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高考0分学霸,0分高考孟南

tamoadmin 2024-06-12 人已围观

简介1.安徽男子为何追求高考0分?2.他高考主动考0分,在卷子上写下狂言,后来怎样?3.2008年高考,在卷子上写下想考零分的徐孟南,如今过得怎么样?4.还记得高考交白卷的徐孟南吗?原本是优等生,为何却用高考来宣泄不满?5.高考0分的人是谁高考制度从1952年起至今,已经持续了60余年,它让无数学子踏入了梦想的大学,也让无数寒门考生有了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有人曾说,高考是我们人生中相对来说最公平的一次

1.安徽男子为何追求高考0分?

2.他高考主动考0分,在卷子上写下狂言,后来怎样?

3.2008年高考,在卷子上写下想考零分的徐孟南,如今过得怎么样?

4.还记得高考交白卷的徐孟南吗?原本是优等生,为何却用高考来宣泄不满?

5.高考0分的人是谁

高考0分学霸,0分高考孟南

高考制度从1952年起至今,已经持续了60余年,它让无数学子踏入了梦想的大学,也让无数寒门考生有了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有人曾说,高考是我们人生中相对来说最公平的一次竞争机会,也是年少时最接近梦想的一个平台,高考为何充满着希望,就是因为它背后隐含着无限种可能。

但对于中国的教育制度,历来抨击的声音也不在少数,特别是有一些“勇士”,他们甚至以身犯险,用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做赌注,要和高考制度来一场坚决的抗争。

其中最有名也最现实的一位是12年前的“0分英雄”徐孟南,2008年他参加高考时,故意在每一张答题卡上写下“我的名字叫徐孟南”一行字,并且详细叙述了自己的“三人行教育理念”。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徐孟南后来还创办了一个“高考0分声”网站,专门记录历届的0分人物。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一时的舆论关注就像汪洋大海中最小的一朵水花,过后就再也泛不起任何涟漪。抗争过后,徐孟南需要面临的是生活的重担,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到处打工,最终明白了学历和文凭的重要性,在2018年选择重回考场。

如今年过30的徐孟南还在校园中为未来拼搏,他曾表示如果一切可以重来,他绝对不会再交白卷。

徐孟南不是第一个0分英雄,自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2010年陕西考生张皎也以同样的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考卷上,张皎没有写任何对教育理念有感的话, 他只留下了16个大字:“破釜沉舟,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不生则死。”

张皎的想法和徐孟南不同,他只是单纯地不愿意读书,想要在商场上闯出一片天地。因为高考0分走红后,张皎曾经放下豪言,说自己要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目标是10年内赚到1000万。

有梦想确实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能这么容易就实现,那也就不叫梦想了。张皎在求职四处碰壁后走投无路,竟然选择了一条歧路:他通过伪造信用卡消费,涉案金额达到了40多万,最终被警方逮捕归案。

同样是0分英雄的2006届考生蒋多多则比张皎要好很多,她考零分的缘由除了对教育制度不满,还有就是希望实现自己的作家梦。蒋多多在考卷上洋洋洒洒写满了对高考制度的批判,还故意用双色笔答题,为的就是让自己被判定违规,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改变如今的教育制度。

可想而知,蒋多多并未实现自己的目标,而由于家境贫困,她最终只能踏上了打工的道路。时隔多年,那个怀揣作家梦的小姑娘长成了带孩子的妇女,她再也没有拿起过笔,生活的重担已然消磨了她所有的灵气。

韩寒曾经说过:“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我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值得学习的永远是学习两个字本身。”这些0分英雄们前赴后继,不过是放弃了自己离梦想最近的一次机会,而用自己的命运去对抗整个教育制度,这件事情真的值得吗?

安徽男子为何追求高考0分?

