科中选择1科来参加考试,毕业后可从事健身教练、理疗师、体育教练和体育老师的工作;

运动训练:选科搭配:物理+政治+生物(3选1)、物理+历史+生物(3选1),毕业后可从事体能教练、体育英语、体育旅游、体育管理、体育新闻能职业;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选科搭配:物理+政治+生物(3选1),毕业后可从事篮球教练、体能教练、康复理疗师、健身教练、体育教育等岗位;

运动人体科学:选科搭配:物理+生物(2选1)、 物理+化学+生物(3选1)、毕业后可从事的岗位有:医疗康复部门、 体育科研机构、体育健身俱乐部等;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不限制学科,但要报考的,还是要选择政治,毕业后可以做武术教练、教育体校管理人员、企业、机关等体育指导员等;

运动康复:选科搭配:物理+生物(2选1)、 物理+化学+生物(3选1),毕业后可以做健身教练、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运动健康师、 康复理疗师、康复医师等;

2021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下非原文,基本知识,仅供参考: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两次辩证否定都保留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克服了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

一粒麦粒变成了几十粒麦粒,品质也可能有所提高。

健康机体——病体——免疫机体

麻疹病毒或伤寒杆菌侵袭,淋巴细胞中的记忆细胞把麻疹病毒或伤寒杆菌的蛋白结构记录下来,加以识别,在它们的诱导下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和B细胞致敏,从而产生更多的致敏T细胞和更大量的抗体,在巨噬细胞的作用下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威力去消灭病毒或杆菌,使机体不至于发病。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从肯定阶段到否定之否定阶段(新的肯定阶段)不能直接实现,必须经过否定阶段这个对立的环节。

一粒麦粒靠有魔力的戒指变成更多的麦粒只能存在神话中。

_____┏甘?油↘

动物脂肪━┫?──人的脂肪

_____┗脂肪酸↗

脂肪进入胃肠,经过一系列的脂酶作用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和脂肪酸被小肠的表皮细胞所吸收,重新合成人的脂肪。

3、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

前进性在曲折运动中实现;

曲折性在前进过程中存在。

高中政治中规律包括那些内容

如下: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通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核心在于把握事物度。

5、矛盾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摸索现实世界一切社会性客观物质活动。

介绍

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成人高考),是为中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选拔合格的毕业生以进入更高层次学历教育的入学考试,成人高考属国民教育系列,列入国家招生计划,国家承认学历,全国招生统一考试。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起点本科(简称专升本)、高中起点本科(简称高起本)和专科(简称高起专)三种;在校学习形式分脱产、业余、函授三种。

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归纳?

2007年政治高考复习哲学常识

唯物论

1.世界本原是物质的(理解)

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总之,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物质和意识关系(理解)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脑这一物质器官特有的机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二: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事物的发展。

3.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理解)

(1)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2)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3)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和总结,以至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总之,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其内容归根到底来自于客观事物,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4.对同一事物有不同反映的根源(理解)

产生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的主观原因:(l)立场不同。(2)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3)知识构成不同。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理解)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即那个是第一性,哪个是第二性,对这个题的不同回答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6.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方法论)(运用)

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起着不同的反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l)要重视和调动人的精神能量。(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物质文明是基础,但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也会变质。

7.一切从实际出发(方法论)(运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为什么必须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1)从具体工作来看,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2)从党的工作大局来看,这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3)这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

8.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方法论)(运用)

1)对于中国***来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最重要的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出自己前进的道路。

2)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井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对这一阶段基本国情的分析也是党的基本路线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和理论的根据。

3)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就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9.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方法论)(运用)? <

第一,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第二,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

第三,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当有认真精神。

第四,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10.规律的客观性(理解)

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1)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联系。(2)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中的本质联系。(3)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二: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还指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蔑视规律,违背规律,不仅办不好事情,而且必然失败。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就无能为力。

11.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运用)(方法论)

一:“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就是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规律办事。

二:要坚持实事求是因为:

*1)实事求是不仅是我们党的科学态度,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而且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2)在实事求是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三: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1)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2)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要按规律办事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四:在新世纪新形势下,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

12.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表现(理解)

主观能动性Y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指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观能动性包括三个方面:(1)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认识世界的活动——“想”。(2)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做”。(3)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的精神状态——决心、意志、干劲等。

13.将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首先: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呢?