选择我们所选择的,便将要承担我们所承担的。——独木舟

人生于这天地之间就必须要有所作为,然而因为人与周边的环境分不开,所以人也会与这周边的环境融合在一起,人的每一个行动都会对周边的人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这些影响的后果都是由本人去承担的。

所以作为一个人必须要有的就是担当。一个人只有学会担当,他在选择的过程中才会慎之又慎,最后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每个人都有年轻气盛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我们从来都不会考虑到最后的后果如何,我们冲动鲁莽,做事不计后果,从来都是随着自己的心意,走于是到最后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高考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关于高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大家各执一词。有些人觉得高考非常的公平,是那些平凡人家的子弟“跃龙门”的一个重要的考试,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手段。而有些人却觉得高考是压迫人性的考试,经历高考的人往往会失去了快乐,他们面对的压力是很多人都承受不住的,因此而导致很多人跳楼。有些人他们没有读高中,初中毕业就辍学进入了社会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了一些收入,于是就大肆的宣扬“读书无用论”,而有些高中生也是受到了这种理论的影响,他们也变得浮躁,变得向往外面的花花世界。于是“高考零分状元”就这样诞生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故事吧!还记得那个高考故意考0分的徐孟南吗?妻子生下孩子抛弃他,现状如何?

提起零分状元徐孟南,相信人们都还记忆犹新,他是在他的那个时代“敢于反抗高考制度”的人,他在试卷上写了很多反对高考的言语,虽然他最后没能够成功地考到零分,还是考了100多分,但是他却大肆宣扬自己考了零分,后面他也如他所愿地走红了。

当时的他面对着记者的采访,还表示对高考的不满。而后他成功地落榜了,没能考上大学的他,只能到社会上打拼。于是进入了社会之后的他才发现没有学历是万万不能的,很多单位都不能录用他,他只能从事那些苦力劳动,他时常要在流水线上一工作就工作一整天,非常的累,但是薪资却非常的低。

后来他也结婚了,在婚后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可是他的妻子却抛弃他,离开了,因为生活过得太过困苦了。

读了徐孟南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对他很惋惜,因为他原本有一个美好的人生,他只差一个高考了。然而谁也想不到,他却在高考的时候选择了堕落,最终导致他的大好前程毁于一旦,留下了一生的遗憾。所以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做选择的时候要学会慎之又慎。

他高考主动考0分,在卷子上写下狂言,后来怎样?

28岁的徐孟南,今年3月下旬要参加人生第二次高考。10年前,18岁的他冲着考0分的目标,在高考卷纸上写满了对高考的不满和建议,最终一共考了100多分。

落榜后,这位以韩寒为偶像的高中生,办网站,打工,干最简单、价格最低廉的体力活。奈何工作不稳定,生活潦倒,婚姻失败。现在边打工边备考,他要用亲身经历警告大家:“高考0分不值得提倡”。

像是命运开了个巨大的玩笑。十年后,韩寒转型赛车手,迈入10亿票房导演俱乐部时,他曾经的“死忠粉”,那个被韩寒《通稿2003》启蒙的高中生,却在底层苦苦挣扎。倒是对高考的态度,他们殊途同归了。

只是韩寒讲出“学校和高考,是基本最公平和最有效率的,你要是普通家庭,更应该感谢与遵循”时,徐孟南已经无法重走一遍人生。

韩寒并没有说错,在放弃高考这件事上,也谈不上对错。这是种个人选择,所谓选择,对应的是代价,或者说个人及其家庭,有没有为叛逆兜底的能力。

把韩寒当偶像的徐孟南,以高考0分为目标的时候,没有明白,“放弃”高考是一件门槛极高的事情。

他写小说,立志考0分,伪装自杀,希望教育理念被宣传,小说像《三重门》一样出版并引起轰动。

但他毕竟不是韩寒,甚至都没有一个中产家庭,为他的叛逆兜底。所以除了话题意义外,他还是得回归到衣食住行,解决经济来源这个基本的生存命题。

我们听过太多不与高考合作的故事,这些故事听起来,有浓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堂吉诃德大战风车式的故事,哪怕结局惨烈,但媒体爱讲,大众也爱听。

徐孟南就是这样做的,却只是活成了一个话题,一个标签。未必是故事不够惨烈,叛逆不够决绝,而是他误以为所有的不与高考合作者,都可以像韩寒那样,在高考和传统教育之外,开辟另一条求生通道。

斯科特所谓“弱者的武器”一定会奏效吗?真的未必。否则韩寒不至于加上“你要是普通家庭,更应该感谢与遵循”这后半句,徐孟南也没必要在十年后,继续努力与高考和解。

在那篇流传甚广的《衡水中学的反叛者》里,高考状元林禾青讲到,如果要抗争这个环境,就要抗争这个环境中最强大的东西,那就是学习。“但是我忽视了一点,学习对我本身来讲是重要的”。

这的确是一种矛盾,徐孟南反感的东西,恰恰是它依附于其中的,他想像韩寒那样写小说,但是却无视传统教育知识积累的功能,将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了。

徐孟南和韩寒与高考和解,是一种世俗上的回归。你可以说这种向现实投降的回归,消灭了所谓理想主义,但在高考仍旧是多数人实现上升最公平有效的渠道时,没有人有资格取笑他们。

倒是有些看客,在用树典型的方式,将徐孟南们推向前台消费咀嚼,替自己请命,之后又在他们失败的人生面前撂下“活该”二字,真的很没品。

2008年高考,在卷子上写下想考零分的徐孟南,如今过得怎么样?

我国恢复高考之后,我国每年的6月份左右都会有大批量的人去参加高考,就会出现很多文理科状元,高考可以让我们迈上更好的一个台阶,高考也可以让我们走上人生的新旅程,不过有一个人做法却不同,他竟然借助高考的热度故意考零分,吸引了一大批量的眼球,而这位零分考生叫做徐孟南。

他不仅考了零分,而且还在试卷中写出了自己对高考的看法,下面就一同看一下关于他的事情吧,每年高考过后总是会有很多状元上榜,从此引发全国的热议,很多人也都非常羡慕这些状元,可是徐孟南却不同,他同样像状元一样出名,但他所有的科目加起来不超过200分,而且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考试就算他胡乱写写,也应该考得比这样多,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表达自己心中对高考的不满,他便在考试的卷上写下了这句话,他说“改变如今的应试考试”,这也是他想表达的想法。

他自己认为不应该通过考试,来筛选人才。很多人都像这位同学一样有同样的看法,应试考试确实是我国的一个问题,当然也为我国筛选了很多人才,因为对于眼下高考制度而言,这是一个比较公平的考试方法,至少可以让一些有才之人进入大学深造。那么多年过去了,对于现在的他,对当时的做法怎么看呢?

如今许多年过去了现在他也有了自己的事业,生活美满,后来他被问到,如果重新参加那年高考的话,他还会不会考零分的?他表示自己不会再那样做了,可以看到他对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非常后悔,他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高考在目前来说相对公平的,而人生只有这一次机会,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为了自己的一时冲动而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还记得高考交白卷的徐孟南吗?原本是优等生,为何却用高考来宣泄不满?

早在十几年前,高考就被人们总结出了70多项不同的功能。作为国家选拔人才最重要的方式,每年高考的时候,全社会都会动用一切力量,来支持考生参加这一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生命运的考试。

汽车在那一天尽可能减少鸣笛,家有私家车的也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出行,避免交通拥堵,给考生造成不便。更有很多单位和个人组织爱心送考,给考生一路开绿灯。就连全民健身的广场舞,也会在那几天休息一下,避免干扰考生。

我们常常说,在高考的时候,一分就是一个操场的人,每一分都可能会影响到最后的结局。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在十几年来挑灯夜读,十年寒窗,就是要在这一场考试中崭露头角。

也许有人会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即便不通过考试这条道路,在社会中有的人只要有能力,也会显露出自己的价值。这话不可谓不正确,但是要知道,没有了专业的教育作为背景支持,或者是学历认可,想要直接走向成功,这道路自然是更加艰辛的。

如今也有人考虑到高考区域分的问题,有的地区,比如山东、河南、安徽这样的高考大省,想要考入清北这样的高等学府甚至需要万中取一,而对于北京本地的考生来说,他们想要上清北虽然也需要付出努力,但是难度上还是要比高考大省轻松很多的。