1)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2)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3)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这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决心、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第二: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条件出发,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一定因素制约:(1)客观因素——受客观规律的制约。(2)客观条件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因此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辩证法

第一:联系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理解)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互相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总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联系,就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因果联系(理解)

在两种现象中,具有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才叫因果联系。因果联系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因果联系是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二是因果联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原因和结果的区别:一是含义不同。二是时间顺序不同。三是地位作用不同。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首先,二者互相依存,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其次,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必然联系。

认识和掌握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首先,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其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局部的联系(理解)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1)区别:首先,含义不同。二者不能混淆。其次,地位和功能不同。一般来讲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功能不同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第二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三种情形与第二种正相反。(2)联系:一是二者不可分割,互相依赖,各以对方存在为前提。二是二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整体的变化影响部分。部分也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影响了整体功能的发挥。

学习整体和部分关系、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l)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第二部分:发展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理解)

.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l)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理解)

哲学上讲的静止指的是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间内基本不变。但是任何静止状态都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绝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l)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理解)

(l)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2)人类社会也是变化发展的。(3)人的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总之,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

4、发展的实质(理解)

把握发展概念要着重注意两点:*一:要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发展这种运动和变化,是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二: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判别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5、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理解)(方法论)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3.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第三:矛盾

1、对立统一

矛盾的含义: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1)“对立”的基本含义: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2)“统一”的基本含义: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理解) b b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3、如何坚持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行动(理解)(方法论)

(l)敢于揭露矛盾。(2)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3)坚持两分法,两点论要做到:(l)首先对自己要一分为二。(2)要学会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近年来,我们党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强调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4、矛盾的特殊性(理解)

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l)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3)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做根据。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解)(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这一科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为什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3).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方法的危害:势必造成“教条主义”、“一刀切”“一风吹”。我们应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理解)

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l)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1、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2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通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二:学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有什么指导意义 (1)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2)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鲜明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7、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理解)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l)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掌握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在实际工作中有什么意义呢? 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l)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2)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l)两者相互排斥。 (2)两者又相互依赖。①两者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学习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对于我们分析问题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运用)(方法论)

我们懂得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就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我们说的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我们所说的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矛盾的主要方面。

3)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四:发展的状态,原因,趋势

1、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发展的原因)(理解)

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所谓外因即外部矛盾,。2)内因、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l)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也就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性质和方向。(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在事物变化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外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因内才能起作用,决不可能撇开内因而单独地起作用。小结: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运用)(方法论)

1、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l)要重视内因的作用。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l)深化改革,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2)扩大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3)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是自力更生的必要途径。

3、量变与质变(事物发展的状态)(理解)

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做质变。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l)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①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②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引起的质变。(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4、坚持量变与质变的观点(运用)(方法论)

一:对于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l)要坚持适度原则。(2)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3)要重视量的积累。,

5、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1)新事物必定要战胜旧事物。第一,因为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它的成长壮大。第二,因为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为,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吸取和发扬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根本没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因而,它比旧事物具有更大的优越性。第三,在社会领域里,还因为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以,新事物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2)新事物的成长壮大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第一,新事物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第二,旧事物决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它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成长壮大。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总之,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6、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运用)(方法论)

1)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2)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

7、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理解)

二者的分歧表现在: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 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矛盾。形而上学 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否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一点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1)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2)注意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3)我们要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形势。(4)把唯物辩证法同实践、同调查研究密切结合,加以灵活运用。

人生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理解)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是辩证统一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社会意识反作用的两种表现。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落后的、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2)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有着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就是:1、符合事物发展规律,2、符合人类根本利益。3、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具体标准是能否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4、“三个有利于”是衡量社会主义社会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2、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内容,为体么是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

一、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目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多种价值。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多种价值观并存的情况下,应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二:内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原则)“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三: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1))集体主义的产生是与一定生产关系状况相适应的。2)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的价值取向。(1)集体主义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2)集体主义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3)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力量源泉。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理解)

1)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价值观已经过时的观点是错误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理解)

1.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2.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

2.小团 体主义的危害极大,妨碍现代化建设的正常进行。3、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5、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理解)

*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但社会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

“人性自私”论是错识的:

(l)它违反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原理。(2)它错误地把动物的“自保性”混同于“人性自私”。 (3)它错误地把个人正当利益与“自私”混为一谈。(4)“人性自私论“不符合历史现实。

6、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1)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2)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第一,个人活动受社会环境的制约。第二,个人活动还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7、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理解)

人生价值的两方面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这两方面的关系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居于首位的。

( l)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2)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3)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

8、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理解)

1,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l)要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2.要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1)全面提高个人素质。(2)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3)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9、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理解)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大的腐蚀作用,我们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走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误区。

10、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理解)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A.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这是因为它代表和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是为了少数人,而是要为全人类谋利益。B.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进步的理想。

11、崇高理想的作用(理解)

第一: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与发展。第二,崇高理想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第三,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12、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理解)

首先,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其次,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艰苦奋斗实现理想。(1)艰苦奋斗是优良传统。(2)艰苦奋斗的实质。艰苦奋斗并不仅是一种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更重要的是一种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3)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认识论

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理解)

对事物

2

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三门科目中,政治是最容易得分的,但需要背的东西最多,花费的复习时间肯定也是最多的。我们只有充分掌握试卷结构,考试题型,难易程度,才能高效备考!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试卷内容比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约28%,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65%,时事约7%(稍后会发布这部分内容)。

试卷题型比例:选择题约53%,辨析题约13%,简答题约20%,论述题约14%。

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45%,中等难度题约35%,较难题约20%。

政治复习题库

一 、选择题题库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 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 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13.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 “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 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

17. 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

18.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

19. 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

文章标签: # 事物 # 发展 # 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