这也是每年考试过后,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之一。不过,我们要知道,通过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终走入清北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一定也会有其过人之处。四年之后走出校门之时,或许他们的收获又会不同了。所以,人生还是公平的,只是在前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人人都说高考的每一分都至关重要,但是也有一类人总是例外。,每一年高考似乎都有人交了白卷,以此来抗议中国目前的教育问题、考试制度。这样的人每年都有,层出不穷。来自安徽的徐孟南在2008年参加高考,他就是其中一位交白卷的考生。

当考试结果公布的时候,他只取得了160分的总分。对于学校和家长来说,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平时徐孟南的成绩很不错,即便是发挥失常,也不可能只得了这么点分数。徐孟南自己也很不满意,原因倒不是考得不好,而是他的本意只有0分,结果老师却给了他160分。

和万千学子一样,徐孟南同样是寒窗苦读了十余年。但是,高考的时候,他却希望用自己这样极端的做法,来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希望引起一场教育改革。在他之前,也有很多考生这样做过,但是最后的结果无一例外,都是失败的。教育制度不会因为他个人的牺牲而有所改变,相反的,他只会给自己的前途带来一次十分不好的影响。

徐孟南故意在考场上不认真答题,在某一科的考卷上,他写了自己的名字与考生号,留下了一句话:改变现有应试教育。高考结束之后,很多人采访徐孟南,问他是怎么考虑的,但是虽然徐孟南就这么火了,最后的结果却让他自己十分后悔。大家采访他,原因并不是希望听到他的意见与建议,而是想要了解这位考生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才会做出这样任性的行为。

其实,徐孟南家里并不富裕,他来自安徽农村,家里供养他多年读书,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继续。徐孟南的愿望,则是希望现有的教育制度有所改变,希望对学生及早发现发展方向,定向培养。这样的做法在一些发达国家也曾经存在过,但是毕竟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变化太大,所以这样的做法并不是特别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

而徐孟南自己则为这一次任性的选择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后来他也十分后悔,希望再去复读,可是家里早就拿不出他复读的钱来了,所以他不得已,只能去打工。有没有一技之长,徐孟南只能在流水线上做一名普通工人。几年之后,徐孟南靠着积蓄成了家,但是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23岁那年,他离了婚,又一次回到了家乡。

这时候,徐孟南彻底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他靠着打工的积蓄重返校园,参加高考,并且在那一年考入了一所大专院校。

高考0分的人是谁

高考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大事情,孩子们从小就被教导着努力学习,家长和学生自己都希望在高考时能够有一个出色的发挥。而且每到高考期间,全社会都在想方设法为考生提供便利,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答题环境,让大家考出水平。

作为学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虽然高考不会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但是绝对会影响我们的未来。

尽管如此,却总有人认识不到高考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全国性的选拔人才的考试,总有学生对它充满质疑。比如2008年的小镇少年徐孟南就是这样一位年轻人,他在高考考场上做了一件“惊天地”的事情,故意放弃答题,在考卷上写上对高考制度的质疑,故意想要得零分。可是,徐孟南在多年后却十分后悔当年的做法,并将自己的后悔直接告诉了记者。

徐孟南原本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他家境并不富裕,但是家人自小就重视孩子的学习。徐孟南也很争气,他从农村学校考入了重点高中,在那样教育设施与学习条件都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他依然成为重点高中班级排名前十的种子选手。

在当时,不管是徐孟南的老师家长,还是他自己,都认为这样坚持下去,自己一定会水到渠成,被一所985院校录取。可是徐孟南却在关键时刻向高考制度发起挑战,做了一件非常不应该的事情。

高二那年的一个傍晚,徐孟南在一家书店闲逛,准备购买一些学习资料。无意中他在书店翻到了一本韩寒的书,名字叫做《穿着棉袄洗澡》,徐孟南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从此他竟觉得“顿时醒悟”,觉得自己多年来所做的努力根本就是个错误。

那时候,韩寒的青春文学在学生们中间很是流行。他自己中途辍学,这本就是一个不寻常的选择。从他的作品中,自然也有着很多不同寻常的思想。就比如这本书,我们丛书名就可以了解到,韩寒倡导的思想是大家不要背负过重的,没有必要的包袱,给自己增加额外的负担。这本意没什么问题,但是徐孟南却有这自己与众不同的理解。

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老师不应该笼统地教学,而是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发掘引导。因材施教本身也是学校提倡的,但是徐孟南的思想就比较偏激,不切合实际。他认为应该从小学开始,老师就发掘孩子的爱好,到初中时干脆分班教学,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

很显然,这种想法不可能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满足。但是徐孟南却认为自己完全没有问题,他还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出来,并先后在韩寒、郑渊洁等人的博客下面留言,但是一直没有收到回复。这让徐孟南有些失望,他需要有人关注自己。他认为,只要自己成为名人,他的想法就能够得到推广,就有人实施。并且徐孟南认为,自己的想法会解救很多学生。

最终,徐孟南把希望寄托在了高考考场。他在每张试卷上都写上自己的理念,试图得到大家的关注。事后我们发现,他确实得到了大家的关注,但是他的理念却并没有得到认可。而他自己,则因为自己的冲动,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前途。

十年间,徐孟南早已经成为社会上的庸庸之辈。他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做一些体力活养家糊口。29岁时,已经有两个孩子的徐孟南只好参加成人高考,并且考入了一所安徽省的大专院校。

徐孟南说,很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否则,现在也很很多同学一样,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了。他未来还准备参加专升本考试,给自己圆一个大学梦。如今,徐孟南常常用自己的惨痛经历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也告诉他们,一次失败不要紧,只要肯努力,未来还是有无限可能。

高考0分的人是张铁生、蒋多多、吉剑、徐孟南。

1、张铁生

张铁生,1950年出生在辽宁兴城。1973年6年被推荐考大学。但是在答物理化学试卷时,他发现大部分题不会做!不会做怎么办?张铁生有办法,他在试卷背面写了一封信《给尊敬领导的一封信》。信中大致意思这样说:“我为什么不回答题?是因为我和那些会做题的人不一样,比他们思想觉悟高。怎么高法?

那些人不顾集体利益,他们在生产队忙碌的时候,去学习!我不一样,当我高考利益和集体利益出现冲突时,我毅然决然放弃我的利益,从事生产劳动……这些题,我也看了,依照我的水平,要是我能罔顾集体利益不顾,抽出两天时间学习,我能答满分。”

2、蒋多多

2006年,河南南阳女孩蒋多多,在高考密封线外,写下她的笔名“碎心心魔”,同时,所有高考科目均用双色笔答题,求的就是试卷被判0分。蒋多多还同时写下了8000字长文,抨击、抗议高考制度。如她所愿,当年有一科成绩,她果然是0分。也不如她所愿,高考,还是那个高考。大势未变,但她由于没考上大学,现在已经在老家农村结婚生子,种地为生。

3、吉剑

2008年,云南镇雄的吉剑,在高考试卷上写了自己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批判及见解。期望考0分。由于他这种故意考0分的举动,引起300多家媒体报道,引起全国轰动。高考结束后,吉剑离家外出打工。经过兜兜转转,在2018年时,吉剑定居杭州。现在也小有身价,算是个成功人士了。

对于他高考0分事件,有记者近年采访他,他说,“想通过考零分的举动,获得媒体或是有关方面的关注,获得经济上或是名声上的利益是不现实的。人生没有终南捷径,只有不懈的努力。”

4、徐孟南

在云南镇雄的吉剑决定考0分时,也是在2008年,远隔千里的安徽,一名叫徐孟南的考生,和他做了同样的决定。徐孟南考0分的初衷,和吉剑一样,也是对当下教育制度不满。他在高考试卷上写上了他的教育理念,期望得到社会关注。

后来,徐孟南还创办了名为“高考0分声”网站,宣传他的教育理念。10年后,经过社会历练,心境变迁。在2018年,徐孟南又一次参加了高考,并成功开启了他大学生活。

文章标签: # 高考 # 徐孟南 # 自己